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途径

2010-06-02 06:59韩晶晶潘霞洁
中国城市林业 2010年1期
关键词:园林城市生态园林绿地

刘 颂 韩晶晶 潘霞洁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 200092

2 无锡市园林管理局 无锡 214035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途径

刘 颂1韩晶晶1潘霞洁2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 200092

2 无锡市园林管理局 无锡 214035

为了求得全面合理地解决现代城市面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人类聚居学”这门学科应运而生。而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各国政府陆续提出“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等城市建设目标,以期创造理想的人类聚居环境。本文重点介绍了生态园林城市理念的产生与发展进程、概念辨析、建设理念以及建设途径,希望对今后的建设与研究有所借鉴。

在可持续发展普受关注的今天,国际社会相继开展了对“未来城市”的研究,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城市发展概念和发展模式——生态城市[1]。20世纪后期,“生态城市”已经被公认为是21世纪世界城市建设模式。考虑到我国城市目前状况与真正的“生态城市”的目标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将建设 “园林城市”作为推动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2004年9月23日,国家园林城市及部分省级园林城市的数十位市长、中国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学者以及建设、园林部门的工作者,对生态园林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发表了《深圳宣言》,提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新目标。“生态园林城市”将作为比“园林城市”更高层次的目标被提出来。

1 关于“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概念

“园林城市”主要是以人均公园绿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这些绿化指标作为评判指标,指标明确,针对性强,但是目标单一,偏重于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缺乏对城市系统的整体认识和规划,并且无法杜绝大气、水、垃圾及其他各种工业、农业、商业等环境污染。而“生态园林城市”以城市生态环境指标、城市生活环境指标、城市基础设施指标为评选的基本指标,在强调自然环境生态化的基础上,加大社会生态化、绿化质量和人文内涵的比重,对城市的把握趋于整体、宏观,可操作性强,适合目前我国的国情,向“生态城市”远景更迈进了一步。与“园林城市”相比,“生态园林城市”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系统性、工程带动及因地制宜五大原则。

“生态城市”是一个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价值的综合性概念,其内涵在于社会的和谐,在于对人性的尊重,在于具有维护社会正义的社会机制,在于其居民的安居乐业。简单地说,生态城市是一种经济高效、环境宜人、社会和谐的人类住区,强调城市系统中各要素的总体协调,比“生态园林城市”要深刻而全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生态城市”更多的是一种理念,实践操作方面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生态园林城市”是在“园林城市”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为建设“生态城市”做好铺垫[2]。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是我国城市生态建设进程中三个渐进的不同发展阶段,是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的一个较完整的分阶段引导传统城市步入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的城市评价体系。

2 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理念

总结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可以发现,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应该是综合性的,而不是专项性的;是交流性的,而不是对抗性的;是妥协性的,而不是理想化的;是动态渐进式的,而不是蓝图式的[3]。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基本理念:

2.1 综合性——综合统筹发展理念

城市大环境是一个涵盖众多要素的复杂系统,建设时应该统筹综合考虑这些要素,才能使城市和谐循环发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强化自然要素在城市景观形态中的主导作用,重新认识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例如建立城市生态绿地空间与气候、山地系统、河流系统、林地系统、动植物群落良好的互动关系;其二,统筹人工环境要素,塑造城市特色;其三,整合文化要素,体现人文特色;其四,促进宜人空间的创造,增加人与人接触、交流的场所;其五,创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态环境。

2.2 交流性——城市空间管制理念

“空间管制”是实现开敞空间体系由“虚”调控型规划转向“实”调控型规划的关键“砝码”。生态园林城市规划不再仅仅是被动地对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进行地域上的落实,而是通过“空间准入”规则来主动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必要的调控,修正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具体来说,即从统筹区域的角度来确定市域中哪些地方应该优先发展,哪些地方因生态、环境等原因不应该进行大规模建设而成为控制建设地区等等,以此为城市及各城镇的发展方向和规模提供有效的生态参考依据[4]。

2.3 妥协性——有限目标理念

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人们认识尚待深化、各种支撑条件远不完善的情况下,制定有限的目标,选择面向问题的重点突破,要比急功冒进地全面推进科学得多。通过对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内容进行规划,从而提高规划的编制效率与可操作性,并且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培养人才、教育公众、树立形象、凝聚人心,逐渐扩展到对其它问题的解决。

