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冲击下的黑龙江大豆种植业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

2010-06-04 05:12刘家富周慧秋李孝忠
大豆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转基因黑龙江黑龙江省

刘家富,周慧秋,李孝忠,李 海

(1.东北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30;2.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30)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大豆消费和进口迅猛增长,2008/2009年度消费总量达到4907万吨,是1999/2000年度的2倍;进口量3500万吨,比1999/2000年度增长169.23%,是2008/2009年度国内产量的2倍多,占世界年度贸易量的48.38%。一方面需求旺盛,进口量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国内大豆种植业举步维艰,国产大豆大量库存积压,2008年末至2009年4月国家临时储备收购的600万吨大豆,在2009年的9次拍卖多以流拍告终。

黑龙江大豆常年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是国内第一大生产省份,售豆利润占本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0.18%。面对进口冲击,保持黑龙江大豆种植业稳定和发展对保障国内食用油安全、食用豆供给以及豆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SWOT是产业环境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系统地分析产业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通过内部因素分析发现影响产业竞争力和发展的优势因素(Strengths)和劣势因素(Weaknesses),从产业外部环境发现发展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然后运用系统的思想分析、设计产业发展的路径和对策。本文拟在SWOT框架下研究黑龙江省的大豆种植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

1 黑龙江大豆种植业的SWOT分析

1.1 黑龙江大豆种植业优势分析

1.1.1 资源禀赋优势 黑龙江省幅员广阔,耕地集中连片,土质肥沃,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占60%,是世界上著名的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全省的积温在2000℃~3000℃之间,雨热同季,无霜期100~160天。黑龙江开发历史较晚,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发展无公害大豆或者绿色、有机大豆前景广阔。优越的自然禀赋为大豆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1.2 品质和种质优势 大豆籽粒中一般含蛋白质40%左右,脂肪20%左右,不同品种和区域的大豆略有不同。比较而言,黑龙江大豆蛋白质含量比美国或南美国家高2~3个百分点,大豆异黄酮含量高达0.4%~0.5%,也远高于国外产品[1]。黑龙江大豆均为非转基因品种,而美国转基因大豆种植率91%,阿根廷为98.9%,巴西为70.7%。

1.1.3 科研优势 黑龙江省有着雄厚的大豆科研力量。全省从事育种研究的十五个研究所中有150多名科研人员,占全国的50%。全省先后培育大豆品种225个,占全国大豆新品种培育总量的1/3。其中含油率占21%以上的高油大豆品种有76个,最高含油率达到23.32%;蛋白含量在45%以上的品种有7个,最高蛋白含量是46.02%。科研工作者和农户在长期的科研和生产中探索出“垄三栽培”、“深窄密”、“原垄卡种”、“平行间作复膜”等先进适用栽培技术,东北农业大学于2008年开发的“‘三良五精’配合‘滴灌技术和化控技术’”的大豆栽培技术,实现单产5437.5千克/公顷的突破[2]。东北农业大学所属的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等科研单位拥有一支从事大豆营养和加工工艺研究的队伍。

1.2 黑龙江大豆种植业劣势分析

1.2.1 单产低,成本高,比较效益低 黑龙江大豆单产低而成本高,缺乏生产成本优势(见附表)。2004—2008年,美国大豆每公顷成本比黑龙江高1300元以上,但美国大豆每公顷产量比黑龙江高1000千克左右,所以每50千克大豆成本又比黑龙江低10元左右。在缺乏成本优势的同时,黑龙江的大豆种植又缺乏比较效益,2004—2008年的5年间,大豆的单位面积成本利润率有3年低于玉米和粳稻。

