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慧君 张铭连 庞朝善 常永业 解世鹏 毛爱玲 王 浩
Behcet病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等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是我国常见葡萄膜炎中重要的致盲类型。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6例患者,疗效分析如下。
1.1.1 一般情况:所有病例均为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Behcet病患者,共26例(52只眼),其中男 24例(占 92.3%),女 2例(占7.7%),发病年龄最小者12岁,最大者46岁,平均28.5岁。住院天数最短5天,最长47天,平均21.1天。首次发病10例,复发16例,葡萄膜炎反复发作病史最长5年,继发青光眼1只眼,高度近视2只眼,眼球萎缩1只眼,眼球水平震颤2只眼。
1.1.2 全身情况:伴复发性口腔溃疡23例,生殖器溃疡8例,皮肤针刺试验阳性7例,皮肤结节3例,伤口易化脓2例,双下肢静脉炎1例,同时患肺结核6年者1例,关节疼痛2例,风湿病2例,双下肢静脉栓塞3年1例,30年前患脊髓灰质炎、双下肢静脉炎2年1例。
1.1.3 眼部表现 (表1)
表1 26例Behcet病性葡萄膜炎患者眼部表现及并发症
1.1.4 辅助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共6例,表现为视网膜动脉细,静脉扩张,毛细血管广泛扩张渗漏,视盘强荧光染色,其中1例颞下支静脉管径不均,分布区见片状无灌注区及侧支循环;1例周边大片无灌注区行视网膜光凝治疗。视野检查4只眼,表现为中心视敏度散在下降1眼,中心暗点1眼,弥漫性视敏度散下降2眼。P-VEP检查4只眼:1只眼正常波形,3只眼P波峰值降低。
1.1.5 实验室检查:1例血沉54mm/h,白细胞升高7例。 1例白细胞 10.6×109/L、血小板 367×109/L、总胆红素22.7umol/L、直接胆红素12.1 umol/L、谷丙转氨酶80U/L、谷草转氨酶57 U/L、总蛋白80.9g/L、白蛋白44 g/L、乳酸脱氢酶476 U/L;复查白细胞17.6×109/L 、粒细胞 12.8×109/L、血小板 311×109/L 、直接胆红素7.7umol/L、谷丙转氨酶64 U/L。1例尿红细胞(+++)、尿胆原(+-);B 超:左肾囊肿。
1.2.1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①肝火旺盛型(8例):患者症见头晕目眩、唇红目赤、口苦咽干、舌边溃烂、耳鸣耳聋、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或弦数。此型多见于葡萄膜炎的急性发作期,也易合并眼内出血和前房积脓。治则:清肝泻火。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g、柴胡 12g、黄芩 12g、栀子 12g、生地 15g、丹皮 12g、菊花15g、夏枯草12g、川楝子12g)。大便秘结加大黄10g(后下)、草决明12g;头痛头晕者加草决明20g(先煎)、磁石 20g(先煎)〔1〕。 ②瘀毒伤津型(14 例):素体津亏或病久耗损津液,目窍失濡,眼底失润而发本病,体兼口渴、便秘、皮肤干燥、舌质红、脉沉细数。治则:解毒生津。方药:养阴清热汤〔2〕(生地 15g、天花粉 10g、知母 10g、芦根 10g、生石膏 15g、银花 15g、黄芩 10g、荆芥 10g、防风 10g、枳壳 10g、龙胆草 10g、甘草 3g)加白蔹 30g、元参 30g、麦冬 15g;胃纳欠佳、恶心、呕吐加吴茱萸10g。③肺热伤津型(2例):肺燥阴虚之咽干声嘶、眼内干涩、口齿出血、口腔溃疡、痤疮。治则:滋养肺肾。方药:养阴清肺汤(玄参30g、生地黄 30g、麦冬 10g、白芍 10g、甘草 3g、丹皮 12g、贝母10g、薄荷10g)。④血分瘀毒型(1例):人体感受火毒之气,郁于目络或素体阳盛,内生积热,热壅血瘀,血脉滞涩,气血郁遏不通,血败而腐,酿成脓液,或兼头痛目赤、口苦咽干,口臭溃烂,尿赤便干,火毒疖疮,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则:散瘀解毒。方药:十味消毒饮 (金银花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连翘 30g、皂角刺 30g、大青叶 30g、玄参 30g、白蔹 30g、陈皮 10g、大黄 15~30g),口渴重加天花粉10~30g,血热者加生地 10g、赤芍 10g,迎风流泪加白芷10g、升麻 10g,胃纳呆加枳壳10g、陈皮 15g。⑤瘀毒伤肾型(3例):素体肝肾亏乏,或瘀毒耗伤精血,久病及于肝肾,精虚无以柔润眼底,血虚无以润养神光,加之湿毒内生酿为毒邪,上攻于目。见于本病慢性期或反复发作兼见眩晕耳鸣、咽干颧红,烦热盗汗,腰膝酸软,遗精早泄,舌质红无苔,脉细数。治则:滋补肝肾,佐以活血解毒。方药:知柏地黄汤(知母10g、黄柏 10g、熟地 24g、山萸肉 12g、山药 12g、泽泻9g、茯苓 9g、丹皮 9g),或百合地黄汤(百合、生地黄汁)加银花30g、白蔹30g。新生血管形成或体兼阴虚火旺症候者方用育阴凉散汤〔2〕(生地 12g、百部 12g、夏枯草 12g、金银花 12g、炒茜草 12g、山药 10g、沙参10g、黄芩炭 10g、炒栀子 10g、白芨 10g、阿胶 10g、丹皮 6g、赤芍 5g、大黄炭 5g)。
1.2.2 西药治疗:①局部用药:前葡萄膜炎用氯霉素考的松滴眼液、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点眼每日6次,0.5%硫酸阿托品眼膏点眼每日1次,虹膜后粘连较重者用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或1%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按1∶1配制眼药水点眼,每日6次(注意压迫泪小点),同时可配合局部眼球按摩。②非甾体类消炎药:口服酮洛芬胶囊50mg,每日3次。③糖皮质激素:口服泼尼松片,炎症较轻者20~30mg,每日1次,早8点前顿服,炎症较重者每公斤体重给予4~6mg氢化考的松注射液,日1次,静脉滴注,每2~3天递减50mg,减至每日150mg后改为口服泼尼松片30mg,每日1次,早8点前顿服,之后按每7天减5mg或更缓慢依次递减。④免疫抑制剂:3例服苯丁酸氮芥20mg,每日3次,2例服环磷酰胺片50mg或100mg,每日3次,1例服硫唑嘌呤片50mg,每日2次,后改为100mg每日2次,1例服秋水仙碱片0.5mg,每日3次,1例用环磷酰胺注射液(2mg/kg)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2次,18例服雷公藤多苷片100mg,每日3次。⑤其他:同时可配合清开灵注射液30~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眼底出血:血塞通注射液10~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视网膜血管闭塞、视神经萎缩:用丹参注射液16ml及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5g、三磷酸腺苷注射液40mg、辅酶A 200μ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按国际Behcet病研究组制定的标准〔1〕:
