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谢同柄
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和中药、保健品的滥用,导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但 DILI临床表现不一,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本文对13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预后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一、研究对象 2003年4月至2009年4月我院住院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32例,男性68例,女性64例,年龄8~72岁,平均年龄54.86岁。采用Maria提出的“临床诊断量表(CDS)”[2]进行评分。本组患者评分≥10分[3]。参照国际药物性肝损伤分型标准[4]进行临床分型。排除能导致肝损伤的其他病因或疾病[5]。
二、检测方法 采用美国贝克曼CX9PRO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采用日本SYSMEX K-45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常规。采用ELISA法测定抗HAV-IgM、抗HCV、抗HEV-IgG、HBV M、抗 -CMV、抗EBV。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20软件处理分析。
一、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 见表1。
表1 引起DILI的药物种类
二、DILI的临床特征
1.肝损伤发生的时间 本组潜伏期在5天~356天不等。用药后的第4周内、第8周内、第12周内肝损伤发生的比例分别为61.4%、84.9%、91.7%。
2.入院时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本组病人中有27例(20.5%)无临床症状和体征,仅实验室检测有异常;105例(79.6%)有临床症状。主要症状体征有乏力(64.4%)、纳差(53.0%)、尿黄(41.7%)、肝区不适(31.1%),皮肤巩膜黄染(37.1%)。肝外症状有发热(9.9%)、关节痛(5.1%)、皮疹(4.6%)。其他症状有右上腹不适(17.8%)、呕吐(15.4%)、恶心(12.1%)、腹痛(9.6%)、腹泻(7.4%)、皮肤瘙痒(7.3%)等。本组未出现腹水、脑病、出血等严重症状。
3.肝损伤的临床类型 肝细胞损伤型104例(78.8%)、瘀胆型18例(13.6%)、混合型10例(7.6%)。
三、治疗与预后 本组中除16例结核病患者外,均停可疑药物。而16例结核病患者用利福喷丁代替利福平,但停用异烟肼和比嗪酰胺。所有病人给予古拉定、易善复、思美泰、优思弗、舒肝灵等药物及血制品进行保肝支持治疗。132例患者在停药16天到123天内肝功能全部恢复正常,无1例死亡。其中,104例肝细胞损伤型患者中,在停药2月内肝功能均恢复正常,在停药30天内均有ALT降低>50%;18例瘀胆型与10例混合型肝损伤患者中,78.6%患者在停药2月内肝功能恢复正常,92.9%患者在停药3月内肝功能恢复正常。
已报道的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达1000种以上,各类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比例国内报道不一,但以抗结核药为多[6,7],也有以中草药为多的报道[8,9]。中草药、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及抗菌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药物[9,10]。
本组资料显示,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有15类50余种,既有处方药也有非处方药,几乎涉及临床各科。其中,中草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占72.7%,此四类药物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药物,是引起肝损伤的主要药物。
近年来,国内报道由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比例在 21.5%~37.7%之间[7,8],位居药物性肝损伤病因的第2位[7],其中以汤剂为主[7],而中成药制剂在减少[11]。
随着结核发病率的升高,抗结核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其引起的肝损伤也逐年上升,在11.8%~47.6%之间[6,10]。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发生率,除与药物本身有肝毒性有关外,还与结核病人常存在年龄大、联合用药多、慢性病多等危险因素有关。
急性DILI分为肝细胞损伤型、瘀胆型和混合型,三型比例报道不一。以肝细胞损伤型居首的报道较多,占 59.8%~84.4%[6,12~14]。而瘀胆型与混合型比例较低。肝细胞损伤型最易伴发ALF[12]、病死率最高[15]。在本组资料中,虽无1例发生ALF,但58.3%DILI患者有TBIL升高,TBIL水平上升提示严重肝损伤的风险增加。所以,我们不能低估每个DILI患者肝损伤的严重性,应尽早诊断,阻止肝损伤进展,减少重度肝损伤及ALF的发生。
在不同个体,DILI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相差较大,在本组132例患者中,20.4%无临床表现;79.6%有临床表现,常见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尿黄、肝区不适及皮肤巩膜黄染,少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不适、呕吐、恶心、腹痛、腹泻,与秦敏等报道相似[14]。由于上述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因而往往与各类急、慢性肝胆疾病的临床表现难以区分。另外,个别患者对药物出现特异质反应,病程中可有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症状。
DILI潜伏期的长短不可预测,其长短既受所用药物的特性影响,也受个体的特异质影响;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其发生DILI的潜伏期是不一的。但用药后,肝损伤发生与否与用药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文献报道,61.5%~65.1%DILI的潜伏期在4周以内[6,15],80.3%~84.4%DILI的潜伏期在 8 周内[14,16],88.0%~89.9%的 DILI的潜伏期在 12 周内[14,17]。本组资料提示:肝损伤在用药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发生比例分别为:61.4%、84.9%、91.67%。可见,绝大多数患者在用药后第12周内发生DILI,在一定用药期间内,持续用药时间越长,发生DILI的几率则越大。因此,对所有因肝功能异常而就诊的患者均应询问最近3个月的用药史,以期获得诊断线索。
DILI一旦诊断成立,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对轻中度的肝损伤,应积极给予适当的保肝对症治疗,而对于重度肝损伤或发生ALF的患者,应按ALF作积极的处理。
[1]许建明,徐张巍,胡祥鹏.112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关联性评价[J]. 中华消化杂志,2005,25(8):451-453.
[2]PMARIA VA,VICTORINO RM.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clinical scale for the diagnosis of druginduced hepatitis[J].Hepatology,1997,26:664-669.
[3]于涛,文卓夫.两种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7):2157-2159.
[4]BENICHOU C.Critera of drug-induced liver disorders.Report of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J].J Hepatol,1990,11:272-276.
[5]任晓非,许建明.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方法及评价[J].安徽医学,2008,12(6):398-399.
[6]谢朋飞,何长伦.药物性肝炎142例临床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5):363-365.
[7]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全国多中心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病例调研分析 [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7):439-442.
[8]李治,苏华,冷静.国内外药物性肝损害状况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07,9(6):476-442.
[9]张琪,彭劼,侯金林.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 广东医学,2008,29(7):1102-1103.
[10]王一平,沈建伟,蒋彩凤,等.药物型肝炎119例临床分析[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28(6):686-688.
[11]郭丽珠.中成药致肝炎的病例分析 [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4:231-235.
[12]于乐成,陈成伟.药物性肝病 [J].肝脏,2008,13(3):238-243.
[13]谢鹏飞,何长伦.药物性肝炎142例临床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6):398-399.
[14]秦敏,白文元,谭莉莉.回顾性分析临床药物性肝病109例[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28):3041-3044.
[15]陆玮婷,李军.276例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分析[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1):832-834.
[16]于乐成,陈成伟.药物临床试验中的肝损伤问题[J].肝脏,2009,14(2):147-150.
[17]王艳梅,程留芳.药物性肝病临床探讨[J].胃肠病和肝脏病杂志,2005,14(1):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