网师园的园林文化气息*

2010-06-12 08:13张俊玲
山西建筑 2010年27期
关键词:网师园楹联古典

张俊玲 姚 琳

网师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是江南私家园林和我国传统园林文化的极致,是苏州乃至全国,更是全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网师园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作为苏州古典园林之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80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仿照网师园“殿春” ,建造了中国古典庭园“明轩”,使中国园林文化首次在海外开花。

网师园占地约5300 m2,总面积不及拙政园1/6,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叠石与植物相互烘托,便可独立成景。建筑多却不拥塞,山池小却不局促,园内有园,景外有景。全园清新且韵味十足,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陈从周先生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园林中亦属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

1 网师园的主题——渔隐

“渔隐”这一主题,从网师园最初选址筑园的史正志起就已经奠定了。史正志是南宋淳熙年间的吏部侍郎,因被贬在蓟门外建万卷堂,称其花圃为渔隐,表达了官场失意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清乾隆年间,退隐官员光禄寺少卿宋宗元买下万卷堂,承袭史正志渔隐之意,又因与“王思巷”谐音,故命名为“网师园”。网师者,渔翁之别称也,园主以此园名暗示渔隐之意。清代文人洪亮吉咏诗云:“城南那复有闲廛,生翠丛中筑数椽;他日买鱼双艇子,定应先诣网师园。”

网师园内的山水布置和建筑、景点的命名以及匾额、楹联等都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表达了园主的避世归隐之心。虽然屡经兴废,园主也多次更替,但网师园的“渔隐”主题一直被承袭下来。历代园主在对其进行修葺、扩建时也都围绕这一主题对建筑与景观命名,其中的匾额、楹联也大都沿用旧题、旧联,因此可以代表网师园的主题意境。

2 隐逸主题的体现

陈从周先生称赞网师园布局合理、设计巧妙,以幽胜曲折见长。隐逸主题在这里体现的十分突出,例如建筑、景观命名对主题体现,或是通过与匾额楹联紧密结合来实现的。园中的文化活动只是精神上的享受,随处可见的题额匾联都营造了隐逸、避世的意境。

“看松读画轩”透出一种淡泊的意味,否定了功利而繁忙的人生,向往在诗画中获得更高的精神境界。此外,“竹外一枝轩”的对联“护研小屏山缥缈,摇风团扇月蝉娟”等等。这些匾额楹联表达出造园者内心淡泊宁静,追求平静的生活方式,营造一种自然意境,是舍弃尘世功利、追求内心自由与宁静的精神向往。

在造园者力求融入自然、远离世俗纷争的同时,这些匾额楹联时刻体现“渔隐”这一主题。从砖额“网师小筑”到主体建筑“灌缨水阁”,或者直接点明园林主题,或者强调了渔隐主题。在殿春中,砖额“潭西渔隐”以撒网垂钓提醒了网师园的主题。除此之外,园中还有多处匾额间接提到水,以无处不在的水暗示、重复,进而与主题发生联系。如“架涧”“待潮”“射鸭廊”。

3 网师园的诗情画意

3.1 情景合一

“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完美特色,网师园被称为小园极则,面积虽小但是每个景点的意境十足,像意味隽永的立体诗画,纯朴天然,风格淡雅。造园者独特的造园手法,如“隐”“藏”等多种艺术安排,使网师园成为一个清静雅致的环境,表达了淡远隽永的隐逸思想,它拥有耐品耐读的书卷气,是文人雅士远离世俗,寄托感情的理想场所。张大千评价:“网师园具有中国建筑所特有的长处:庭院、书房、画室融为一体,淡朴、简易、雅致。用建筑、山石、池水、花木巧构佳景,多变、巧借、曲折。卷帘一看,窗外蓝天白云,山光树影,尺幅窗,无心画,每一扇细木格窗外,都是一幅绝妙的画。人在画中,画中有人。”当人们来到这里,悠闲漫步其中,感受着淡淡的清风,品味着融入景观中的诗情与画意,自然会感到悠然自得的愉悦心情,在悠游逍遥间忘记烦恼,寄托情感(见图1)。

