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方式与审计质量

2010-05-28 06:23:4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中注协稳健性重塑

李 凯

(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会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

2007年5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颁布了推动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做大做强的若干意见,该意见认为事务所做大做强是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要求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能够为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供综合服务的事务所以及能够提供跨国综合服务的国际化事务所。此后,大量的事务所合并以响应中注协提出的做大做强战略。2009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将加快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提升到国家层面,更多的事务所进行了合并。事务所做大相对容易,简单的合并就能使规模扩大,但事务所做强就较为困难,因为事务所要提高专业服务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和专业竞争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本文拟通过研究在中注协提出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后合并的4家事务所合并前后审计质量的变化,以检验事务所是否真正有所进步,从而为相关部门客观评价事务所实施做大做强战略的效果提供经验证据。

一、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说

(一)制度背景

从1998年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至今,我国内资事务所经历了两次大的合并浪潮,第一次是从2000年到2001年前后,政府为促进事务所规模化、规范化和多元化发展,由财政部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文件以引导和推动事务所进行规模化发展。在这一期间,事务所合并非常频繁,根据中注协的统计数据,2000~2001年有411家事务所进行了合并。第二次合并浪潮是从2007年开始直到现在。2007年5月中注协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2009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并经过国务院办公厅的转发,更是将加快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提高到国家层面。从2007年中注协提出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以来,国内事务所开始了一连串的合并。据本文的不完全统计,2007~2009年仅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事务所之间的合并就有12起。可以看出,我国的事务所合并主要是在政府推动下进行的。为什么政府会热衷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并且还提高了战略高度?主要原因在于国内事务所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一次大规模合并是在事务所刚完成脱钩改制后进行的,当时我国事务所的主要问题是规模太小、低水平竞争十分严重,为了适应国内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政府提出要“上规模、上水平”,不仅提倡走联合之路,而且还强调和国际事务所合作,提高业务水平。第二次大规模合并是在我国已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的。近年来,国内大型企业为了寻求更大规模的发展,不断收购国外的企业,这需要事务所提供会计、税务、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事务所只有不断做大做强,提高服务水平,才能满足国内大型企业的需求。另外,随着国家经济信息安全日益受到重视,政府认为“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经济工作的基础和社会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其在保增长、调结构中的作用,有助于落实国家重大宏观经济政策,确保投资安全和投资效益,为建立经济运行风险防范机制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

由于我国事务所的合并是在政府推动下进行的,虽然可以带来合并效率的提高,但能否提高合并效果却有不同的认识。刘明辉等认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较为明显的行业,事务所通过合并可以带来业务收入的增长、注册会计师人数的增加,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从而降低平均成本[1]。但这是建立在事务所合并成功的基础上的,若合并双方未经过深入的了解,仅是为了获取某些利益而在短期内迅速的合并,合并后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缺少合并后的统一管理,则合并难以取得成功,已经倒闭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就是合并失败的典型案例。目前距中注协提出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已经有3年时间,事务所合并效果如何,本文从审计质量是否得到提高的角度进行检验。

(二)研究假设

1.事务所合并与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也是审计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提出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时,中注协特别强调“事务所做大做强,以专业服务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和专业竞争能力的提高为目标,不单纯追求规模扩大。”做大做强战略最终还是要落实在提高审计质量、增强专业竞争力上。那么事务所合并后审计质量是否提高了呢?

事务所合并后,规模变大了,对高风险业务容忍程度更低,因为从事高风险业务一旦因质量问题丧失声誉,将失去更多的获取未来准租金的机会,可以预计事务所合并后独立性更高,并有更强的经济动因来提供高质量审计。事务所合并后,原来属于不同事务所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使有些需要专业技能的业务质量得到提高;来自不同事务所的经验知识通过学习效应进行传播,将会提高整个事务所的专业技能。当然,上面提到的独立性增强和专业技能提高需要建立在合并后的事务所能将来自不同事务所的文化理念重塑并得到认同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以统一品牌、统一执业网络、统一质量控制、统一人力资源管理、统一财务制度、统一信息技术平台(中注协提出的“六统一”)为支持,提高专业服务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和专业竞争能力。事务所文化理念重塑、认同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融合。自中注协2007年提出做大做强战略以来,距最早的事务所合并已有2年时间,事务所有一定的时间来完成文化理念重塑、认同,审计质量应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1:与合并前相比,合并后(含合并当年)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有所提高。

