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小将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在发达国家已经相当普遍了。美国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社区学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是解决社会就业的有效手段,是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上,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国自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以来,创业教育为职业教育的改革指出了新方向,在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和自主创业方面起到了明显作用。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人才资源开发”、“人才是第一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因此我们应当抓住这一重要的发展机遇,大力培育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而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无疑是我们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选择。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已经实现了大众化,而大众化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时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更多的创业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创业型人才。
创业型人才是指以创新能力为主要定向的,以一定创业素质为基础的人才。这一概念同时指向两个方面:其一是创新能力定向,即创业型人才必然具有创新能力,并以创新能力为其素质的根本;其二是创业素质,即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素质。创业型人才是指能充分利用自己创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自己设想的人才。在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研究时,把创业型人才又分为三级,也就是初、中、高级。初级是指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中级是指具有较强的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进行一定的技术革新,有一定的发明创造,有的还有专利;高级是指具有很强的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革新能力,有多项专利等应用于实践。鲁凤莲在《高职教育中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一文认为创业型人才的群体特征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生产实践和创新进取。创业活动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企业、研究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级政府等,但最主要的是创业型人才。要提高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效率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提高各行为主体内部的运行效率;二是提高主体之间联系、沟通与合作的效率。
综上所述,创业型人才要创新意识强,关键就是要培养一种科学探索精神,要敢冒风险,敢创新路,敢为天下先,敢于在科学的大道上百折不挠地前进,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有团队精神,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同时要掌握创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强的再学习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及实践技能。
我国高职院校整个课程教学体系反映为单一知识传授的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内、轻课外的“三重三轻”和传授书本知识多、培养兴趣少,理论教学多、实践环节少,讲课学时多、动手机会少的现象,课堂教学没有把创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总体设计,难以形成合理、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实践环节的考核标准要求不严,导致一些学生重视理论课的学习与考试,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则较为轻视,从而直接影响了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
在实验内容上,与实际脱节,更多的是纸上谈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实践太少。许多企业讲求经济效益和害怕影响生产秩序,不愿接收实习学生,使得学生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流于形式,成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致使培养出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知识面相对较窄,专业应用能力较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差,在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创业教育在西方国家的大学中已有较长的历史,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通过开设系列课程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开始于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至目前为止,创业教育在中国高校开展了12年,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和体系尚未形成,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只是在临近毕业期间才开设,课程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全过程性。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会学生如何创办企业与培养其创业的综合素质。但是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上,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知识结构单一、人文教育薄弱,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上,其教学模式也往往局限于知识传授型,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在教学体系中没有培养未来创业所需的意识、知识、能力和健康素质等能力。
通过高职教育形式培养创业型人才,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产出,因为教育是一个体系,它要根据创业型人才成长的基本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设置具体的体系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实训体系、创业课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等四个方面。构建如下图所示的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所要培养的能力就是引导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培养自谋职业的创业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与创业实践、社会实践紧密相联。而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和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这一教育目的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强教学实践环节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设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独立钻研能力。同时,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形成合理的人才质量标准,促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要从全方位、多侧面、个性化地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1.学院实训基地的利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利用学院的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可以通过一些仿真的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院的实训基地不可能包括所有先进的设备,这是由学院的财力所决定的。高职院校采用了让企业甚至国外大公司参股的形式,共建的方式,以增加学院的实训力量。
