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艺术的地域特征浅析

2010-06-12 08:38欧阳桦
山西建筑 2010年4期
关键词:三峡雕塑尺度

李 宁 欧阳桦

1 中国当代城市景观的现实

20世纪末期,中国城市的数量和城市的人口急剧增长,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中,原来长期存在的具有历史感和美感的老建筑、街巷、院落等人文景观以及许多地方性的自然景观被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的城市现代建筑和商业化的城市空间所取代。在科学和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经济全球化使地域文化的趋同化日益扩大,从全国范围来看,无论走到哪个城市的繁华商业区,几乎是一种模式的重复与雷同。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以后中国的很多城市就会失去其独有的魅力。没有历史感,没有地方文化,缺乏地域个性是每一个发展中的城市所面临的严峻现实,城市的形态渐渐失去了地域特征。

对于任何一个有过一定生活经历的人而言,到达一个陌生的城市后会尽量前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区和商业中心以获得对这个城市的大致印象,对一个城市的印象主要来源于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和文化的感知。而城市中的公共艺术更成为那个城市形象的代表。

2 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

“公共艺术”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引入到我国,之后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而大量出现。公共空间的公共艺术成为弘扬地方精神、体现民意民心、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城市景观中,公共艺术是城市的产物,并用多种手段创造着城市的新文化,这种城市文化甚至可以成为城市风格的助推器。

公共艺术主要以环境雕塑、壁画、装置艺术、水体、建筑装饰、构筑物等形式出现在城市景观中,它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的物质形态的表现,是城市景观地域特征的主要物质承载者。对城市公共艺术的研究,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广义的公共艺术,指私人、机构空间之外的一切艺术创作与环境美化活动;狭义的公共艺术,指设置在公共空间中能符合大众心意的视觉艺术[1]。”本文侧重于后者的研究,从审美的角度来分析“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如环境雕塑、室外壁画、构筑物等。

当前城市景观趋同现象日趋严重,背后原因极其复杂,但其根源是设计脱离了地域文化的独特个性。城市环境艺术的风格本应该是多样的,而景观中的公共艺术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应依托场地环境集中反映其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公共艺术既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是地域文化的传达者;相反,失去了文化支撑的公共艺术则显得苍白无力、缺乏文化承载的厚重感,周围的环境也将失去独特的魅力。

3 城市的地域特征

地域特征指与一个地区相联系或有关的本性或特征,或者说是指一个地区自然环境与历史文脉的综合特征。地域特征分为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两大方面的特征:自然属性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物资源、建筑材料的地方性等;而人文属性则包括历史、文化、政治、宗教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组成部分。

4 用地域特征塑造城市的公共艺术

4.1 公共艺术设计的艺术表现

许多城市和地区所具有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对塑造城市公共艺术和展现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城市中典型的个性化的公共场所如广场、街道等构成了城市的活力,当人们徜徉在艺术化的景观中,那些具有象征及标示意义的公共艺术作品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现代城市广场是具有某些综合功能及性质的公共场所,其周边建筑、公共设施、公共艺术作品要与之相配,使广场成为城市的“会客厅”。广场上及周边范围中具有明显的审美和标志性作用的公共艺术作品和景观设计,还有诸如尺度、质感、色调、植物等方面都会影响广场的整体风貌。重庆市沙坪坝区是重庆有名的历史文化区,由于它特殊的重要性,通过对其商业中心——三峡广场的公共艺术景观研究,从中探讨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手法以及不足之处。

4.1.1 具象与抽象

三峡广场景观设计对重庆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加以提炼设计元素,采取各种艺术手法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塑造了特征鲜明的巴渝文化、三峡文化都市景观带。从历史来说,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它起源于巴文化,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

三峡广场的公共艺术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是在研究原生场地的基础上以重庆的地域文化为主脉,融合各种具象与抽象的元素,经过写实、提炼、夸张、抽象等艺术再加工,表达出本地区特有风貌与个性。“三峡景观园”是三峡广场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浓缩了三峡大坝的景象,展现了三峡库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用写实的主题性雕塑来体现当地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以具象的艺术语言再现了雄浑的壮美,抽象的表达了一种地域风情(见图1)。

4.1.2 对比与融合

在公共艺术中,所有的视觉元素都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而是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呈现出完美的视觉效果。将传统的装饰图案、题材、符号与现代的材料、技术、构造结合,在色彩、构成、形式等方面取得良好的对比与融合的效果。三峡广场的雕塑“三峡艺术碑”是三峡广场标志性雕塑,以三峡大坝长江截流石四面体构成,其设计采用了写实、拼贴、组合、对比等手法(见图2)。这座位于广场中心成为视线焦点的主题性雕塑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和劳动生活的场景,通过直观的方式在讲述关于三峡和长江的历史故事,体现出一定的节奏感、韵律感与装饰性。雕塑的造型设计和主题思想是比较成熟的,从不同的角度远观,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它与周围凌乱复杂的建筑立面在视觉上有互相抵消的效果,这是略微遗憾之处;而在单纯的背景衬托下,它体现出比较宏伟的气势。因此,从这里可以看出公共艺术和周围环境的重要关联性,对比与融合不光体现在作品本身的创作上,同时也体现在与环境的关系上。

