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够绿吗?

2010-06-09 23:19黄祺
新民周刊 2010年43期
关键词:马军供应商重金属

黄祺

多家民间环保组织在调查中发现,“苹果”在中国的零部件供应企业,存在严重的职业危害和环境污染不良记录。民间组织敦促“苹果”承担环境责任,建立供应商监督机制,但“苹果”公司一味回避,成为接受调研的29家中外知名IT品牌中表现最差的一家。

“苹果”不理NGO质疑

“苹果”对待环保组织质询的态度,远远赶不上它面对“苹果”粉丝那么友善和热情。

环保组织最后一次发给“苹果”公司供应商责任经理邮件,是在今年的7月22日,这封信石沉大海,面对环保组织对“苹果”生产链重金属污染的质疑,“苹果”的应对措施是:不理。

从今年4月到8月,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达尔问等34家环保组织陆续发布3份《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调研的对象是29家国内外知名的IT品牌。公共环境研究中心的负责人马军告诉记者,“苹果”公司一再回避其供应商存在的严重污染和职业危害问题,成为所有被调查品牌中表现最差的一家。

马军最早因研究中国水资源保护成为知名環保人士,入选美国《时代》周刊“2006年全球最具影响的100人”。从2006年开始,他创建了“中国水污染地图”和“中国空气污染地图”两个数据库,这两个数据库,记录了中国各地3万余家企业环境违规超标信息,数据全部来自中国环保、水利、海洋等部门公布的资料。两个数据库通过向公众公开政府发布的信息,寄望社会公众参与对污染企业的监督。

通过梳理这些资料,马军发现部分企业重金属污染超标排放,其中包括许多IT产业链中的生产企业。“这样的企业数量庞大,以我们环保组织力量,不可能去一家一家督促,而且,这些外包加工企业并不是那么在乎自己的声誉。”而对于IT品牌企业来说,核心的价值就是品牌,任何负面的信息都会伤害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它们会比代工的企业更加在乎公众的反应。“而每个品牌都有大量代工企业,比如松下有4000多家供应商,西门子有1万家供应商。”

因此,一个“倒逼”的方式被创造出来:环保组织向知名的IT品牌施压,要求IT品牌监管自己产业链上企业的污染问题,并督促企业进行整改。

环保组织在今年4月第一次向“苹果”的相关负责人发出邮件,其中指出3家重金属污染违规企业,有可能与“苹果”有关,希望“苹果”确认。除此之外,“苹果”负责人和其他28家企业负责人收到同样的问题:

●上述企业是否为其供应商?

●如果其中存在该企业供应商,对于它们的环境违法记录,该企业是否了解?

●如果有所了解,是否已经采取措施?如果还不了解情况,在看到这封信所列举的情况后,准备采取怎样的行动?

●该企业是否还有其他的供应商存在环境违规问题?

●该企业对供应商的环境表现是否有一个标准?是否建立了供应商环境管理体系?

在发出第一封邮件后,陆续有企业与环保组织联系,但“苹果”却一直沉默到7月15日。马军告诉记者,“苹果”最终打破沉默的原因,很可能并非来自中国环保组织的要求,而是一家美国环境组织施加的压力。位于美国的Pacific Environment(太平洋组织)一直关心《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并在自己的网站上转发了这个报告的英文版。在得知一部分企业不回应中国环保组织的质询后,这家机构向包括“苹果”在内的企业发信要求回应。

“苹果”供应商责任经理回复了PacificEnvironment的邮件。“2010年5月26日,“苹果”供应商责任经理回复,表示“苹果”(美国)1)没有收到中国环保组织的就供应商的环境违规行为致“苹果”的信;2)不能确认也不能否认环保组织提到的违规企业是否为“苹果”的供应商;3)“苹果”会对环保组织提到的违规企业进行调查,但并不会告知任何细节或者时间安排。”

在这以后,美国的这家环保组织多次要求“苹果”回应中国环保组织的要求,并在6月号召美国消费者向“苹果”写信提出这一要求,7月初在数百名消费者发出邮件以后,“苹果”仍没有做出答复。

2010年7月15日,中国环保组织终于得到“苹果”公司供应商责任经理的电子邮件,第一次就环保组织提出的IT业供应链问题作出回应,否认与环保组织提到的3家问题供应商有关。这也是截至目前“苹果”公司唯一直接回应。马军认为,“苹果”公司回答过于简单,7月22日环保组织再次发信,提出更加具体的违规供应商案例,但之后就再没有得到任何回音。

真绿还是假绿

在公众过去的印象中,海外企业往往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更加重视品牌的环境形象。但在《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中环保组织发现,情况并不尽然,像““苹果””这样在市场上有着健康、先锋形象的品牌,却成为面对环境污染质疑最为抵触的品牌。

从调研一开始,环保组织就发现,被万众追捧的““苹果””实在“难啃”。马军介绍说,他们寻找污染企业与IT品牌间的联系,完全是通过公开信息。“比如一些企业会在自己的公司网站上,声称自己是某品牌零件的加工商,这对于它们来说是一种荣耀。”“苹果”是一家高度依赖代工厂的企业,而中国是它最重要的代工基地,但要想找出哪些企业是“苹果”的代工厂,却极其艰难。“‘苹果对它的产业链,采取的是高度保密的措施。‘苹果的政策是不评论,如果有人提意见,它说它自己会去做调查,然后公布多少比例有一些有问题,但不告诉大家是谁,做了什么,语焉不详,这就是它的处理方法。”

