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二化一放”柞蚕良种繁育技术

2010-05-29 14:56洪恩众
中国蚕业 2010年2期
关键词:收蚁母种柞蚕

洪恩众

(呼伦贝尔市蚕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扎兰屯 162650)

内蒙古自治区“二化一放”柞蚕良种繁育技术

洪恩众

(呼伦贝尔市蚕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扎兰屯 162650)

内蒙古柞蚕区为“二化一放”地区,在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蚕业科学工作者研究出了适合“二化一放”蚕区的柞蚕良种繁育技术。主要从柞蚕良种繁育程序、基本要求、质量标准、关健技术 4个方面介绍内蒙古自治区柞蚕良种繁育技术。

柞蚕;二化一放;繁种程序;关健技术;质量标准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柞蚕放养区,因在地域上属于柞蚕二化性地区,但因这些地区无霜期短,春蚕易受晚霜、秋蚕易受早霜危害,无法完成 2个世代,而采用低温抑制蛹体发育,使它在1年中完成 1个世代,达到 1年放养 1次的目的,即柞蚕“二化一放”。1956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蚕业科学研究所在扎兰屯地区试养“二化一放”柞蚕成功,从而结束了北纬 47°高寒地区不能放养柞蚕的历史。现在柞蚕业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蚕区的特色支柱产业。

内蒙古自治区柞蚕良种繁育开始较晚,丝茧育生产的蚕种,主要靠农民自己饲养继代和区外引种。1960年辽宁省制定了《柞蚕良种繁育标准》,内蒙古自治区才在重点养蚕地区成立了良种繁育场,其中呼伦贝尔市蚕业科学研究所 1个、阿荣旗 2个、兴安盟 1个。呼伦贝尔市蚕业科学研究所种场繁育母种,其它地区的种场生产原种、普通种,供给丝茧育生产用种。从此内蒙古自治区柞蚕良种繁育逐步走向正规,良种繁育制度逐步完善,尤其是近 10多年来先进的柞蚕良种繁育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应用,使种茧的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提高,丝茧单产提高到每把2 000 kg(每把 4 kg卵量),极大地促进了柞蚕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和生产调查,现将内蒙古自治区柞蚕良种繁育技术经验总结如下。

1 柞蚕良种繁育程序

在 20世纪 90年代之前,柞蚕良种繁育程序分为母种、原种、普通种三级繁育,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只能放养 1季柞蚕,各级茧之间繁育间隔时间过长,致使各级茧的质量下降,特别是抗逆性较差。2000年后,内蒙古自治区的良种繁育程序变为母种、卵量母种和原种二级繁育,其中母种包括保育母种、繁育母种,保育母种繁育卵量母种,繁育母种繁育原种,卵量母种和原种投入丝茧生产。

2 柞蚕良种繁育基本要求

2.1 保育母种

保育母种也称单蛾母种,是整个良种繁育的根。要用上一代保育母种中分系保育的优良蛾区投入到保育母种的生产,要求同蛾交配或复壮,严格目选优良雌蛾继代,并且要全部进行显微镜检查,单蛾区放养[1]。每个放养者投入种茧 1 100粒,放养 110个蛾区;同时,要建立繁育谱系,且建有保育母种放养区卡片,各项记录完整。为了保持其品种的固有特性,提高品种的杂交性能和配合力,3年内要复壮 1次。

2.2 繁育母种

繁育母种也称双蛾母种,它负有扩大繁殖系数和保持品种优良综合性状的双重任务;制种时,要考虑使生命力较强的品系与茧质较好的品系互交,使之互补所长,发挥该品种的全部优势。繁育母种要求用保育母种繁育,分大区发蛾、异蛾区交配,单蛾产卵,并且要全部镜检。每个放养者投入种茧 2 400粒,单蛾分区收蚁,出蚁场前压片镜检后合为 2蛾或3蛾区放养。