广场中的另一雕塑“船工号子”是长江边上最有象征性的事件之一,长江三峡船工展现的力量与背后的滔滔长江呈现在观者眼前,面对这样的作品观者自会感受到所在地的历史气息(见图3)。它采用两种不同材质的对比,同时色调也形成明快与沉重的对比,在尺度上巨大的浪花和缓缓艰难前行的劳动者形象也产生强烈的对比。这种场景性超写实雕塑融合各种不同的元素,不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而且唤起公众的历史记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憧憬。在三峡广场的所有环境雕塑中,“船工号子”是其中最生动和完整的,从整体造型设计、材料的运用和表现的手法来说,它是一件具有实地文化特性的公共艺术作品。

4.1.3 象征与比喻

可见,大、中、小尺度时代各有其特殊作用和认识价值,只有综合考察辩证分析,才能深刻把握历史进程的客观规律和丰富内涵。

通过对公共艺术作品的整体、细节、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构思,运用象征与比喻的手法表达出一定的地域文化内涵。创作中可通过对地域性历史或地方惯用的艺术语言来提取符号,有时也可采用最具象征性的元素来以小见大,比喻性地传达出艺术意蕴,旨在使人通过这些视觉符号产生联想,这样的公共艺术作品就具有象征或比喻的特征。

例如,“诗碑林”是三峡景观园的一个主要的雕刻景观,它刻绘诗词23首,浓缩了古今诗人、名家对三峡的赞美之情,使人联想到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大好河山的热爱,象征性地表达一种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见图4)。而另一处装饰性浅浮雕壁画结合当地的历史文脉,采用了许多传统三峡地域文化的装饰纹样和由历史事件提炼出的特殊符号,比喻性的传达出源远流长的地方文化并使人发挥想象力去感受,因此对场地历史文脉的认识结合象征或比喻的艺术形式语言可以传达深刻的设计思想(见图5)。

4.2 公共艺术设计的形式

尽管公共艺术没有固定的风格或形式,但与纯艺术分属两个体系,会受到较多外在条件的制约。公共艺术的设计创作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4.2.1 合理的比例与尺度

公共艺术的比例与尺度也是其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比例和尺度不能体现出公共艺术的地域特征,但是它是置于整个环境之中,而不是单纯欣赏的独立的艺术品,所以一定遵循合理的比例与尺度的原则。在以地域性的视觉下,先前谈到的三峡微缩景观园比较好的诠释了地域特色,然而在广场的主要道路上堆砌尺度很大的微缩景观园,在整体交通组织、视线、人流、活动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它占据了较大的公共空间却无法吸引过往的人群停留,公众的参与性并不强。

公共艺术与其他架上艺术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它必须考虑作品所处空间的尺度与艺术品本身尺度的比例关系,以及两者间产生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往往超大的尺度会产生某种视觉上的紧张和突兀以及心理上的压抑感,选择尺度的大小应受到实际环境、表现的主题等因素的制约,同时不同的材料和肌理对尺度感觉也有影响,所以在公共艺术中,合理的尺度就是人的尺度。

4.2.2 适宜的材料与色彩

在公共艺术创作中,材料是一个作品成败与否的关键之一。一个地域的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最为熟悉和具有亲切感的东西往往是一个地方所特有的物质材料。公共艺术作品可与本地域的自然肌理产生呼应的关系,将传统乡土材料与生态环境和地域性的物质形态相辅相成,一方面可以显示地方材料独特的表现力和风格,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在物质材料上的单调乏味。公共艺术的创作和实施应尊重一个地域的地理特性和特有资源,艺术与自然的结合可以使公共艺术的地域特征呈现多样性。

“历史文化名人雕塑园”位于三峡广场的南面,园内矗立着曾经在沙坪坝区生活过的历史名人的纪念性雕塑,本来设立名人雕塑园来表现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事,但是低廉的材质、凌乱的布局和简陋的制作大大降低了景观的文化意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的作品需要不同的材质来表达,用青铜和石材可以获得那种古朴苍劲的历史沧桑感;不锈钢材料富有光泽且工艺简单,能表达具有时代性的作品。现在综合材料及乡土材质的应用愈加广泛,不同材料也可组合运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峡广场的公共艺术充分表现了重庆城市景观的地域特色。当然,公共艺术在广场的规划布局上,空间的安排上,尺度的处理上,材质的应用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需要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加以完善和改进。

5 结语

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景观最直观和最鲜明的载体之一,它可以强化公共空间的地方性和民族性,连接城市的历史与未来,恢复城市景观中逐渐丧失的传统与文脉。公共艺术的创作应从文化内涵的相关因素出发,从地域的空间形态、自然景观、地方传统、民族文化、历史文脉、材料技术等诸多方面考虑并借鉴行为方式与活动,使身处环境之中的人们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1]王洪义.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2007.

[2]瓮剑青.城市公共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王 中.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陈 辉.环境雕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翁剑青.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赵志新,任书斌.建筑艺术之形式特征[J].山西建筑,2008,34(21):42-43.

猜你喜欢
三峡雕塑尺度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写实雕塑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春到三峡
宇宙的尺度
9
无花果香溢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