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以该单位具有较先进的设备和较多的生产任务为前提。在可能的情况下学生要跟班生产,实践证明,学生即使不跟班生产,而是跟着工人师傅看,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时间一般为半年左右,这并不说让学生到工厂中一住就是半年,不管他们了,而是让学生每个月都回来一次进行一下学习经验的交流及理论的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应构建创业课程体系首先是学科课程。要使课程结构体系从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转变到以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毕业后的劳动需要为主。在课程结构上可采用四段式结构,即基础知识教育、职业基础理论教育、职业专业知识教育、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阶段开设思维科学、创业指导、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法律与税收等课程,使创业教育成为所有教育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使毕业生获得较强的自我创业能力。让学生根据创业教育的要求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各类竞赛等,同时根据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和任务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开展创业专题活动,如创业方案大赛、参观企业、专题访问、请创业者做报告等。在实践课程体系中,要突出创业氛围的营造和创业平台的搭建,宣传创业成功者的风采,为学生营造一种创业教育的氛围,通过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品质。还可以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学生可以提出项目申请,方案获得批准后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等,或者由学校组织开办模拟公司,这种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与创业相结合的方法,其运作程序符合企业行为,可为学生提体验创业的平台。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因此,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在开发课程体系过程中,所有专业聘请主流企业从事生产一线的专家、行家对确定的岗位或岗位群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召开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会议,以岗位工作项目与任务为突破口,集思广益,明确工作项目(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表,然后聘请课程专家进行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确立一批项目化课程,进一步编写项目化课程标准与教材,最终实现项目化教学。
1.突出职业性。高职教育是培养具有大专文化的,掌握必要的职业知识体系、扎实的职业文化素养和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在专业设置上必须突出其职业性。在层次上要按高等教育的层次设置和确定专业方向,在类型上又要强化职业技术教学,突出对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首先,专业的设置必须结合确定的市场需要。其次,专业的确定要遵循由用人企业参与,学校承办的管理模式。专业内容要窄,理论知识要浅,实践训练要加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具有应用性。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人才,因此,从专业的设置上更应具有应用性。对于在社会中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及新近产生的应用广泛的专业,应首先设置,培养出来的人才,实际应用能力较强,即实际操作能力强于理论研究能力。
3.在高职课程体系中渗入创业教育的内容。要开发新的创业教育课程,把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编进教学计划之中,列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加大创业教育选修课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精心编写诸如创业常识、创业心理指导、创业理论与实务等教材。课程设计和教材应具有高职教育的特点,应该广泛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仿真模拟教学以及实训教学、工学结合等教学方式方法,让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通过课程教学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
现在高职院校中普通存在着师资不足的问题,这主要因为对高职教师提出了高于一般院校中教师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求他们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对教师进行培训。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教师,由于历史原因,大都是实践经验丰富,并且有的在一定地区还有一定的名声。但是,理论学历却不是很高,学院可以有计划的把他们送到重点大学去读研究生,也鼓励他们读业余研究生,以提高实践教师队伍的理论素质。对理论老师可以让他们到企业中进行实践,提升理论老师的实践能力。
2.利用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学院可以从企业中招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组织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样的人才在理论教学与实训指导中能很快把握要点。在高职教育中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因为他们本身就来自实践。但是,这样的人员进入学院后,学院在职称评定等有关待遇上都给予了照顾,不然很难留住他们。
3.企业体验式培训。企业体验式培训这是与前两种培训形式截然不同的培训方式。它是指教师在一定时期内,亲临创业企业,通过与创业者接触的方式获得创业知识、积累创业案例、总结创业经验的培训形式。这种培训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强调与创业者密切接触和沟通,让创业者成为教师的培训师。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采访创业者,记录他们的创业经历;二是在一段时间内,教师深入企业实习,亲身参与创业活动,经历创业过程;三是把创业者请进课堂,分享他们的创业经验。我国的创业教育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学校、企业和政府应该携手合作,积极地倡导和引入企业体验式培训。
进入新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从国外的比尔·盖茨到国内的张朝阳、从苹果到盛大、从当年的国家统一包分配到如今年轻人的”老板梦”。新世纪的创业人已不再满足于做世界500强里的一颗螺丝钉.但同时,创业过程中迷失在前途未卜分岔路口处的的确大有人在。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成为个人的需求,更是我们社会的需求和责任。我们需要立足于我国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中创业人才对策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完善我国创业人才的培养机制,推动创业人才的培养进程,服务于我们已经进入的创业时代。
[1]封士彩.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方向及相应的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3).
[2]林棉.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探讨[J].中国培训,2006(6).
[3]张纯.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能力与培养途径[J].中国轻工教育,2005(2).
[4]焦玲.高职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