2.3 卵量母种、原种

卵量母种、原种主要是在保持种性的基础上扩大种茧数量,为丝茧生产提供种源。卵量母种用保育母种繁育,原种用繁育母种繁育,混合发蛾、交配,严格目选,单蛾产卵,全部镜检。卵量母种投入种茧2 600粒,饲养卵量 1.25 kg;原种投入种茧 3 300粒,饲养卵量 1.75 kg。

3 柞蚕良种繁育质量标准

2007年由呼伦贝尔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呼伦贝尔市蚕业管理站和呼伦贝尔市蚕业科学研究所联合制定了 DB 06/14—2007《呼伦贝尔市柞蚕种繁育及检验规程》[2]。其中,柞蚕种繁育及检验规程中的内蒙古自治区柞蚕种茧质量标准见表 1、柞蚕种卵质量标准见表 2。

?

?

4 柞蚕良种繁育关键技术

4.1 品种种性的维特

良种繁育是柞蚕生产的基础工作,“繁”是扩大种子的数量,“育”是保持和提高良种的种性,二者只有相辅相承,才能在保持原品种优良性状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蚕种的繁育数量,满足柞蚕生产的需要。任何一个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应用,经过一定时间后,某些性状就会发生改变,这就要求在品种繁育过程中,根据品种的原有特性和特征,不断进行选择,保持并提高品种的生产性能[1]。因此,必须加强卵、幼虫、蛹、蛾 4个变态阶段的管理,按品种固有的性状进行有效地选择。

4.1.1 选卵 选择卵色、卵型均匀一致,且具有该柞蚕品种特性、特征,产卵数和克卵粒数与该品种育成时的指标相近或比该品种育成时的指标略高的蛾区。淘汰产卵量少、卵粒大小不匀整、叠卵多及卵色呈黑褐色的蛾区。

4.1.2 选蚕 首先淘汰孵化率低于 95%、孵化时间长达 4 d的蛾区;蚁蚕选择,要选留头红、体黑、光泽好,群集性强、向上性强、吃叶快齐、把握力强,无逆出蚕、灰色蚕、食叶状态为箩底状叶的蛾区;最后是淘汰 1眠起有迟起蚕和 2眠起有“黄稍子”蚕的蛾区。

母种以蛾区选择为主,结合个体选择。整个幼虫期选择食性强,抗逆、抗病性强,发育整齐,龄期偏短、营茧齐一、收蚁结茧率高、体色纯正,具有品种固有色泽的蛾区。卵量母种、原种分别采取群体和个体选择;个体选择的标准是选择具有品种固有色泽,头大尾小,环节紧凑,血液清亮,体皮光滑,刚毛壮直的个体留种。

4.1.3 选茧 选茧标准:选择茧形端正、茧衣整齐、茧层均匀、茧内为健蛹的蚕茧,并且死笼茧(摇选后)要在 2%以下。母种先进行蛾区选择,选择茧色、茧型、茧质具有该柞蚕品种固有性状,结茧率高、无微粒子病的蛾区,然后再对蛾区进行个体选择。卵量母种、原种主要进行个体选择,选出薄皮茧、伤蛹、死蛹、死蚕。

4.1.4 选蛾 雌雄蛾分别具有该品种固有体色和性状,健蛾标准:形态端正,健壮活泼,腹部环节紧凑,鳞毛厚密,背血管不变色,血淋巴清晰无渣点。选出黑杠蛾、水肚蛾、石肚蛾、渣点蛾及秃头卷翅、蛾尿红黑或黄褐等病劣蛾。目选后的雌蛾产卵后,需进行微粒子病的显微镜检查,淘汰有微粒子病的蛾卵。

4.2 柞蚕种茧的保护

“二化一放”的柞蚕种茧保护时期长,从 9月中旬到翌年 6月,保种期长达 270 d,种茧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冷库中度过,需要消耗蛹体内较多的营养物质,对种茧的质量要求很高,不能有嫩蛹、弱蛹、病蛹和发育蛹。要严格控制保种库的温度,温度过高蛹体内营养物质消耗过多,温度过低易发生冻害。柞蚕种主要要做好以下 3个时期的保护工作。

