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这10年的思想轨迹

2010-05-30 19:52
南风窗 2010年1期
关键词:梅氏自由派梅德韦

方 亮

随着普京逐渐摆脱“强力集团”,俄罗斯社会在从1990年代的自由摆向普京时代的保守后,有望再次以稍小的幅度向自由方向摆动。只是,普京可以轻易地控制这种摆动的幅度。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出人意料地宣布将总统职位交给弗拉基米尔·普京时,普京进入莫斯科权力圈刚满40个月,出任总理则只有4个多月。但就在不到5个月的总理任期内,普京的支持率从2%拉抬到45%上下,原因不外乎他打赢了第二次车臣战争和克服了199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普京在车臣战争中表现出的决断力固然是战争胜利的关键,但克服1998年经济危机,军功章的一半应该分给危机顶峰时临危受命的前总理普里马科夫。而且,俄经济1999和2000年分别实现3.2%和7.5%的增长,这实际上是拜1998年俄经济降入谷底后的自然反弹所赐。在经济问题上,普京是幸运的。

第二次车臣战争胜利后,普京乘坐苏27战机视察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举动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让普京“强人”、“铁血”和“可以依靠的兄长”的形象深入人心。这样,在2003年的总统选举中,普京成功收获了超过半数选民的支持,并在此后的几年内保持着这样的支持率,直到2007年前后其支持率开始在70%-80%的高位浮动。

“反叛”,“剥夺”与俄版“天鹅绒革命”

对1990年代失败政策的反叛,构成了普京施政的第一条主线。不仅仅是在第二次车臣战争、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以及别斯兰事件中对车臣匪徒“以血还血”,包括媒体大亨别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的出逃、尤科斯集团的倒掉、州长直选制度的废除,所有这些无不是对1990年代自由化改革“反叛”后的结果。在这些行动中,普京“革”了那些在私有化过程中暴富的寡头的“命”,在削弱了“反普”势力的同时,“挺普”势力接管了“反普”势力曾经掌握的媒体、能源等关键产业集团,为普京势力集团的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此时,剩下的寡头集团由阿布拉莫维奇和杰里帕斯卡这样的忠于克里姆林宫的商人组成,普京对他们的予夺可以十分自由地进行。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普京将寡头集团彻底埋人了历史的坟场。可以看出,普京在敌我之间游刃有余,的确是一位高明的权术大师。

纵容“强力集团”对寡头的“剥夺”,是普京施政的第二条主线。在2002年发生莫斯科剧院人质劫持事件之后,普京推动杜马提高了国家安全部门和军队的待遇水平。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此后,前苏联克格勃的特工和军队军官以极大的规模渗入国家各级管理机关,慢慢地其人数在官僚机构中占到相当的比例,人称“强力集团”。1996年俄罗斯第一轮大选中,军人、警察以及安全部门人士将选票投给了列别德将军,在第二轮中,他们中相当数量的人将选票投给了俄共主席久加诺夫。而在2000年选举中,他们几乎全都支持普京。

至于原因,除了同为克格勃特工的普京打赢了战争,为军人、警察和特工们争得了荣誉并让他们受惠于政策倾斜外,普京政治中独特的一面格外吸引这些“强力人士”——“剥夺”。就像斯大林上台后剥夺教会和农民一样,普京的“剥夺”体现在对寡头的生杀予夺上。而要完成这种“剥夺”,非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强力集团”不能胜任。待到“强力集团”成功完成了“剥夺”,其中表现突出的分子直接被委任为“剥夺战果”的管理者。谢钦,普京的一号心腹、“俄罗斯石油公司”管理人、除普京之外俄能源产业的头号管理者,此人的“事迹”正是一个标准的“剥夺”版本。谢钦也曾是克格勃探员,从普京在圣彼得堡担任副市长以来就一直担任其助手,直到跟随普京人住克里姆林宫。对尤科斯集团的拆解由谢钦亲自操刀,至今俄罗斯网上还流传着谢钦和人密谋如何对尤科斯下手的录音片段。待得尤科斯“人头落地”,谢钦分得了最大的一块肥肉,成立了“俄罗斯石油公司”,并亲自管理。现在,每当中国要从俄罗斯买油,都要同谢钦的公司谈判。

就是这样的“强力集团”成为普京施政的最有力保障。这个集团也因此而愈发壮大。慢慢地,“强力集团”与俄第一大党统一俄罗斯党有了某种交叉互融态势。当普京于2008年担任了“统俄党”主席后,“强力集团”几乎完成了对该党的“灵魂附体”。这一过程以及“强力集团”控制俄罗斯的过程,被西方称为一场俄罗斯本土的“天鹅绒革命”。“强力集团”的发迹使得俄罗斯政治充满了保守特性,其对外表现尤其强烈,在“俄气”集团针对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几次“断气”行动中,这种戾气表露无遗。

红线内扶持“体制内自由派”上位

这场“天鹅绒革命”的结果是俄罗斯政策相对于1990年代的全面转向以及政权精英的全面换血。当这场革命胜利的时候,普京和“强力集团”都登上了巅峰,其标志是2007年“统俄党”在杜马选举中的大胜以及2008年梅德韦杰夫成功地被普京“授予”总统职位。在这两次选举中,“普京计划”横空出世,俄罗斯民众对普京的崇拜几乎达到顶峰,其支持率超过80%。

