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国昌 方广生
(浙江省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浙江淳安 311700)
淳安县是浙江省蚕桑产业的后起之秀,是浙江省蚕桑产业新区发展的一面旗帜,也是浙江省蚕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县,还是浙江省率先制定应用鲜茧生产技术标准和实施蚕茧品牌建设的县,更是全国优质茧生产的基地县。淳安县现有优质桑园 7333.3hm2,年生产蚕茧 7600t,蚕茧产值近 2亿元,蚕桑总产值达到 2.54亿元。淳安县近年来,在省、市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县、乡、村联合推动下,在茧丝绸经营管理体制正常运作下,在广大蚕桑科技人员共同努力下,通过向前延伸、向后拉长产业链,提高蚕桑产业整体效益,促使蚕桑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蚕茧质量连续 10多年名列浙江省前茅,蚕茧产量名列浙江省第 2位,在推进浙江省“蚕桑西进”工程中做出了较大贡献,被评为浙江省实施“蚕桑西进”工程先进县。综观淳安县蚕桑产业的发展历程,在淳安县蚕桑产业化建设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1996年初,整个丝绸行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各方利益矛盾冲突较大,各唱各的调,各算各的帐,蚕桑产业今后如何发展?如何壮大?这是摆在各级领导议事日程上的大事。为了尽早走出茧丝绸行业亏损困境,促进蚕桑产业持续发展,淳安县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对原茧丝绸经营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把原县农业局蚕桑站、原县供销社特产公司、原县茧丝绸联合公司合并,成立了“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实现了“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管理体制,减少了中间环节费用,生产、收烘、经营关系更加紧密,“以贸补农”、“以贸促农”体现的更加充分[1],为实施利益驱动机制、推动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提高蚕茧质量效益、推动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6年前,淳安县养蚕布局一直是1年饲养 5期蚕,即为“春蚕、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这一布局历经了 20多年的历程。但从 1995年下半年以来,因受蚕茧价格大幅下跌,蚕农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出现了大面积毁桑改种的现象,桑园面积减幅近50%,整体规模和户均规模都有大幅度下降,许多蚕农基本上是饲养 2期蚕,即春蚕和中秋蚕。这就造成养蚕劳动力严重浪费、桑叶不能充分利用、收烘费用偏大的问题。所以,从 1997年开始实施“三秋改两秋”的布局[2],1年饲养 4期蚕,对提高蚕室蚕具的利用率、合理安排劳动力,提高蚕茧质量效益作用十分明显。
从 1999年开始,对养蚕布局又进一步进行了优化和完善,提出了“养足春蚕、缩小夏蚕、增养早中秋和看叶养晚中秋蚕”的思路,并把“春蚕∶夏蚕∶早中秋蚕 ∶晚中秋蚕”比例调整为 “1∶0.33∶0.67∶0.60”。该养蚕布局有 4个优点:一是充分发挥春蚕优质稳产的特性;二是缩小夏蚕比例,使有效桑叶都用来生产优质蚕茧;三是早中秋蚕与晚中秋蚕基本平衡,有利于秋蚕防高温,通风换气,减少蚕病发生,有利于稳产高产;四是全年都可以饲养多丝量春用品种,为提高蚕茧质量效益和降低收烘费用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茧丝市场行情的好转和大面积推行大田栽桑以来,全县整体规模和户均规模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按照 4期的养蚕布局又出现了养蚕时蚕室、蚕具和劳动力紧张的矛盾,如不调整养蚕布局,蚕茧综合质量与效益都要受到影响和制约;因此,从 2007年开始,淳安县的养蚕布局又从 1年饲养 4期蚕恢复到 1年饲养 5期蚕。但是,通过 2007至 2008年 2年推行 1年饲养 5期的养蚕布局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蚕农对饲养 5期蚕不适应,并且蚕茧质量效益也有下降的趋势;在广大蚕农的强烈要求下,同时也是为了提高蚕茧质量与效益,2009年开始全县又推行 1年饲养 4期蚕的养蚕布局。
总之,养蚕布局的调整必须以提高质量与效益为中心,必须尊重蚕农意愿,必须符合蚕桑产业化建设要求。
淳安县借助茧丝绸 “一体化”经营管理体制优势,着力调整工作思路,极力推行利益驱动机制,促进实用技术推广。一是在推广方格蔟营茧技术中实行奖励措施,改“产前补贴”为“产后奖励”,即改 “原先方格蔟补贴”为“方格蔟茧重奖”,让蚕农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推动了方格蔟营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与应用,为提高蚕茧质量与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在方格蔟营茧技术实行奖励措施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在生产“品牌茧”、小蚕加温技术推广、应用通风透气盛具装运蚕茧及推广应用 6联片方格蔟营茧技术等方面,都推行利益驱动机制。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实行利益驱动机制,对加快蚕桑实用技术推广的作用是十分有效的。当然,要实行利益驱动机制,就必须依靠“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蚕茧经营管理体制,否则就难以推行。
