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蕙兰
世界最高摩天大厦的落成,标志着景气周期终结,衰退来临。而这个以摩天大厦落成日期看经济和商业周期转变的“摩咒”指标,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屡试不爽。
828米,迪拜塔对人们的颈椎曲线和裸眼视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座已经改名为“哈里发”的大楼在北京时间1月4日夜12时举行了极尽奢华的落成启用典礼。
“高楼建成之日即是市场衰退之时”,迪拜塔会是下一场危机的导火索吗?当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与迪拜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迪拜塔的未来显得扑朔迷离,曾被学院派经济学家贴上“无稽之谈”标签的“摩天大楼指数”,又如魅影般浮上水面。
经济“高楼效应”
牛顿仰头看着苹果树时,琢磨出了一条万人膜拜的物理定律——万有引力;德意志银行一位名叫安德鲁·劳伦斯的主管仰头看着摩天大楼时,琢磨出了一条匪夷所思的经济定律——“摩天大楼指数”。此人坚信,世界最高摩天大厦的落成,标志着景气周期终结,衰退来临。而这个以摩天大厦落成日期看经济和商业周期转变的“摩咒”指标,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屡试不爽。
1907年美国信贷危机在此次金融海啸中被反复提及,人们记得当时金融危机席卷全美,数百家中小银行倒闭;人们也记得危难时刻的“救世主”摩根,他注资托市的“英雄行为”化解了危机,也成就了自己“史上最伟大银行家”的声誉。然而,鲜有人还记得在危机背景下诞生的两座摩天大厦——1908年至1909年落成的纽约新加大厦和都会人寿大厦。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华尔街40号大厦、克莱斯勒大厦、帝国大厦相继落成,没有人会忘记同期一泻千里的股市,《光荣与梦想》中描述的美国1930年代的情景成为许多人心头挥之不去的噩梦。
1973到1975年,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再夺全球最高荣誉,而历史教科书中把这段时期的笔墨交给了石油危机。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面对包庇以色列,又不肯对生产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提价要求作出让步的西方国家,阿拉伯国家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他们。石油提价和禁运立即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最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1997年吉隆坡双子塔楼取代了西尔斯大厦的最高纪录,而亚洲金融危机也正肆虐一时。有人感慨,1999年诞生的“摩天大楼指数”如果能提早两年推出,很可能马来西亚人会重新考虑是否修建双子塔。不过显然台湾人没有把这一指数当回事,2000年至2001年建成的台北101大楼见证了高科技泡沫破灭,全球股市狂泻。
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兴建之初,曾有人提起“摩天大厦指数”预言,投资方日本森建筑公司总裁森稔在全球地产界是出了名的“喜欢摩天大樓的人”,自然不会为了一条草根经济规律,就将刚迈出国门的腿收回去。当时勉强提出的反驳理由是: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海外投资,这与其他本地私人财团或国有企业斥资兴建的世界级高楼情况不同。2008年8月,环球金融中心落成,9月,全球金融海啸如约而至。
魔咒还是科学?
在过去的100年时间内,“摩天大楼指数”频频“显灵”,似乎不止是“巧合”所能解释的,不少人试图在其背后寻找一些称得上是共性的原因。
纵观一个世纪,促使世界最高建筑物兴建的并非建筑设计或科技进步,而是大量资金突然涌入。易居房地产研究中心杨红旭告诉记者,兴建高楼大厦的理性目的,是用尽地积比率,把空间使用率和租金收益“最大化”。然而,发展商往往是在信贷成本低廉、举债易如反掌的时候,利用他人的钱来实现这个梦想。
1997亚洲经济发展强劲,股市屡创新高,吉隆坡的双子塔兴建于这个“资金不成问题”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建成前,也是美国资本最具扩展性的阶段。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兴建阶段正值全世界的热钱流入中国。与日本国内病入膏肓的经济情况相反,上海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房地产市场回暖,而世博会、信息港、磁悬浮等利好消息将刺激地产市场的需求。森稔曾道出外资共同的心声,“在未来几年内,上海房地产市场甚至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然而,在全球金融海啸席卷下,上海商业地产一片萧瑟,环球金融中心租金不断下跌。当初“杨柳依依”的盛景,如今已是“雨雪霏霏”。
过度投资与金融投机通常是经济危机的起因,正是这些事前的“繁荣”造成了事后的衰退。
雷曼兄弟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卢埃林曾在2006年分析过指数论:一般情况下,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会鼓励一些大型项目的产生。而在项目完工之前,通常政策就已经开始紧缩,因此破纪录的摩天大楼工程往往能够用来预测经济危机的发生。当然,他大概没有关心过环球金融中心的施工进度,否则或许能预言金融海啸下雷曼兄弟的厄运。
作为迪拜鲁莽的终极象征,迪拜塔见证了世界上最疯狂的投资与建筑梦想,也被2009年底的债务危机折腾了一番,扑朔迷离的形势下,谁能确信它不会是“摩天大楼指数”魔咒下的又一个悲剧?人们还记得,2007年7月21日,迪拜塔被正式确认为全球最高建筑物当天,美股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创出历史新高;在这天之后,次贷和信贷风潮即以风卷残云之势横扫欧美。
链接
“裙摆守则”
上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经济繁荣时,女性的裙摆会越来越短;经济一旦进入衰退,短裙则随之变成长裙。原因在于,当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炫耀裙子里面的长丝袜;而经济不景气时,她们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据戏剧性统计,女人的裙子每缩短一厘米,股票指数将上升25%。
丁蟹效应(又称“秋官效应”)
香港及欧美股票市场的一个奇特现象。1992年10月5日,香港无线电视播放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集《大时代》。故事讲述由郑少秋饰演的丁蟹,经常在股票市场的熊市中借着抛空恒生指数期货而获取暴利,正好当时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损失惨重。因此有了“丁蟹效应”一词。因郑少秋绰号“秋官”,所以也称为“秋官效应”(ChowgoonEffect),此后十几年,几乎每次郑少秋或其女郑欣宜演出的电视剧或节目播放的时候,股票市场都会有显著下跌。从科学角度分析,所谓的丁蟹效应只是股民心理营造出来的自我实现预言。每当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播放时,不少股民深怕丁蟹效应会导致自己手头上的股票蚀本,便对股票进行恐惧性抛售,引致股市暴跌。投机者亦可能以丁蟹效应为借口推跌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