(1)复发性口腔溃疡(一年内至少复发3次);
(2)下面4项中出现2项即可确诊:
①复发性生殖器溃疡或瘢痕;
②葡萄膜炎;
③多形性皮肤损害;
④皮肤过敏反应性试验阳性。
治愈:眼部病变消退,畏光疼痛流泪症状消除。好转:眼部病变减轻,畏光疼痛流泪症状减轻。未愈:畏光疼痛流泪症状及眼部病变无变化或加重〔3〕。
治愈5只眼。好转42只眼。未愈5只眼。经2~7年随访5例未复发,12例复发次数减少且症状轻微,9例仍反复发作其中2只眼失明。
表2 治疗前后视力(眼数)
Behcet病可引起眼、口腔、皮肤、生殖器、关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的损害。眼部病变发生率高达41%~100%,多数作者报道在80%左右。往往因炎症的反复复发或炎症的慢性化而出现虹膜后粘连,瞳孔闭锁,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视网膜萎缩,视网膜动静脉血管闭塞,视神经萎缩,新生血管形成或增殖性病变,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出血、渗出、变性、裂孔,致视力丧失或眼球萎缩。
迄今对于Behcet病的发病原因尚待澄清,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遗传、免疫异常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瞳神紧小”、“视瞻昏渺”和“狐惑病”范畴。可由于感受湿热毒邪;或因素体阴虚,虚热内扰;或因热病后期,余热未除所致。其病机急性期多以湿、热、毒等邪实为主,缓解期可见气虚、阴虚和阳虚,虚中夹实,为本虚标实之证;且湿热、气虚、阴虚和阳虚等均能造成血瘀的病理变化〔4〕。
前房积脓是Behcet病葡萄膜炎的重要体征之一,但由于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前房积脓症状较少见到,本组52只眼中仅10只眼出现前房积脓,占19.2%。本组26例均为视网膜葡萄膜型,且有严重的并发症,其中并发性白内障15只眼占28.8%,继发性青光眼2只眼占3.8%,视神经萎缩13只眼占25%,眼球萎缩2只眼占3.8%。
葡萄膜炎反复发作是Behcet病盲目的最重要原因,有统计表明,发病后2~5年,5~10年视力在数指以下者分别占27.58%和39.11%〔5〕。对发病半年至11.6年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盲目占26.79%〔6〕。而本组病例占15.4%。
Behcet病虽然容易诊断,但漏诊和误诊并非少见,多数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治疗但确诊较晚,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平均7年以上,葡萄膜炎发生后至确诊的时间平均达2.4年,从葡萄膜炎发生到单眼盲的时间平均为2.3年〔5〕,因此早期诊断十分重要。一旦确诊,应尽快控制炎症,预防其复发。该病的有效治疗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中药。糖皮质激素对炎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短期内即可看到葡萄膜炎明显好转,但宜小剂量应用,往往越大剂量应用副作用越强,且复发率越高。中药治疗本病可有效改善全身症状,预防疾病复发,减轻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免疫抑制剂如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环孢素、秋水仙碱、硫唑嘌呤等,能有效治疗炎症,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延长葡萄膜炎缓解时间,预防葡萄膜炎复发,阻止病程进展。但免疫抑制剂因其可引起脱发、血尿、骨髓抑制、肝肾毒性、不育等副作用使眼科医生顾虑重重,患者也不愿接受。我们统计26例患者中仅8例应用免疫抑制剂,21例复发患者分析其原因为:①免疫抑制剂用药时间短,多数患者出院即自行停用;②再次复发却未及时应用免疫抑制剂;③一种免疫抑制剂不能有效控制疾病复发却未采取两种或三种联合应用治疗。
我们认为对于本病的认识除了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还要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许多患者因反复复发而不愿就医,自行用药,导致虹膜后粘连甚至瞳孔闭锁,从而继发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导致失明。应当让患者认识到本病的严重后果,积极配合治疗,降低本病的致盲率。
1 杨培增.临床葡萄膜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0.
2 庞万敏.中医治疗眼底病[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77-178.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07
4 程 革.白塞氏病从瘀论治探析[J].甘肃中医,2005,18(12):4-5.
5 杨培增.Behcet病[J].眼底病,1992.8,97,158,220.
6 杨培增,李绍珍,谢楚芳.Behcet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J].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3):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