1.2.2 流通成本高,市场风险大 与美国和南美国家相比,黑龙江大豆生产户均规模小,流通成本高。以黑龙江东部地区的大豆经公路运往佳木斯压榨企业为例,富锦地区大豆一般先由粮食经纪人收购后用汽车运到佳木斯站场经销商手中,2008年10月收购价格为3300~3400元/吨,汽车运费约50~60元/吨,经纪人一般加价20~30元/吨,仅在主产区的流通加价率就达到2%~3%。如果运往山东等主销区的加价率更高达15%~20%[3]。相比之下,美国大豆流通费用较低,从农户收购价格到海湾FOB价格仅加价14美元/吨,加价率仅6%左右。比较其他农作物,大豆市场风险大。2004—2008年的5年间,大豆收购价格标准差高达38.56,而玉米和粳稻只有9.36和5.38。价格波动使农户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对于风险规避的农户来讲,选择价格波动小的玉米或粳稻是更理性的选择。

1.2.3 含油率低,商品性差 黑龙江大豆出油率约16%~17%,比进口大豆低,差2~3个百分点,而出油率每差一个百分点,加工10万吨大豆,其效益就相差1500万元[4]。尽管近年国内育成了多个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蛋白质、高脂肪的品种,但长期的混种、混收、混储和混销使黑龙江大豆的商品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例如,黑龙江省的大豆水分在16%以上,杂质2%~4%,而美国进口大豆水分在12%以下,杂质1.5%以下。

1.2.4 市场品牌化程度低 虽然黑龙江大豆具有天时、地利和品质优势,但资源和品质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市场优势。有着非转基因、绿色、高蛋白等优势的黑龙江大豆缺乏市场知名度和商品认知度,也没有培养起具有品牌忠诚度的消费者人群。相比之下,金龙鱼、福临门等转基因大豆油产品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打出铺天盖地的广告,成为家喻户晓的食用油品牌,占据了国内小包装大豆油市场的主要份额。

1.2.5 技术和信息服务缺失 黑龙江省有优越的科研条件和丰富的科研成果,但缺乏高效的技术推广体系支撑,大量的科研成果没有转化成生产力。另一方面广大豆农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新品种、新技术,仍然依靠传统和经验种植大豆,生产的大豆品质差、产量低、水分高、杂质多。在大豆种植高度商业化条件下,信息对农户的生产决策至关重要。准确的市场信息会帮助农户抢占市场先机,获得丰厚的效益,而有偏或失效的信息会给农户带来巨大的损失。黑龙江农业信息公共服务明显不足,仅有的黑龙江农业信息网面临最后一公里的制约,农民的文化水平低也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技术和信息服务缺失正在成为黑龙江大豆种植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附表 2004—2008年黑龙江与美国大豆生产成本比较

1.3 黑龙江大豆种植业机遇分析

1.3.1 政策机遇 面对进口大豆的激烈竞争,中央政府已经意识到国内大豆产业的严峻形势,先后出台了“国家大豆振兴计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指导和扶持国内大豆产业发展。黑龙江省政府也在2008年的《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战略工程规划》中对未来5年的黑龙江大豆种植布局、品种结构、科研推广等工作做了全面部署。上述政策为降低大豆生产成本、保护豆农收益、保护和支持黑龙江大豆种植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1.3.2市场机遇 首先,国内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收入增长,城乡居民对大豆油食品和动物产品需求的增加将长期拉动大豆需求扩张。1997年到2008年,国内居民豆油消费量由230万吨/年增长到845万吨/年,大豆油消费在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中的比例也由33.83%上升到78.80%。随着国内动物产品需求的增长,豆粕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除此以外,大豆食用消费和以蛋白生产和提取物加工为主的工业消费在2000—2008年间增长了40.76%,年均增长4.36%。按照这个增长速度,2020年国内大豆食用和工业消费将比2008年增加600多万吨,这将为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提供巨大市场空间。其次,国际市场需求前景广阔。日本和韩国是黑龙江大豆的传统出口市场,年进口中国大豆20万吨以上。欧盟是世界第二大大豆进口区域,年进口大豆1300万吨以上。受益于国内家禽业的发展和大豆加工产能扩张政策的支持,俄罗斯大豆进口量在过去五年也迅速增长(俄罗斯主要进口巴西的非转基因大豆)[5]。如果黑龙江大豆能够继续稳固和扩大日韩市场,成功打开欧盟和俄罗斯的非转基因大豆市场,将给黑龙江大豆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1.3.3 绿色消费文化机遇 近年,世界上出现一种提倡食用天然、健康食品的绿色消费文化,转基因食品消费在部分国家和区域遭遇抵制之风。欧盟民众一直对转基因产品持怀疑态度,他们购买转基因食品的积极性并不高。有调查显示[6],虽然越来越多的欧洲民众能够接受生物制药和生物工业产品,但对使用生物技术生产的农产品仍然强烈抵制。大部分欧洲民众认为转基因食品“没有任何价值,在道德上是不可接受的,还将对社会构成威胁”。日本消费者对转基因作物持否定态度,不愿意食用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的比例为90%左右且呈明显上升态势[7]。