2.4 动态渐进性——科学指标体系理念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不能只是一个空头理念,必须落实到实践中来,这就需要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来指导,增加它的可操作性。科学的指标体系不应是僵化、一次性制定的,而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适应于城市的实际情况和迫切需求,从而处理好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关系,它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同时还要注意到,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生态系统特征,因此还应该建立起特征型的相关指标来推动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实践。

3 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途径

3.1 环境层面上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3.1.1 编制基于生态园林城市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实现城市开敞空间的实调控,构筑城乡融合的城市生态网络系统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就是将生态规划的思想方法应用于城市绿地规划,它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实现城市开敞空间管制的最佳理论和方法。其建设不仅包括城市公园绿地及各种近自然绿地,还包括郊区森林、农田防护林、湿地及多种形式绿地,以便城市绿化系统与周边环境形成一个完整的结合体,从而构筑城乡融合的多类型、多功能、多效益绿地,优化城市大环境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6]。

3.1.2 打造“节约型园林绿化”,丰富建设指标的内涵

(1)减少资源消耗的“节约型园林”:指节约使用各种资源与能源的园林绿地建设和运营模式。就是要在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及运营等环节中,按照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循环经济等原则,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能源消耗,以最少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创造最佳的室外人居环境。具体可分以下几种:a.挖潜型园林绿化;b.保土型园林绿化;c.节水型园林绿化;d.节能型园林绿化;e.节材型园林绿化[7]。

(2)改善生态环境的“节约型园林”:指有助于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就是要借助城市园林绿地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充分发挥绿地在维持碳氧平衡、蓄水保水、调节温湿度、滞尘减污、防风减噪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园林绿化真正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3)人与自然和谐的“节约型园林”:指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能力、展示自然魅力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就是要在园林绿化建设中以“阐释自然观”为文化主体,营造适宜的“自然”空间和场所,加深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认知,促进人们对大自然的积极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2 技术操作层面上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3.2.1 生态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应用

评价生态城市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生态技术的应用。如:节能减排技术、物质循环与再利用和科技管理[8]。

(1)节能减排技术主要包括新能源利用、低能耗采暖系统(水源热泵技术)、生态节能建筑、清洁能源型交通方式等方面。

(2)物质循环与再利用技术的应用主要分为四类:建筑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系统、绿色废物处理系统、雨洪利用、城市垃圾处理。特别建议采用生活排污源分离及资源化利用系统技术,作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型城市的技术支撑。

3.2.2 城市安全在“生态规划”的应用

人的生存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建立应急避险、地震灾害、地面沉降等预警系统以完善城市危机管理及灾害应对机制,建设统一的城市危机应急指挥系统。

3.2.3 以重点工程建设为载体,高标准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打破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割裂的局面,以城市建设中的重点工程项目为载体,高标准同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在建设初期就充分考虑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建和维持,全面提高城市品位,这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举措。

3.2.4 进一步加强城市街道绿化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机动车尾气成为当前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占整个城市污染的60%~90%,严重威胁着城市环境质量和人的身体健康。作为城市绿地系统基本骨架的道路绿地,具有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的生态功能。应运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道路绿地的布局设计,以减轻机动车污染对城市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13]。

3.2.5 具体项目的支撑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无论在欧洲还是美洲,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目标后面,总是有具体项目的支撑,并且有保证这些项目得以实施的政策。譬如,被誉为全球“生态城市”建设样板的美国加州伯克利,它的实践就是建立在一系列具体的行动项目之上,如建设慢行车道、恢复废弃河道、建造利用太阳能的绿色居所、优化配置公交线路等,每一个项目都具体明确并有系统的推进措施,保证了生态城市建设项目按科学的轨道稳步推进[10]。

3.3 辅助层面上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3.3.1 建立完善的法律、政策和管理上的保障体系,推进、规范建设的同时,为保护提供强制力

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和保护要有详细的分工实施体系、明确的法律地位、完善的法律条例及市场化的管理体制等作为支撑条件,保证建设有条不紊进行以及保护的合法性。此外,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还需有合理的角色定位的推进,避免为满足个人政绩需要而不切实际地大搞形象工程。

