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人群血压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1)

2010-06-02 02:12:40俸献珠吕泽平胡才友余其美朱其秀李绍刚
护理研究 2010年26期
关键词:控制率心脑血管人群

俸献珠,黄 慧,杨 泽,吕泽平,胡才友,刘 红,余其美,朱其秀,李绍刚,吕 渊

大量循证证据表明,通过对心血管疾病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能有效控制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病最重要和独立的危险因素,如何将高血压三级防治措施融入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在社区内管理和控制高血压,是我国能否有效遏制心血管疾病患病日益增长趋势的关键。为此,我们在广西南宁市部分社区开展了针对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旨在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人群血压及心脑血管事件等预后的影响,为更好地做好社区高血压病防治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自2004年5月—8月广西南宁市部分事业单位居民社区横断面随机调查人群,在所有录入资料完整的7917例研究对象中,随机整群抽取南宁市两个社区的1 215例为本次干预的研究对象,期间由于工作繁忙、运动及治疗干预配合不良、出差、出国等原因有143例退出,其中死亡6例,最后只有1 072例完成本研究,失访率11.77%。其中男634例,女438例,男女比例为1∶0.69,年龄(56.17±7.93)岁。随访时间43.5个月。将1 072例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健康教育组589例,男281例,女308例,年龄(56.70±8.59)岁 ;对照组483例 ,男353例 ,女130例 ,年龄(55.58±6.99)岁。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按标准要求,对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进行病史采集,测量血压、体重、身高及腰围等。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及血尿酸等生化指标。血压测量采用汞柱式血压计,并参考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方案进行。对健康教育组人群中患有高血压者,填写相关的社区群体高血压登记和随访表,按照预先制订的强化健康教育方案、药物治疗及质控标准进行干预。干预前对具体实施健康教育的相关社区医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参加干预工作。干预措施和达标要求参考美国预防、检查、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 VⅡ2003年)。强化健康教育由相关社区医院派专门的医务人员采用“一对一”模式对健康教育组中高血压者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及心脑血管事件的早期识别等。社区医务人员根据教育达标计划全程监督管理及跟踪随访,定期复诊、家访、电话询问用药和复查血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随访从2004年8月开始对健康教育组高血压病人干预初期每半个月复查1次血压,连续复查3次正常后每两个月复查1次血压,并给予特定生活方式教育及药物治疗指导,治疗达标后不随意调整原始治疗药物。对照组高血压人群顺其原有医疗模式,3年后进行1次复查评估。随访期间根据WHO-MONICA方案心血管事件的诊断标准对本年度发生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和死亡事件进行登记。主要的心血管事件包括急性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及冠心病猝死)和急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分型不明确的脑卒中发作)。

1.2.2 高血压诊断标准 按2003年JNC-VⅡ诊断标准。①正常血压:收缩压(SBP)<12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DBP)<80 mmHg;②高血压前期:SBP 120 mmHg~139 mmHg或DBP 80 mmHg~89 mmHg;③1期高血压:SBP 140 mmHg~149 mmHg或DBP 90 mmHg~99 mmHg;④2期高血压:SBP≥160 mmHg或DBP≥100 mmHg。根据高血压诊断标准,1 072例中306例为高血压病人,其中健康教育组171例,对照组135例。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双人核对输入微机,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高血压人群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高血压人群干预前后血压值变化情况

2.2 两组高血压病人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血压控制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高血压病人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血压控制率比较 %

2.3 两组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比较 本组随访43.5个月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共43例,占4.01%。其中对照组高血压病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11.1%和 3.51%,χ2=6.822,P=0.009)。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如膳食不平衡、吸烟和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和心理压力增加等,导致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我国高血压的流行存在明显的高患病率、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1],使得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日益增高。目前,全国高血压患病估计总人数已达到1.6亿人[2],因此遏制高血压发病率上升趋势,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已迫在眉睫。我们在南宁市开展了“降低城市社区人群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干预研究”,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是其中内容之一。

本研究通过随机分组后对健康教育组病人进行强化健康教育,而对照组人群按照既往自愿就诊和自愿服药的医疗模式。对健康教育组高血压病人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通过成立健康教育专家组对高血压病人集中授课宣教,社区医生对病人实行“一对一”健康教育,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预后、血压水平对重要器官的影响及不良生活习惯对血压的影响等知识反复灌输给人们,并强调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如控制饮食(包括低脂饮食、限盐、控制主食量、奶制品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等)、增加运动、戒烟酒等,使人们提高了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识,提高了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为确保教育到位,社区医生对健康教育组人群实施“责任制”管理及跟踪随访,并及时调整用药。通过3年随访,两组人群中高血压病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3年后两组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而健康教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控制率与国内外部分研究结果相近[3-5]。本组研究结果还显示,3年内本组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对照组高血压病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健康教育组。由此可见,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能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以社区人群为对象,通过加强对社区医生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人群健康教育,采取由社区医生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责任制”式管理及跟踪随访,不仅可以明显提高社区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还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人群生存质量。

[1]阳晓,杨定姣,阳旭.高血压病人第四医学行为状况及社区卫生服务性干预效果的调查[J].高血压杂志,2005,13(1):48-50.

[2]孙高峰,阿丽娅·买买提热依木.我国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方法及效果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5):509-511.

[3]Nissen SE,Tuzcy EM,Libby P,et al.Effect of antihy pertensive agents 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disease and normal blood pressure(T he CAMELO T stud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2004,292(18):2217-2226.

[4]黄锦荣,何茶叶,边长艳.高血压综合随访干预的效果:6年后观察[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1):22-25.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ISH)statement on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Hy pertens,2003,21:1983-1992.

猜你喜欢
控制率心脑血管人群
在逃犯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2:04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茶叶(2021年1期)2021-04-13 06:21:34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6
我走进人群
百花洲(2018年1期)2018-02-07 16:34:52
财富焦虑人群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