普京选择梅德韦杰夫,而放弃也曾是特工的“强力集团”代表谢尔盖·伊万诺夫,标志着一个被称为“体制内自由派”的群体浮出了水面。这群自由派已经远不是1990年代帮助叶利钦设计“私有化”改革的那群人,甚至与他们有很大的距离。这群人多是技术型官僚。重视市场,支持自由媒体,主张在“强力集团”强加给俄罗斯的保守政治中加入自由成分。但他们也是民族主义者,支持除了社会和经济政策以外普京几乎所有的政策。他们主张加快俄罗斯现代化的脚步,并减少国家对石油天然气出口收入的依赖。梅德韦杰夫正是这群人的代表,这也是现在梅德韦杰夫屡屡公开批评普京的深层原因。

“体制内自由派”的出现实际上是又一次“反叛”,是对保守政策的“反叛”。这群人同样诞生于普京政权内,但他们遗传了1990年代的自由思维。梅德韦杰夫的胜利让“体制内自由派”欢欣鼓舞,总统职位的获得至少说明普京希望在体制内保留自由主义成分。而如果再考虑到另外一个事实,那么“体制内自由派”在“总统争夺战”中的胜利则让人们看到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契机。长期研究俄罗斯精英的莫斯科大学教授克雷施坦诺夫斯卡娅公布了一份意义重大的研究成果,“强力集团”人士在俄罗斯官僚体系中所占比例已经从2007年的顶峰——2/3下降至了2009年的1/2,且这一下降趋势仍在进行。

仅仅两年时间,“强力集团”就从其巅峰跌落,与其同时发生的是梅德韦杰夫这一“体制内自由派”的“登顶”。如何解释这一现象?梅氏上台后对地方领导人的一系列更换是问题的一方面,这些新的地方领导人带来新的技术型官僚。同时,梅氏上台后又高擎反腐大旗,箭头直指以“强力集团”为代表的

官僚阶层。通过“剥夺”上位的“强力集团”血管中流着贪婪的血,这个群体在扮演普京整肃国家和扭转国家发展方向工具的时候,自身的贪婪属性得到空前的满足。所以,当梅氏开始反腐时,“强力集团”将开始跌落。

另一方面是普京的态度。在自己曾经倚重的势力跌落的时候,普京没有对梅氏的做法“横插一杠”,而是做出了支持梅氏反腐的决定,并带头公布了自己的个人收入。与此同时,“强力集团”人数上的下降说明了有一种意志在抑制其发展,而能够拥有这种意志的唯有普京。

换句话说,普京在有意地摆脱“强力集团”。这群人只是普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使用的工具,就像普京也曾使用寡头一样。与此对应的是,普京和梅氏在早些时候都公布了自己的所谓“黄金100”和“黄金1000”的人才储备库名单,这些名单中技术型官僚占绝大部分。尽管不能直接称这些人是“体制内自由派”,但他们与“强力集团”的保守思维拉开了距离则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说明了普京希望官僚机构的血统朝哪个方向转变。当然,“强力集团”不可能一下子完全退出,他们仍掌握着俄政治中的许多命脉,其退出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由此看来,俄罗斯社会的指针在从1990年代的自由摆向普京时代的保守后,有望再次以稍小的幅度向自由方向摆动。只是,普京的权威意味着他可以轻易地控制这种摆动的幅度,甚至可以终止这种摆动。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是对普京的一种考验,事实证明,即使在危机最深重的时刻,普京支持率仍然排在第一位。这种态势是建立在反对派被广泛打压无法伸展的基础上,人们面临着“没有人可选,只能选普京”的境况。

任何一次成功的社会蜕变都离不开上层的思想解放和能够承载这种思想解放的市民社会。俄罗斯上层的思想解放将随着精英“换血”的过程逐渐展开。此时,俄政治出现了一条红线,当跨过这条红线的时候,“体制内自由派”以及技术官僚的势力将一发不可收拾地壮大起来,那么何时将跨过这条红线呢?普京有着无可比拟的裁量权。

目前俄政坛经常上演的桥段是梅氏和普京的“双头政治”大戏。梅氏如同祭出自己2012年竞选口号一样地到处宣扬“俄罗斯的现代化”,而普京却在“统俄党”代表大会上宣布俄罗斯将学习日本等国家,进行“保守的现代化”,也就是由一党统领发展过程的“现代化”。正如西方媒体评论的那样,两人似乎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竞争性。

但是,梅普关系到底如何?普京究竟如何看待“体制内自由派”?这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完全明朗的问题。这一切只能等待2012年总统大选的结果。届时。普京和梅氏的去留将成为俄罗斯国家发展的最强烈信号。

猜你喜欢
梅氏自由派梅德韦
“自由”对自由派与保守派义有不同。这里说说其定义何以产生歧义及为何影响延绵不绝 精读
北京梅氏中医药研究院
现代阿拉伯诗歌的传承与创新
全球化遭遇冲击
黔国太夫人梅氏
胡宗南将美妻“摧残”致死
自由派应为社会团结有所建树
梅德韦杰夫的民主与自由价值观
梅德韦杰夫的“第三条道路”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记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