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强
5月9日,新华社一则“中国平均剖宫产率接近50%”的新闻引发热议。文中称,据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平均剖宫产率接近50%,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5%的上限。
所谓剖宫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剖腹产。顺产还是剖宫产,历来备受争议,但是越来越多的准妈妈还是选择把自己和孩子交给麻醉剂和手术刀。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现有医疗体制下,这种现象似乎已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越来越多的社会因素正在成为剖宫产背后的“推手”。
剖宫产的神奇“功效”
在我国,现在至少50%以上的产妇放弃自然分娩方式,选择剖宫产。我國每年有2000万名新生儿出生,这就意味着每年大约新增1000万名剖宫产儿,他们以非自然分娩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上,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震惊。
调查显示,在中国,并未出现剖宫产手术指征就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比例,占全部剖宫产案例中的11.7%。
进入新世纪,剖宫产变得更加普遍,其“神效”被无限放大。当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医院剖宫产率在40%~60%以上,少数已超过80%,某些医院已上升至90%以上。
某妇幼保健院赵院长分析道,剖宫产率一般是大医院高,小医院低;综合性医院高,妇幼保健院低。“因为现在的妊娠合并症等高危因素增多,所以产妇一般都选择到大医院和综合性医院去进行剖宫产。”
再以济南市为例,“个别医院会建议你顺产,实在不行才剖宫产,更多的医院则不是这样。我周围的朋友生孩子,十有八九都是剖宫产。”多年耳闻目睹,让市民老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有人讲了个笑话:某孕妇肚子特大,一看就知道是双胞胎。临产那天,家人急急忙忙送她去医院。医院的人也“高度紧张”,磨刀霍霍,毒也消好了,止血带也准备好了,就等着一刀下去。可意外发生了,那孕妇等不及医生划破她的肚皮,在楼道里就囫囵地将孩子生了出来,3个生命都安然无恙。结果医生护士们白忙了一场。
生产方式关乎国民素质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济南市生育保险报销细则》规定:顺产或怀孕满4个月以上引、流产的1600元;阴式手术产的2000元;剖宫产的3800元。
某医院高医生指出:“我就做不出这个顺产项目来。因为按照这个标准,好多项目都不能做,比如监护,不做监护我怎么保证产妇的安全?而且生一个孩子需要多少医护人员?所有的成本根本不止这些。如果按照这个费用来收,我这个科室维持不下去。不是我要多赚钱,是我连西北风都喝不上。”
高医生介绍,尽管剖宫产3800元的费用也不高,但对于一些医生来说,“如果顺产,人家生完就没事了,想加钱也不好加;但剖宫产的话,会用到医疗器械、材料、药品等,而且个别大夫还会有一些灰色收入。”
实际上,顺产对公立医院和医护人员来说,耗时长,投入的人力多,收入最低,还容易引起纠纷。“顺产的越多,医护人员越累,拿的钱还最少,哪一个有头脑的人不会想:干吗要这么多顺产?为什么不去剖宫产?这是人之常情。”一位产科医生说。
有专家指出:剖宫产的孩子容易发生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等并发症。剖宫产的新生儿体内免疫因子含量明显低于自然分娩者。有数据显示,剖宫产孩子患哮喘的概率比正常顺产的孩子高80%;剖宫产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均低于自然分娩儿;在多动症孩子中,剖宫产的孩子占八成。
有人就此得出结论:剖宫产大行其道的情况,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国民身心健康,乃至国民素质。
中国特色剖宫产
资料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起,发达国家开始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选择及诊断,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只有胎儿窘迫、双胎、妊高征等符合手术指征的孕妇,医生才给剖宫产,剖宫产率由此逐步下降。目前,这些国家的剖宫产率都保持在较低水平:日本约10%,美国约15%,英国约14.2%,瑞典约10.7%。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低剖宫产率国家的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同样居世界最低水平。
多年前,美国心理学家弗赫公布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分娩方式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弗赫经长期研究发现,分娩的过程尽管相对于孩子一生是极为短暂的,但这一过程将影响一个人未来的性格、脾气和气质。
按照弗赫的理论,顺产的孩子由于有产道的挤压,则可能学习能力更强,动作灵敏、协调,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智商较高等。这也是今天有些工作岗位挑选就业者时要“荒唐”地问及求职者出生时是顺产还是剖宫产的原因之一。
某医院产科专家王大夫说,在自己每周20多台的剖宫产手术里,至少有60%是不具备剖宫产指征而又不得不开的,她管这个叫“中国特色剖宫产”,“很多是人情,通过各种途径来打招呼的,甚至找到上级领导的,能不给开吗?”
另外,中国孕妇热衷“大补”的传统,导致超过4公斤的巨大胎儿非常普遍,这也增加了一项中国特色。
有人据此得出结论,当务之急,我们要向国外学习,要有一些硬性规定,不得轻易进行剖宫产。例如,四川省计划在2010年把提高顺产和减少剖宫产纳入医护人员目标考核。而广东也早就有明确措施,如果符合顺产指标而选择剖宫产的,超出部分的费用,生育保险将不能报销。
(摘自《齐鲁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