2.合并方式与审计质量

事务所为了实现做大做强战略,采取了不同的合并方式,主要有两种: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由于事务所之间合并涉及的许多事项局外人无法得知,本文只有通过事务所发布的合并公告来判断合并方式。新设合并通常是由规模相似的两个或多个事务所合并,比如中瑞华恒信所和岳华所的合并,在中注协发布的《2007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中,中瑞华恒信所列内资所第5名,岳华所列内资所第2名。由于规模相似,就不存在主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合并后的事务所要达到中注协提出的“六统一”要求就需要较长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合并后的事务所能否将来自不同事务所的文化理念重塑并得到认同,这可能是大所合并能否成功最为重要的一环①。无论从事务所内部资源的整合还是文化理念重塑、认同,新设合并的事务所均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合并可能带来的审计质量的提高。而对于吸收合并的事务所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吸收合并通常是由大所合并小所,比如中准所合并大连华连所,在中注协发布的《2007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中,中准所列内资所第32名,大连华连所则榜上无名。由于是大所合并小所,存在主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合并后的事务所进行资源整合就不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中准所合并大连华连所后,大连华连所就成为中准大连分所,完全按照中准所的内部制度执行;事务所文化理念的重塑、认同也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基本上继承主合并所的文化理念。另外,吸收合并中的被合并所在合并前由于规模小,独立性不强,导致审计质量不高;在合并后,事务所规模变大,独立性增强,审计质量将明显提高。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2:对于采用吸收合并方式合并的事务所,合并后事务所的审计质量要高于合并前。

而对于采用新设合并方式合并的事务所,本文认为合并后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与合并前相比是否有显著变化无法确定。

二、研究设计

审计质量研究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审计质量的度量。审计投入和审计过程外界无法直接观察、审计报告的标准化导致审计质量难以直接度量。本文借鉴刘峰和周福源、蔡春和鲜文铎的做法[2][3],采用会计稳健性与异常性营运资本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

(一)会计稳健性和异常性营运资本的测量

会计稳健性是指会计盈余确认经济收益要比确认经济损失有更高的可验证性作为确认条件,进而导致会计盈余对经济损失的反映比对经济收益的反映更及时[4]。关于会计稳健性的测量方法,使用较多的有盈余/股票回报计量模型和盈余/应计计量模型[4][5]。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在2007~2009年剧烈波动,导致上市公司的股票回报率波动较大,因此使用盈余/股票回报计量模型可能会带来偏差。为了避免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本文采用盈余/应计计量模型,即:

Acct=α0+α1CFOt+α2DCFOt+α3CFOt×DCFOt+εt

其中Acct表示t期的应计项目除以年初的总资产,t期的应计项目等于t期的营业利润减去t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CFOt表示t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除以期初的总资产。DCFOt为虚拟变量,当CFOt小于0时,DCFOt取1,反之取0。由于应计与经营现金流呈负向关系,则预计α1为负;若会计信息具有稳健性,则收益的确认更可能基于实现原则,损失比收益能更及时确认,应计与负经营现金流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强,则预期CFOt×DCFOt交互项的系数α3显著为正。

另外,异常性营运资本的计算公式为AWCAt=WCt-WCt-1×(St/St-1)。其中AWCA为异常性营运资本,WC=(流动资产-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短期借款),S为主营业务收入。

(二)回归模型

1.以会计稳健性作为审计质量替代变量设立的模型

为了检验本文提出的假设,本文参照胡念梅的做法对盈余/应计计量模型进行了修正[6](P84—86):

Acct=α0+α1CFOt+α2DCFOt+α3CFOt×DCFOt+α4Hbt×CFOt+α5Hbt×CFOt×DCFOt+α6Sizet×CFOt×DCFOt+α7Losst×CFOt×DCFOt+α8Year08t+α9Year09t+εt

(1)