3.3.2 特色化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立足于城市自然地理条件、人文条件,着眼于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循序渐进地建设符合当地条件、能够自我完善的、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可以从以下几种思路中寻找突破:(1)按城市既有自然环境特点建设生态园林城市;(2)按城市环保需要建设生态园林城市;(3)按城市功能建设生态园林城市;(4)按城市经济实力建设特色生态园林[5]。

3.3.3 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的一体化推进

将生态目标的实现融入到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城市建设统筹安排、科学规划,使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通过在城市建设中强调发展公共交通和土地的综合利用来实现节约资源、降低污染、保护生态等目标[10]。如:巴西著名生态城市库里蒂巴,把高密度混合土地利用规划与已有的交通走廊规划合为一体,加上公共汽车快速交通技术的应用,保证了城市2/3的市民每天都使用公共汽车。

3.3.4 明确而具体、现实的目标

面对纷繁复杂的城市生态问题,应从小处入手,目标具体而贴近现实,这样才能够直接用于指导实践活动。如丹麦生态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环境目标是:试验区内水的消费量减少10%、电消费量减少10%[10]、回收家庭垃圾、减少城区垃圾生产等,目标清晰明确,利于公众的理解和积极参与,也便于利用职能部门主动组织规划建设,保障了生态城市建设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3.3.5 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使生态园林城市的理念深入人心,达到公众参与。

普及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无论从规划方案的制定、实际的建设推进过程、还是后续的监督监控,都有具体的措施保证群众的广泛参与。如哈利法克斯生态城创立了“社区驱动”程序,开发由社区控制、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全过程都由社区居民参与。另外还可开展居民阳台、屋顶、庭院、室内的绿化美化活动,这也是切实提高全民绿化意识的方法。

4 结语

“生态园林城市”无论是在创建指导思想还是指标标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比“园林城市”更高的一个层次,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21世纪,实现城市园林化、生态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教训的同时,要结合城市自身特点,阶段性走“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城市发展道路,创造出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

[1]马道明,张鸿雁,左玉辉.城市空间结构生态调控研究:以常州生态城市规划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7,14(3):110-115.

[2]罗建锋.对当前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8,34(22):324-326.

[3]吕斌,佘高红.城市规划生态化探讨: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J].城市规划学刊,2006(4):15-19.

[4]王亚军,郁珊珊.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J].城市问题,2007(7):16-20.

[5]袁建斌.建设特色生态园林城市[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9):67-68.

[6]张铁成,王虹霞,陈秀波,等.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J].现代化农业,2009(1):10-12.

[7]朱建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园林[J].中国园林,2009:78-82.

[8]高娟,吕斌.“生态规划”理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实践应用:以唐山市新城城市总体规划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2):中彩页1-5.

[9]靳牡丹,沈青叶,王开运,等.城市道路绿地建设的生态学基础[J].城市问题,2009(2):18-23.

[10]侯爱敏,袁中金.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成功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6,13(3):1-5.

Approaches to Building Ecological Garden City

Liu Song1,Han Jingjing1,Pan Xiajie2
(1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200092;
2 Wuxi Municipal Gardening and Landscaping Administration, Wuxi,214035)

The discipline of “Ekistics”has emerged due to the need for a comprehensive and reasonabl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 with which modern cities face. Many domestic and overseas scholars and governments of many countries successively put forward some urban construction goals, such as“eco-city”, “garden city”, and “ecological garden city” in order to create an ideal environment for human settlement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conception analysis,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nstruction approach in the hope of giving a reference for future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Human settlement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city; ecological garden city

刘颂,博士,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生态规划、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

编者按:本文系统的提出了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理念、原则及其途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与森林城市有所不同,比较宽泛,不仅有绿地指标,还包括许多生态环保指标,带有综合性。我们选登不同行业相关领域专家的文章目的是加强学术交流,更好的推动以乔木为主体的森林城市理念研究与建设的实践。

2010-01-28

项 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8BAJI0B02)。

猜你喜欢
园林城市生态园林绿地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中国国家园林城市的分布特征研究
微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究
浅议生态园林和城市环境保护
生态园林理念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
奇台县园林城市建设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