蚕桑产业上升到一定程度,蚕农就会心存疑虑,蚕茧生产多了销路怎么办?就不敢大刀阔斧发展,对推进蚕桑产业化建设非常不利,要想做强做大蚕桑产业,就必须推行“订单蚕业”,并且还要有最低保护价,给蚕农吃下定心丸。淳安县从 1998年就开始推行“公司 +农户”蚕茧生产与蚕茧经营的协作模式,实行蚕茧最低保护价和“二次分红”,从某种程度上说,对推进蚕桑生产稳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 2001年开始,淳安县又大力推广“合同蚕业”,实行“价高随行就市、价低补偿保护”的机制[3],全县 90%以上的蚕农都与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签订了“蚕业合同”,从而解除了蚕农的后顾之忧,激发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推动了蚕桑生产的快速发展。蚕茧产量从 2000年的2480t上升到2008年的8778t。在 2008年至 2009年 2年蚕茧行情持续低迷之时,“合同蚕业”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价低补偿保护”机制稳定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稳定了生产基础,稳定了蚕农的收入。自 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行情不断上涨,蚕农对“合同蚕业”的优势认识更加深刻,得到了许多重点村领导及养蚕重点户的普遍赞同,同时也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浙江省办公厅[2009]105号文件中也明文指出要大力推广淳安经验。
随着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就业,农村普遍存在着劳动力年龄偏大、素质偏低,不能适应劳动强度过大的劳作。要扩大蚕桑生产规模,加快蚕桑产业发展,只有降低劳动强度。而降低劳动强度除了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减少采桑、运桑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为此,必须实行桑树“下山入田”,大力推行大田栽桑,推广优质高产的桑树新品种。淳安县从 1998年就开始在大田试种农桑系列品种,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推动,从 2001年开始提出“大田革命”、推行大田栽桑[4],从县到乡到村把大田栽桑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并且因地制宜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户大田连片栽桑,从而掀起了大田栽桑的高潮,推动了蚕桑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至 2006年底,全县共栽大田桑近4000hm2,大大提高了桑园质量,大幅降低了采桑、运桑的劳动强度,推动了淳安县蚕桑产业的快速增长。另外,从 2003年开始建设杭州市都市农业(蚕桑)示范园区,至目前为止共建杭州市都市农业(蚕桑)示范园区 9个,总面积近1300hm2,为建设优质高产桑园起到了更好的示范作用。
为提高蚕桑产业整体效益,打响“千岛湖”蚕茧品牌,淳安县于 2003年在浙江省率先制定了“千岛湖牌桑蚕鲜茧”生产技术地方标准,并且先在生产技术条件较好的蚕桑重点村试点,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全县全面铺开。2006年重新修订了“千岛湖桑蚕鲜茧”的地方标准,进一步推动了蚕茧生产收烘工艺规范有序,蚕茧质量稳定提高,蚕茧质量连续 10多年名列浙江省前茅,“千岛湖”牌蚕茧质量优势进一步显现,蚕茧在市场上一直十分畅销,蚕茧价格高出全省平均价格 15%~20%,“千岛湖”牌蚕茧 2006年被继续认定为浙江省名牌产品,2007年“千岛湖”牌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5]。
总之,淳安县蚕桑产业取得持续稳定发展,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得益于“一体化”的蚕茧经营管理体制;得益于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得益于“公司 +农户”、“合同蚕业”的经营模式。
[1]叶永青,方广生,唐金富,等.调整是推动效益蚕业发展的关键[J].中国蚕业,2002,23(2):51-52.
[2]唐金富,柯红成,方广生,等.合同蚕业产业化模式的实践[J].中国蚕业,2003,24(2):58-60.
[3]余南京,方广生,唐金富,等.实施合同蚕业促蚕业发展[J].中国蚕业,2002,23(3):56-57.
[4]李春才,方广生,方林儿,等.推动淳安蚕桑产业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蚕业,2004,25(1):47-48.
[5]刘明,余荣峰,徐向宏,等,发挥龙头企业作用 带动蚕桑产业发展[J].蚕桑通报,2008,39(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