其中Hbt刻画事务所合并前后的时期,若处于合并前,Hbt为0;若处于合并当年,Hbt为1;若处于合并后1年,Hbt为2。CFOt×DCFOt的系数α3表示合并前的事务所审计公司的稳健性水平;根据假设1Hbt×CFOt×DCFOt的系数α5应显著为正,说明事务所合并后,随着合并时间的延长,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得到了提高(α3+Hb×α5大于α3)。控制变量Size衡量公司规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等于公司当年年末的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Givoly等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与公司规模呈反向关系[7]。Loss衡量公司是否亏损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若公司当年亏损,取1,否则取0。李远鹏等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总体呈现的会计稳健性主要是由于亏损公司为了控制利润而“洗大澡”造成的,需控制亏损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8]。Year08和Year09代表时期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若样本处于2008年,则Year08为1,否则为0;若样本处于2009年,则Year09为1,否则为0。由于模型(1)中存在交互项,可能带来多重共线性的危害,本文采用残差中心化的技术[9],来减轻其不利影响。

2.以异常性营运资本作为审计质量替代变量设立的模型

|AWCAt|=β0+β1Hbt+β2|TACt|+β3CFOt+β4Sizet+β5Hilevt+β6Aget+β7Losst+β8Year08t+β9Year09t+εt

(2)

其中因变量|AWCAt|是异常性营运资本的绝对值除以上年年末总资产。Hb、CFO、Size、Loss的含义同模型(1)。若合并后事务所审计质量提高,Hb的系数β1应显著为负。控制变量|TAC|为应计利润总额的绝对值除以上年年末总资产;Hilev为高负债公司哑变量,当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于0.75分位数时为1,否则为0;Age为公司上市时间哑变量,若其上市时间不超过3年为1,大于3年为0。控制变量的设置主要参照以往研究文献[10][11][12]。

三、实证分析

本文使用resset数据库确定样本企业。由于中注协于2007年提出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于是选取2007~2009年作为样本期间。样本选择程序如下:(1)由于金融行业的性质和采用的会计准则与其他行业有很大的差异,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2)由于首次发行股票公司当年的会计盈余和其他年份有很大的差异,剔除当年首次发行股票的公司;(3)剔除当年审计意见为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样本,这是因为有研究认为不同的审计意见代表不同的审计质量②,为了避免不同的审计质量所带来的偏差,本文将审计质量限定在同一水平上:只研究审计师出具相同审计意见(即标准无保留意见)情况下,合并前后审计质量的变化;(4)以上述步骤得到的样本为基础,本文选取在2007~2009年均由中瑞岳华所、中准所、京都天华所、中审亚太所审计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准所是吸收合并而成,其他3家审计公司是新设合并而成。之所以选择这4家事务所,是因为它们在较早的时间合并,合并后有2年时间(2008年为合并当年,2009年为合并后第一年)来整合资源、重塑理念③,可以在更长的时间内考察合并前后审计质量变化。另外,这4家事务所在本文设定的样本期间只有一次合并,从而减少了因为多次合并(或分立)导致的偏差;只选取在样本期间均由这四家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是为了使研究对象在合并前后一致,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按照上面的样本选择方法,本文共选取123家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数据,共得到369个观测值。

限于篇幅,本文未列出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在进行回归分析时,为了使回归结果更加稳健,本文将标准化残差的绝对值大于3的样本以及为了保证合并前后一致,将与其相关的样本进行了剔除。

表1和表2给出了多元回归结果。模型一和模型四包括全部样本,即均由中瑞岳华所等4家事务所在2007~2009年审计的上市公司,Hb×CFO×DCFO和Hb的系数不显著,假设1未得到验证。本文认为事务所合并后审计质量未得到提高可能与合并后事务所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资源整合、重塑理念相关(尤其对于新设合并而言),因此,需要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考察合并后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变化,这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模型二和模型五包括由中准所(采用吸收合并方式)在2007~2009年审计的上市公司,Hb×CFO×DCFO和Hb的系数在10%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而且符号与预期相符,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与合并前相比,合并后的中准所审计质量得到了提高,即采用吸收合并方式合并的事务所,合并后的审计质量高于合并前,假设2得到了验证。模型三和模型六包括由中瑞岳华所等三家事务所(采用新设合并方式)在2007~2009年审计的上市公司,Hb×CFO×DCFO和Hb的系数不显著,说明与合并前相比,合并后的审计质量没有显著变化,即采用新设合并方式合并的事务所在合并后审计质量没有得到提高。本文认为,采用新设合并方式合并的事务所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整合资源、重塑理念,这可能造成了其审计质量在短期内难以提高。另外,不排除有些事务所之间的合并仅仅是为了做大而合并,单纯追求规模扩大,以获取某些利益(比如为获取某些特定业务的资格而进行合并,实际上仍是各自为政,就像当年的中天勤一样),这和中注协提出的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是相违背的。