在公开的《2009年供货商社会责任进展报告》中,“苹果”自曝在它的83家供货商中,有45家没有支付适当的加班费用,另有23家支付的工资标准低于中国的最低工资水准。但这份报告中没有出现企业的具体名称,只有大量的报道可以明确,富士康集团是“苹果”最重要的代工厂之一。依靠“蛛丝马迹”,环保组织提出3家企业向“苹果”确认,但却遭遇冷遇,其表现甚至远远落后于原本社会期望值有限的本土品牌。

7月22日环保组织向“苹果”发出的邮件中,环保组织重点指出一家名为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建科技)的企业。在众多媒体报道中,联建科技为包括“苹果”在内的多个知名IT品牌代工,而这家公司的环境污染和职业伤害记录劣迹斑斑。

2009年联建科技受到苏州市环保局行政处罚,因“未采取相应措施造成危险废物流失未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联建科技被处罚款8万元。另外在2010年2月以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每日经济新闻》、《经济观察报》等媒体报道,联建科技违规、违法使用有毒化学溶剂正己烷擦拭手机显示屏,忽视现场的职业危害防治与员工的防护,造成员工中毒事故。根据中外媒体的跟进报道,多名中毒员工在接受长达数月的住院治疗后,被鉴定为伤残。

“‘苹果产品的生产过程造成如此严重的损害,‘苹果公司竟依然选择沉默和回避,到底是出于冷漠还是傲慢?。”马军提出疑问。

马军认为,《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没有任何恶意,目的并不是打击某个品牌或者揭露某个品牌。在已经发布的3份报告中,一些品牌初期对环保组织的要求态度消极,但在经过沟通后,表示将重视产业链管理,而英国电信、西门子、惠普、索尼等开始建立自己的供应商环境表现核查体系。对于这些品牌态度的转变,报告中已经陆续体现。

“绿色选择”未成风气

如今,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LOGO,俨然已经化身为“图腾”。今年7月,首家上海“苹果”专卖店在陆家嘴开张,有人提前两天在“苹果”店外搭起帐篷排队。这样的场面对于“苹果”老总乔布斯来说见怪不怪,“苹果”通过不断创新的产品营造了一个王国,世界各地的追随者甘愿顶礼膜拜。

消费者愿意花不菲的价钱买一件“苹果”产品,可能有各种理由,但马军认为,像《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这样的报告,目的是让消费者在购买一件IT产品时,能够增加一项“绿色”理由,用自己的选择来督促IT品牌履行自己的环境责任。

世界知名的IT品牌,大多已经不再自己进行生产,而是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把生产外包给产业链上成千上万的企业。看上去,它们可能无比“绿色”,但当生产交给管理更加粗放的小企业,它们的环境影响可能一点没有减少。

但是,IT产业链企业明显缺乏遵守环境法规的动力。马军认为,在执法严格的国家,动力来自严格的法律监管,如果违反环境法规,企业将受到严惩。但在中国执法常常不力的现状下,大量企业宁愿交罚款而不愿意控制污染。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IT品牌在采购中只问价格不问环境表现,就会变相鼓励供应商降低环境标准去赢得订单。“IT品牌企业是规则的制定者,如果达到环境要求成为采购标准的一部分,多数供应商就会有意愿投入成本加强污染控制。”

马军给了一个正面的例子。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在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进行多轮交流后,认为使用“中国水污染地图”数据库,能够帮助它们提高供应链环境管理的效率。在2008年10月,该公司在北京承诺,凡是达不到中国环境标准的企业,将不能够成为沃尔玛的供货商,此后这家公司每月使用水污染地图对其供应商进行检索,发现问题即推动企业进行整改,并对公众进行说明。

在这次调研中,本土品牌的表现并不算糟糕,相反,海尔等品牌较早地与环保组织取得联系开展了沟通。但马军也看到,相比国际品牌,本土品牌在应对环保组织的质询时,在专业能力上还很欠缺,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跟进。特别是IT企业,在很多地方它们是明星企业,不像化工企业常常面对公众质疑,建立绿色供应链还不在它们的议事日程上。“国际品牌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因为它们在全球每天都可能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质疑。”

2007年3月,包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在内的21家国内外环保组织,发起“绿色选择”倡议,希望消费者关注购买商品的环境影响,但这样的观念还没有形成风气。马军认为,每次“苹果”发布新产品,那么多的媒体报道,但对于它的产业链的环境表现,报道却很少看到,这只会會让IT品牌认为,中国的消费者并不关心环境问题,它们也就没有压力去管好自己产业链的环境问题。

“在很多发达国家,一个IT产品哪怕有一点点影响健康或者环境的问题,都会被媒体穷追不舍。在中国,我们除了要关心最终产品的安全,还要关心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因为我们是世界工厂,污染会留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最终受到伤害的是我们自己的国民。”2009年。中国多个省市发生重金属污染事件,IT产业的重金属污染物超标排放事件也屡见不鲜,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地,每年使1200万吨的粮食受到污染。生活在一个号称世界工厂的地方,中国的消费者更应该用消费行为,为自己的生活环境,投上绿色的一票。

猜你喜欢
马军供应商重金属
Enhance sensitivity to illumin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in light-dependent neurons∗
Control of firing activities in thermosensitive neuron by activating excitatory autapse∗
重金属对膨润土膨胀性的影响
Synergy and Redundancy in a Signaling Cascade with Different Feedback Mechanisms∗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Talk about music content and emotion of music movie "The Legend of 1900"
ICP-AES、ICP-MS测定水中重金属的对比研究
再生水回灌中DOM对重金属迁移与保留问题研究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