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迎侠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是备受关注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如何控制心力衰竭的高发率及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是医学界面临的一项挑战。在CHF过程中,神经内分泌激素-细胞因子网络系统的长期、慢性激活可导致心肌重构,后者又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激素-细胞因子网络系统。随着心力衰竭治疗模式的改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ntensin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及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激素-细胞因子网络系统大大降低了CHF的并发症及病死率。而两类药物的联合应用是否起到协同作用,是否可以为老年CHF提供优化药物治疗的理论依据,本文研究拟选80例老年CHF患者,以探讨氯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对CHF患者An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10月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80例,按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氯沙坦治疗组(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64~81岁,平均年龄(69±5)岁;心力衰竭的平均病程为(2.1±2.4)年;其中冠心病2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按心功能分级(NYH)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12例,Ⅲ级21例,Ⅳ级7例。氯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组(联合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63~82岁,平均年龄(38±5)岁;心力衰竭的平均病程为(2.0±2.3)年;其中冠心病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心功能Ⅱ级12例,Ⅲ级20例,Ⅳ级8例。DHF根据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诊断标准。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治疗前疾病分类,NYHA分级、治疗前血压、心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有典型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基础心率 >100次/min,血压 >90 mm Hg(1 mm Hg=0.133 kPa);(2)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瓣膜病,并可排除心包疾病;(3)既往未正规使用ACEI或ARB。排除标准:(1)CHF急性加重或伴有急性肺水肿;(2)肾功能损害(血肌酐221 μmol/L);(3)近3个月内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作;(4)目前正使用激素替代疗法;(5)血钾 >5.0 mmol/L;(6)瓣膜病和肺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者。
1.3 方法 入院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与DHF的常规治疗,治疗药物包括利尿药和硝酸酯类。除此以外,均服用氯沙坦25 mg,1次/d,1周后血压未降至140/90 mm Hg以下者,增加剂量至50 mg,1次/d;第2周后血压仍未降至140/90 mm Hg以下者,增加剂量至75 mg,1次/d。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卡维地洛3.125 mg,2次/d,如1周后心率未降至 <65次/min,血压不低于110/70 mm Hg,可增加剂量至6.25 mg,2次/d;第2周后心率、血压仍未达标者,增加剂量至12.5 mg,2次/d。联合治疗组氯沙坦剂量为(50±6)mg/d,卡维地洛剂量(18±9)mg/d;对照组氯沙坦平均剂量为(55±8)mg/d。2组患者均达到目标血压,并完成治疗和随访。
1.4 超声心动图检查 心功能检测采用GE-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探头频率3.2 MHz。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又专人测定2组患者LVEF。
1.5 TNF-α和IL-6及AngⅡ检测 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后,空腹12 h以上,卧位30 min后采集静脉血40 ml,1000 r/min 离心5 min,分离血清后,至于 -20°C 冰箱内保存待测。TNF-α、IL-6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AngⅡ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专人进行操作。
1.6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6及AngⅡ水平的变化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血浆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P <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TNF-α、IL-6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An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AngⅡ水平虽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联合治疗组3个月再住院22例(55.0%),对照组为25例(62.5%);联合治疗组死亡14例(35.0%),对照组为 19例(47.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3个月再住院率、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资料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LVEF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改善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和IL-6及AngⅡ水平及临床资料变化比较n=40,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和IL-6及AngⅡ水平及临床资料变化比较n=40,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个月后LVEF(%) 56±5 61±5*# 56±4 58±4项目 联合治疗组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3*TNF-α(ng/L) 116±17 75±8*# 118±10 87±11*IL-6(ng/L) 126±13 66±10*# 130±14 86±14*AngⅡ(ng/L) 147±22 144±20 158±20 166±26心率(次/min) 108±6 68.1±3.8*# 103±5 84±7*收缩压(mm Hg) 130±9 112.1±7.8*# 130±8 119±8*舒张压(mm Hg) 85±4 69.1±4.4*# 83±6 74±6*
CHF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使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随着人群的老龄化,CHF的发病率将逐年增高。研究表明60%~80%的CHF患者在“前心力衰竭阶段”患有高血压[1]。而这一病程基本上可分为二个阶段:初始左心室向心性肥厚,可代偿压力超负荷和室壁应力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随后又发生心肌细胞凋亡和间质纤维化,即所谓“心室重构”,最终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加剧,肥厚心肌走向衰竭[2]。而炎性细胞因子在CHF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介导心室重构,降低心肌收缩力等作用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3]。近年研究表明,FNF-α和IL-6在CHF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压作用[4]。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报因子[5]。氯沙坦为ARB,能阻断AngⅡ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途径或非血管转换酶途径生成的AngⅡ与AngⅡ1型受体(AT1)结合,从而改善因AT1被激动而导致的诸多不良作用[6]。氯沙坦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表的,引起免疫调节及抗氧化的作用。卡维地洛是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兼有β1、β2、α1受体阻滞剂作用,具有保护心肌、减慢心率、抑制交感神经的血管收缩作用,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平滑肌增殖,逆转左心室肥厚和血管重构的作用[7]。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地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8]。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心功能均得以改善,而且还能减慢心率,进一步降低血压,除此以外,TNF-α和IL-6水平明显下降,但以连着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沙坦和卡维地洛组同样具有升高LVEF、降低在住院率、降低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的作用,二者联合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起了协同作用。而且,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AngⅡ水平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患者AngⅡ水平较前者有升高趋势,提示卡维地洛具有抑制AngⅡ水平的作用。所以,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ARB联合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优化组合的方案,疗效优于蛋用ARB。
本研究中所用药物剂量安全,但老龄化本身是心力衰竭的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而且高龄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矛盾较多,耐受性差,有待加大入选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观察,以得出更为确切的结论。通常CHF的老年患者都存在一定成都的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治疗也常常需要个体化[9]。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07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076-1095.
2 Sharma AK,Dhingr S,Khaper N,et al.Activation of apoptotic processes during transition from hypertrophy to heart failure in guinea pigs.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7,293:1384-1390.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1:7-23.
4 李建军.炎症可能是联接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桥梁.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09,11:81-83.
5 Paulus WJ.Cytokines and hear failure.Heart Fail Monit,2000,1:50-56.
6 Mehta PK,Griendling KK.AngiotensinⅡ cell signaling: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effects i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2007,292:82-97.
7 李慧敏,侯维宁.倍他乐克与缬沙坦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对比分析.临床医学,2008,1:40-41.
8 刘相飞.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651-653.
9 范利.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概况.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07,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