网师园之水聚而成池,四周环绕亭廊,运用尺度对比,以反托池水广阔清代钱大昕曾评之曰:“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网师园记》)池西的“月到风来亭”建于凸出水面的高埠上,与水中倒影虚实相映,上下争辉,与水面结合的自然贴切,别有一番情趣(见图2)。

网师园通过似断似续的布局与多而不塞的景点,融合诗情与画意,步移景异,余味无穷。人们可以尽可能的与自然接近融入,体会其中的悠远意境,还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中体会到无限的自然风光。这便是造园者所追求的,也是品味园林的最高境界。

3.2 诗景相依

中国古典园林与诗歌、绘画相互影响,介于二者之间。富有意境的诗词,往往会在园林中再现,使人产生对诗境的遐想以及对诗意的感受,增添意境之美。从“网师小筑”向西进入花园,沿着长廊可到达“小山丛桂轩”。“小山丛桂轩”是受《楚辞◦小山招隐》“桂树丛生山之阿”和北朝散文家庾信《枯树赋》“小山则丛桂留人”的启发。轩前低矮的湖石花台,几株桂树植于其上;轩后叠置名为“云岗”的黄石假山,可以遮去大半园景。假山上种植了枫树、桂树和南天竹等秋季观叶植物,安静雅清,产生“桂树丛生山之阿”的意境。

轩西侧的“濯缨水阁”取屈原《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含“渔隐”之意,突出了“网师”这一主题。水阁西侧的“樵风径”是一条高低蜿蜒的爬山走廊,取意于宋人诗句“归舟何虑晚,日暮有樵风”和杜牧诗句“陶潜官罢酒瓶空,门掩杨花一夜风”。池西的“月到风来亭”,亭名取唐代韩愈诗句“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和宋代邵雍“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竹外一枝轩”取自苏东坡的诗句“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临水而建,与“射鸭廊”为一组变化丰富的小品建筑。在这里可以凭栏观赏水景,透过月洞门亦可以看到几丛竹子绿影婆娑,应和诗中意境(见图3)。

3.3 园景如画

中国古典园林与绘画紧密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彭一刚先生曾说:“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歌和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尤以绘画对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可以说,古典园林就是一幅精美的天然图画。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山水以形媚道”等都对园林有着深远的影响(见图4)。

网师园荷花池仅半亩,四周假山驳岸错落,建筑和植物布置得疏密得当,层次有起有伏。池水明净,亭廊花木的倒影清晰可见,形成了虚实相映的美景。在曲折小桥的映衬下,池畔藤蔓低垂,水生植物散落在岸边美化水面,游鱼在旁边嬉戏,好一幅天然的山水画。

“看松读画轩”前花坛峰石之间古松傲然屹立,透过古树枝丫和峰石则是一片开阔的池水。窗外近处是古松、假山石峰;稍远处是池岸的亭廊花木与水中的倒影;再远处则是池南的山树小轩,景致层次分明、深远,一幅山水风景画呈现眼前。冬日雪后,园中一片苍芒,唯有青松傲然挺立,便是一幅天然冬日雪松图。轩内有群松绘画图,既点题,又应和窗外美景。

4 结语

网师园中处处体现了对“诗情画意”意境美的追求。人们身处其中,在淡淡清风的陪伴下,观看园中美景,品味着融入景观中的诗情与画意,感受到悠然自得,忘记烦恼,寄托情感。这种从园中物质到精神境界的追求,从景物的表面到景物隐含的寓意,都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1]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423.

[2] 徐文涛.网师园[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

[3]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 杨鸿勋.江南园林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 周红卫.诗画◦意境——论网师园的园林艺术[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0-34.

[6] 施佳男,周 培.中国园林建筑之美[J].山西建筑,2009,35(2):345-346.

猜你喜欢
网师园楹联古典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网师园的岛屿、深山与幽径
孔府的年节楹联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
楹联简史三字经(六)
本当锦上添花,岂料瑕已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