4.2.1 柞蚕种茧的适温保护 保护时期为 9月中旬至 11月中旬,约 60 d。繁育的种茧采摘后,通常自然温度低;因此,入库前必须使保种室温度保持在20℃左右,这有利于蛹体成熟及滞育,防止嫩蛹的发生。

4.2.2 柞蚕种茧的低温保护 保护时期为 11月中旬至翌年 5月下旬,约 180 d以上。11月份外温已降至 0℃以下,柞蚕种茧需放入温度 -2~2℃、相对湿度 70%~75%的保种库中保存,每床放 45 kg种茧,茧床距离地面、四周墙壁 0.5 m,可摆放 7~8层,茧床两边要有通道。每年 1月份要倒 1次茧床,为防止保种后期库温升高,可以在库中放置一些冰块降温,以防止短足蛾的发生。

4.2.3 柞蚕种出库后的保护 柞蚕种出库后的保护也叫暖种,保护时期为 5月下旬至 6月中旬。种茧出库时外温已达 25~30℃,为防止因温度急剧变化对蛹体的不良刺激,可在早晚气温较低时出库,出库后迅速穿茧,暖种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防热补湿,并且要避免种茧接触汽油、农药等有害气体。要做好暖种时的温湿度记录,暖种室以温度 20~24℃、相对湿度 75%~85%为宜。当蛹体积温达220℃时即羽化出蛾,开始制种[1]。

4.3 柞蚕种卵的保护

柞蚕种卵保护是从柞蚕卵产下后至收蚁前的合理保护。为了减少不受精卵和死卵,提高卵、蚕的生命力,必须将卵保护于适宜的环境中。

4.3.1 室温保卵 室温保卵是指从卵产下后到低温保卵前的适温保护,时间为 2~3 d,保护温度为18~22℃、相对温度为 75%~80%,环境空气要新鲜,没有不良气体,目的是要使卵内精核与卵核正常结合成合子。保卵室要有专人管理,并且要认真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和调节好室内的温度、湿度,避免农药、化肥、不良气体等有害物质对卵的危害。母种装袋放置于茧床内,卵量母种和原种倒袋后薄摊于茧床内。

4.3.2 低温保卵 一般在产卵后 3~4 d进行,目的是控制胚胎发育,确保适时收蚁。低温保卵温度为 5~8℃,时间在 12 d以内,低温保护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将会影响孵化率、生命力、抗病力和结茧率。

4.3.3 暖卵 暖卵是使蚕卵在适合胚胎发育的温度、湿度和空气中顺利发育,适时孵化出柞蚕的技术措施。暖卵要有专用暖卵室,暖卵室应建在通风条件好、周围环境清洁、光线均匀、保温效果好的地方。暖卵时间应根据收蚁日期而定,一般在收蚁前 8~10 d开始暖卵,胚胎发育的有效积温约为 120℃。暖卵温度为 20~22℃、相对湿度 70%~85%[1,3]。依据暖卵标准及时调节温度、湿度、并做好通风换气工作,适时倒床,使蚕卵感温均匀。

4.4 柞蚕卵面的消毒

柞蚕卵面粘液腺上粘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当蚁蚕孵化时会随着卵壳一起食下,造成蚕体感染病菌,引发蚕病;所以要用 0.1%~0.5%的 NaOH溶液洗掉卵面上的粘液腺,目的是让卵面的致病菌裸露出来容易杀死,从而达到防病、增产的作用。卵面消毒时间在卵鸣后第 3天,即收蚁前 1 d进行。种卵采用盐酸、甲醛复式浴的消毒方法,即先用 0.1%~0.5%的 NaOH溶液洗卵,再用 10%盐酸、3%甲醛溶液进行消毒[4],具体的消毒步骤见图 1。卵面消毒后,蚕卵放进无菌保卵室内,母种把卵袋撑开,倒置放在茧床上;卵量母种、原种薄摊于茧床内阴干,必要时用电风扇辅助阴干,每隔 1~2 h翻动 1次,使之尽快阴干,避免阳光直射。放养时要用专用工具运输,防止发热和 2次感染。