可以看出,国内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前景广阔、绿色消费文化的兴起为黑龙江大豆种植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1.4 黑龙江大豆种植业挑战分析

1.4.1 进口大豆冲击 进口大豆由于商品性状好,出油率高、采购供应及时、资金周转快而受到压榨企业青睐。进口大豆不断侵蚀国产大豆市场,进口大豆在2008年占国内压榨原料市场89.74%的份额,占其它消费市场的26.56%。更严重的是,在进口大豆占据国内压榨市场的同时,外商进一步控制外资背景的压榨企业的原料采购渠道,这就意味着将来企业扩张后的原料供应仍然要依靠进口大豆满足,留给国产大豆的市场空间有限。

1.4.2 可能遭遇转基因大豆侵蚀 面对进口大豆的汹汹之势,部分政府部门和研究者转向转基因大豆种植寻找出路,主张黑龙江省种植转基因大豆以抵制进口大豆的冲击。黑龙江省政府部门也提出建设“黑龙江省大豆转基因平台和中试基地”,培育“节本增效型”、“优质专用型”和“抗病虫、耐逆,营养高效型”转基因大豆。这种政策取向可能削弱黑龙江省原有的非转基因品种优势,甚至危及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物种传承。

1.4.3自然和市场风险的挑战 在黑龙江,大豆与玉米是重要的竞争性作物也是重要的倒茬作物,农户利用大豆和玉米的轮作恢复地力。但是黑龙江北部地区由于积温较低,玉米品质上不来,基本上属于年年种植。严重的重茬耕种给大豆种植带来严重的病虫害。另外,大豆市场的剧烈波动也给种植户带来较大的市场风险。

1.4.4 黑龙江加工企业经营艰难,产能闲置 东三省大豆压榨圈是黑龙江大豆在国内的主要市场,尤其是黑龙江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对于本地种植业具有重要影响。但比较采用进口压榨原料的沿海企业,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面临巨大压力。首先,近两年,国际进口大豆到港价比黑龙江收购价低300~400元/吨,压榨本地大豆要承担较大原料成本压力。其次,黑龙江大豆原料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油和进口大豆原料的转基因大豆油的价格基本相同,甚至比后者还低,没有获得价格优势。最后,外资背景的压榨企业凭借娴熟的贸易手段规避市场风险,相比之下,黑龙江的加工企业风险规避机制和能力不足。尤其2008年以来的政府最低收购价在保护农民收入的同时推高了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进一步削弱了黑龙江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据统计,黑龙江省67家规模以上大豆压榨企业中有1/2生产不足半年,10家大豆蛋白加工企业中有5家停产,1家阶段性生产。

1.4.5 大豆出口将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黑龙江大豆出口将遭遇更多的贸易壁垒。其次,国内大豆标准化程度低、农药等残留高都会成为黑龙江大豆出口的重要障碍。例如,2008年12月3日,欧盟以三聚氰胺超标为由宣布禁止自中国大陆进口使用黄豆制造,或含有黄豆成份的婴儿及儿童食品。最后,人民币升值也对黑龙江大豆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2 黑龙江大豆种植业发展对策

