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鸿
(甘肃省敦煌市医院药剂科,甘肃敦煌 736200)
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生成瘾癖的特殊药品,具有特殊的作用机制,一方面它有很强的镇痛作用,是临床必不可少的镇痛药;另一方面易产生成瘾性,使用不当会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无穷的危害。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外伤疼痛、手术后疼痛和癌症疼痛等。为了解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笔者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门诊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考察我院麻醉药品用药合理性。
我院门诊西药房2007年1月~2009年12月麻醉药品的处方、麻醉药品使用登记本;记录麻醉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数量和临床诊断、用量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以限定日剂量(DDD)计算用药频度(DDDs)并排序,DDD值按《新编药物学》(16版)规定的日剂量为标准,文献未收载的以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及临床实际应用情况确定日剂量。计算公式:DDDs=某药的总消耗量/该药的DDD值。利用DDDs对麻醉药品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我院门诊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有麻醉处方1 783张,使用麻醉药品共有5个品种,2种剂型;具体应用情况见表1,各种麻醉药品的用药频度及排序见表2。
表 1 2007年1月~2009年12月门诊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
表 2 2007年1月~2009年12月麻醉药品用量、DDDs及排序
由表1可知,麻醉药品注射剂为我院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使用麻醉药品的主要剂型,哌替啶注射液为我院用于癌症患者止痛治疗主要麻醉药品。《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指出:“癌痛患者慢性疼痛不提倡使用哌替啶”。因哌替啶镇痛作用仅为吗啡的 1/10~1/8,维持时间短(2~4 h),用于癌痛治疗需1日多次给药;其代谢物去甲哌替啶具有中枢神经毒性,且半衰期长,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蓄积,可致神经功能异常、震颤、惊厥;在皮下或肌内注射时均可引起局部发炎和组织硬化,反复使用可造成组织高度纤维化,且不符合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 “首选无创途径给药”的基本原则。医生为门诊癌症患者开具的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处方为300张。2007年2月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盐酸哌替啶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我院在3年里并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
DDDs是反映一个药品的使用频率,其值越大,则表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由表2可知,DDDs排名居前的是布桂嗪注射液、可待因片和哌替啶注射液,吗啡片和哌替啶片DDDs很小。可待因片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吗啡片和哌替啶片主要用于癌症患者止痛,但使用频率很低,这说明我院医师还没有把以吗啡为代表的口服制剂作为癌症患者止痛的首选药物。WHO提出“建议以吗啡止痛”的用药原则,并用吗啡的消耗量来衡量患者重度疼痛控制的程度,吗啡控释片用药方便,止痛维持时间长,可有效控制中重度癌痛,不良反应少,不易产生成瘾性,从DDDs数据可以看出,我院门诊吗啡控释片的使用量是不合理的。
由表1、2可知,我院门诊用于癌症疼痛治疗的麻醉药品中只有麻醉药品注射剂能够稳定供应和使用,吗啡控释片和哌替啶片还不能做到稳定持续使用,体现出我院门诊麻醉药品用药结构不合理,可选择品种少,这与邱杰等的调查结果一致。由于临床用药观念滞后,限制了癌症患者对止痛药物的选择,妨碍了《癌痛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在我院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我院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不合理,应加强《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和麻醉药品应用的干预和管理,按照《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要求推进我院癌症疼痛规范化治疗,提高麻醉药品合理用药水平,这已成为我院医务人员的当务之急。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1-175.
[2]孙燕,顾慰平.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M].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66.
[3]丁国华,高宏,孟松伟.合理用药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76.
[4]王迎春,段丽芳,李宁.我院病区2005~2007年麻醉药品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5):363.
[5]高晓红.我院2004~2006年不同品种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8):573.
[6]邱杰,古文波.兰州市102家医疗机构麻醉、精神药品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4):248.
[7]张万智.9819张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98-99.
[8]黄茂莘.不合理用药处方实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9):103.
[9]杜汝琼.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05.
[10]刘銮妹.我院儿科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46.
[11]王智颖,徐雪荣.我院医院制剂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43-144.
[12]张尚鹏.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71.
[13]查勇,赵燕,覃正碧.我国基本药物的地位与合理用药[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5):95-96.
[14]于伟凡.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与药学服务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5):99.
[15]梁少琼,廖朝峰,刘桂珍.2007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统计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9-21.
[16]彭评志,罗飞.玉林市2007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