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毛措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草原站,共和 813000)
共和县天然草地产草量动态地面监测工作的目的是全面掌握天然草地地上部分生物量的饲草资源总量,为全县及各乡镇畜牧业生产中的草畜平衡工程提供依据,防止草地过度放牧,有效控制草地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维护草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共和县草原站于2005年8月对共和县草地进行了监测工作。采用调查定点取样的方法进行。在夏秋季天然草地牧草生长盛期(8月中旬)测定部分产草量。在规定的样地内随机布置样方,根据农业部关于《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及《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的要求。每个样地内设置3个1 m2(1 m×1 m)的测产样方,草本齐地面刈割,按经济类群分别称重,单位面积产量取3个样方的平均值为分析数据,换算成每公顷产草量。灌木类和高大草本设4 m2(2 m×2 m)的样方,不设重复,共设样地35个,做植物群落结构样方35个,产草量样方107个。在测产的同时,分别测定草地的盖度、高度和多度。
2.1 天然草地单位面积产草量 经2005年测定的6个草地类单位产草量数据统计,低地草甸类草地产草量最高(8 126.1 kg/hm2,鲜草;下同),其次是高寒草甸类(5 974.65 kg/hm2)、温性草原类(4 351.95 kg/hm2)、高寒草原类(4 034.1 kg/hm2)、温性荒漠草原类(2 443.5 kg/hm2),温性荒漠类最低为1 915.2 kg/hm2。
2005年全县天然草地平均每公顷干草(下同)产量1 566.69 kg,以低地草甸类草地最高,为2 539.41 kg,依次是高寒草甸类、温性草原类、高寒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荒漠类,分别为1 927.31、1 505.87、1 395.88、709.33和 610.88 kg。
2.2 可食牧草产量及合理载畜量的计算 依据农业部行业标准《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中规定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暖季、冷季和全年的可食牧草产量;根据规定计算出放牧草地合理承载量。结果见表1。
2.3 饲草资源总量分析 共和县2005年可利用饲草资源总量为111.243 7万t,其中天然草地可利用干草总量108.861 2万 t,占全县可利用饲草资源总量的97.86%,人工草地干草总量1 450.00万kg,占1.3%,农作物秸秆总量932.5万kg,占0.84%。结果见表2。
表1 共和县各类型草地产草量
表2 共和县草地资源可利用干草
从全县各乡饲草资源总量看,切吉乡24.860 5万t,占全县饲草资源总量的22.35%,居首位;其次为石乃亥乡 23.853 4万 t,占全县饲草资源总量的21.44%,黑马河乡占12.97%;其余九个乡镇的饲草资源总量所占比重均在10%以下。
3.1 草地现有牲畜量 2005年初,全县共饲养各类草食牲畜 143.254 2万头(只、匹、峰),其中牦牛10.905 3万头,黄牛0.615 4万头,乳牛0.135 1万头,马0.872 3万匹,驴14.140 6万头,骡539匹,骆驼 74峰,绵羊 109.698 5万只,山羊 17.275 3万只,共折合179.488 3万羊单位(以骆驼7、马6、骡5、黄牛5、牦牛4、驴3、绵羊1、山羊0.8标准折合)。
3.2 草地理论载畜量 2005年全县草地理论载畜量达229.132 9万羊单位,从各乡情况看,切吉乡的理论载畜量为51.206 1万羊单位,居首位;石乃亥乡的理论载畜量为49.131 6万羊单位,居第2位;黑马河乡29.715 2万羊单位,居第3位;其余,依次排列为倒淌河镇、英德尔乡、江西沟乡、廿地乡、恰卜恰乡、沙珠玉乡、铁盖乡、龙羊峡镇、东巴乡。
3.3 草畜平衡分析 2005年共和县草地理论载畜量为229.132 9万羊单位,现有载畜量为179.488 3万羊单位,盈余49.644 6万羊单位,基本达到草畜动态平衡。但从全县各乡草畜平衡状况看,不平衡状态仍很突出,切吉乡、黑马河乡、石乃亥乡、英德尔乡、恰卜恰乡、廿地乡、东巴乡饲草资源尚有盈余,其余的5个乡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载。超载最为严重的是铁盖乡,超载率达35.12%,超载率在20%以上的乡还有倒淌河镇、沙珠玉乡,其余的乡镇超载率均在20%以下。
表3 共和县草地理论载畜量 万羊单位
表4 共和县草畜平衡分析 万羊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