表1 以会计稳健性作为审计质量测度变量的多元回归结果

表2 以异常性营运资本作为审计质量测度变量的多元回归结果

四、研究结论和不足

自2007年5月中注协提出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以来,事务所之间的合并层出不穷,排名靠前的事务所规模(业务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越来越大。事务所“做大”了,但有没有“做强”呢?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审计质量的提高可以视为事务所做强的一个标志,这和中注协提出事务所“做大做强”的目标是一致的。本文以会计稳健性和异常性营运资本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研究了在中注协提出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后事务所合并前后审计质量的变化。本文研究发现,与合并前相比,总体来看合并后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未得到提高;与合并前相比,采取吸收合并方式合并的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得到了提高,采取新设合并方式合并的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没有显著变化。

本文的研究为相关部门客观评价事务所实施做大做强战略的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的意义在于为了促进事务所做大做强,针对合并后事务所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内部资源整合、文化理念重塑致使审计质量难以提高的现状,应重点关注合并后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尤其是合并初期的审计质量。加强对合并后事务所的监管,不能因为其规模扩大放松监管,这样才会促使合并后事务所真正做强。同时也说明了资源整合和文化认同对企业合并的重要性。

本文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目前距中注协提出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只有3年时间,事务所合并后的时间最长只有2年,这对于合并后事务所整合资源、重塑理念来说可能是不够的,尤其是对于采取新设合并方式合并的事务所,这可能会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未来可以考虑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研究事务所合并的效果。

注释:

①如在1997年10月毕马威和安永之间的合并。如果合并成功,将诞生世界最大的会计公司。但两家的合伙文化在制度层面、行为和物质层面上差异较大,无法重塑并得到认同,最后导致两家合并失败。

②通常认为审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说明审计师独立性较强,在审计专业能力一定的情况下,其出具的审计报告质量较高。

③中瑞岳华所虽然是在2007年底由中瑞华恒信和岳华合并产生,并以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名义出具了绝大部分的2007年度审计报告,但本文发现仍有2份审计报告是以岳华所的名义出具的,说明中瑞华恒信与岳华两家事务所在2007年并没有完全完成合并,因此本文将2007年作为中瑞岳华所合并前的年度。

参考文献:

[1] 刘明辉,徐正刚.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研究[J].会计研究,2005,(10):71-75.

[2] 刘峰,周福源.国际四大意味着高审计质量吗——基于会计稳健性角度的检验[J].会计研究,2007,(3):79-87.

[3] 蔡春,鲜文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的检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6):41-47.

[4] Basu,S.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the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7,(24):3-37.

[5] Ball,R.,Shivakumar,L.Earnings Quality in U.K.Private Firms:Comparative Loss Recognition Timelines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39):83-128.

[6] 胡念梅.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的初步证据[D].厦门:厦门大学,2009.

[7] Givoly,D.,Hayn,C.,Natarajan,A.Measuring Reporting Conservatism[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65-106.

[8] 李远鹏,李若山.是会计盈余稳健性,还是利润操纵?——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5,(3):1-31.

[9] 毕晓方,周晓苏.盈余质量对会计信息报酬契约有用性的影响及股权特征的交互作用分析[J].中国会计评论,2007,(3):55-82.

[10] Teoh,S.H.,Wong,T.J.Perceived Auditor Quality and the 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3,(68):346-367.

[11] Becker,C.,DeFond,M.,Jiambalvo,J.,Subramanyam,K.R.The Effect of Audit Quality on Earnings Management[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8,(15):1-24.

[12] Aharony,J.,Lee,J.,Wong,T.J.Financial Packaging of IPO Firms in China[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2,(38):103-126.

猜你喜欢
中注协稳健性重塑
中注协召开第六届理事会第九次会议
重塑未来
中国慈善家(2021年5期)2021-11-19 18:38:58
中注协举办2021年全国注协注册管理干部培训班
中注协工作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英语文摘(2019年6期)2019-09-18 01:49:08
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和计量
商情(2019年3期)2019-03-29 12:04:52
李沧:再造与重塑
商周刊(2018年11期)2018-06-13 03:41:54
会计稳健性的文献综述
财讯(2018年22期)2018-05-14 08:55:57
中注协举办行业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及行业职业化建设研讨班
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与银行信贷关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