图 1 盐酸、甲醛复式浴的消毒步骤

4.5 柞蚕的饲养

柞蚕幼虫期是柞蚕 4个发育阶段中唯一取食和营养积累时期,是良种繁育中的基础。在放养柞蚕过程中要加强管理,适时匀蚕、移蚕,使其良叶饱食,防病保苗,提高种茧数量和质量。

4.5.1 柞蚕场的选择 根椐蚕场的方向、地势、树种、树龄及蚕儿生长发育阶段合理选择蚕场。小蚕期要用 1~2年生的芽株,柞蚕良种繁育要有专用蚁场,蚁场应选地势高爽,通风良好和温度变化不大的北坡。收蚁前 7~10 d清理、药杀蚁场,清除敌害。母种收蚁方法是用卵袋直接收蚁,卵量母种、原种用散卵收蚁。收蚁后用塑料纱网罩套于柞墩上,起到防风、防冰雹等灾害天气的作用,也可防虫害和鸟害,降低蚁蚕的减蚕率,达到保苗的效果。大蚕场用2~3年生的柞树,宜在南向蚕场的中下部;营茧场用 4~5年生的柞树,一般在山的下部南坡向阳处。

4.5.2 柞蚕的放养方法 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气候冷凉、干旱,柞树叶质较差,敌害多,早霜早;因此,放养形式采用“二移”或“三移”放养法。母种采用“三移”放养法,小蚕期食叶量不超过全株柞叶量的1/2,大蚕期食叶量不超过全株的 1/2。卵量母种和原种采用“二移”放养法,小蚕期食叶量不超过全株柞叶量的 1/2,大蚕期食叶量不超过全株的 3/5。

4.5.3 精心饲养 良叶饱食 放养过程中要做好匀蚕和剪移工作,做到良叶饱食。一要分批剪移,特别是母种要做好区号标志,不能混区。做到“四不移”(雨天不移、酷热天不移、眠蚕不移、风大不移),“三快一松”(剪移快、运输快、撒蚕快,装筐松)。二要根据气候变化和蚕儿的发育情况调节饲料。天旱时可适当增加剪移次数,放阴坡,用小树;天涝时放阳坡、高爽处,选用 3年芽棵。三是及时将小蚕移到新树上饲养,这不仅能提高结茧率,而且能提高种茧质量。四时在饲养过程中要进行选蚕,及时淘汰杂色蚕、病弱蚕。

4.5.4 营茧期的管理 入营茧场工作应在 5龄期见茧时进行,要根据柞蚕发育的情况分批移入窝茧场。撒蚕时,先移进窝茧场的蚕放稀些,后移进窝茧场的蚕放密些。当 90%的蚕营茧时,将未营茧的蚕剔除分开放置,剔除蚕所营的茧不能作为种茧。当蚕营茧完毕,茧皮变硬,大批化蛹时即可摘茧。摘茧时,保育母种、繁育母种以蛾区为单位进行采摘、保管,严防混区。卵量母种、原种按放养者分批采摘,分床保护,每茧床以 3~4粒茧厚度为宜。

[1]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中国柞蚕[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30-435.

[2]呼伦贝尔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B 06/14—2007呼伦贝尔市柞蚕种繁育及检验规程[S].呼伦贝尔:[s.n.],2007.

[3]秦利.中国柞蚕学[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273-293.

[4]田国华,杨志乐.推广盐酸甲醛混合液卵面消毒法成果报告[J].辽宁蚕业科技,1992,(2):37-40.

S885.1

B

1007-0982(2010)02-0060-04

2010-01-04;

2010-03-17

洪恩众(1974—),男,内蒙古呼伦贝尔,大学本科,助理研究员。

Tel:13847066449,E-mail:h13847066449@163.com

猜你喜欢
收蚁母种柞蚕
吉林省柞蚕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春柞蚕收蚁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春柞蚕收蚁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柞蚕新品种“川柞3号”选育报告
河南柞蚕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
羊肚菌菌种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