2.1 实行非转基因大豆产地保护政策

转基因大豆对“提高单产和增加利润存在不确定性”且“转基因大豆生物安全和食品安全隐患会对中国大豆产业产生重大影响”[8]。黑龙江省作为国内最主要的大豆主产省份和世界主要的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地之一,实行非转基因大豆产地保护对于保护非转基因种质资源、满足非转基因大豆消费等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黑龙江大豆实行差异化战略,保持龙江大豆特质优势。因此,黑龙江省须实行大豆非转基因物种保护,严格执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标签的标识》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防止转基因大豆进入黑龙江省的生产和加工领域。

2.2 大豆种植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种专用化

针对长期以来的混种混收,混等低价的弊端,政府部门应大力推广大豆种植标准化,提高大豆商品品质,具体做法包括:首先,解决收购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优质大豆给予认证或标识,向收购者传递优质信号,同时加强标识管理,防止形成大豆“柠檬市场”。其次,继续提高豆农组织化程度。标准化生产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会提高经济效益获得农户支持。因此,政府部门需要继续鼓励和引导豆农走合作的道路并且让合作经济组织切实发挥服务作用。再次,培育和推广高油或高蛋白专用大豆品种,为市场提供优质和专用品种。

2.3 加强技术和信息服务,提高产量,降低风险

整合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将商业推广和科研推广结合,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结合,在科技推广单位建立与推广和服务成果挂钩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科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政府应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工具的作用,开展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建议黑龙江省电视台开通农业频道,以技术服务、典型推介、市场监测与预测、农业政策信息发布等农业栏目为主要内容向黑龙江提供区域性农业科技与信息服务。

2.4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推动黑龙江大豆出口

日本、韩国、欧盟、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的消费者对非转基因食品情有独钟,黑龙江大豆品质特性恰好适应其健康消费理念。因此,黑龙江省的大豆加工营销企业和政府部门应加大攻关力度,积极扩大日、韩市场,开拓欧盟市场,积极利用“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的历史机遇发展对俄大豆出口。

2.5 明确差异化战略方向,以加工和营销引领生产

解决大豆种植业发展的问题不能仅停留在生产领域,要站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大豆产业发展的角度思考大豆种植业的发展。在粮食安全优先的政策目标下,大豆进口依赖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黑龙江大豆产业必须走差异化道路,以加工和营销引领生产。

2.5.1 明确黑龙江大豆加工业发展方向 黑龙江大豆的比较优势在于非转基因、绿色和高蛋白,而短期内单产低、流通成本高的劣势难以改变。所以黑龙江大豆产业必须走差异化道路,打造非转基因和绿色品牌,加快发展食用和蛋白加工业以及深加工,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产品价格体系。

2.5.2 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树立龙江品牌 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必须奋起自强,抛弃“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寻找和开拓市场,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创造和引导非转基因食品消费,重获市场定价权。政府要在支持地方加工企业时要求其配套一定比例的营销投入,用于产品推介、品牌创立等等。政府部门可以仿照商务部在美国大力宣传“Made in China”的做法,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大力宣传“Plant in Longjiang”的各类绿色、非转基因农产品。

[1]刘宏曼,郭翔宇.黑龙江省大豆市场竞争力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4,3:66-72.

[2]刘家富,周慧秋,马增林.黑龙江省粮食产能规划对大豆产业影响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46-50.

[3]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提升大豆市场竞争力:着力点放在哪里?——从黑龙江大豆生产与流通看我国大豆竞争潜力[J].调研世界,2002,11:15-17.

[4]冯晓.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J].大豆科技,2009,4:8-11.

[5]USDA-FAS.Oilseed World Markets and Trade[M].2009-12-09.

[6]尚军.欧盟成员国激辩转基因产品[N].经济参考报,2007-11-28,第3版.

[7]王青立,李宁,汪其怀,等.日本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管理[J].世界农业,2002,5:29-31.

[8]钟金传,吴文良,夏友富.转基因大豆发展及中国大豆产业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43-50.

猜你喜欢
转基因黑龙江黑龙江省
探秘转基因
转基因,你吃了吗?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Write a caption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弃风博弈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