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卉 郭 鹏
2010年的上海,流光溢彩,举世瞩目。在上海世博会特定外事礼品系列交接仪式上,来自禹州神垕镇出产的两件典雅华美、巧夺天工的钧瓷作品——“世博鼎”、“世博簋”,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它们组成的“瑞泽四海”钧瓷系列,散发着特有的迷人气息,泥与火的交织,使之拥有鲜活的生命;中国文化与精神,则赋予其灵魂。禹州钧瓷,已成为禹州的一个文化名片,因受到世人的倾慕喜爱而声名远扬。
作为中国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瓷,始于唐,盛于宋,金、元、明、清盛烧不衰,历千年之久,特别是宋代以来,钧瓷一直被皇家定为御用珍品,只能皇家使用,不许民间收藏,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盛誉。钧瓷以其神奇的窑变和温润雅致、五彩斑斓的釉色备受人们推崇和珍爱,被誉为“国之瑰宝”,并形成博大精深的钧瓷文化。
神垕镇则是钧瓷的故乡,一个独具陶瓷文化特色的千年古镇。因为好奇,因为喜欢,因为近水楼台,我曾无数次来到出产钧瓷的古镇——神垕,去探寻关于钧瓷的神秘。
古老的神垕镇素有“钧都”之称,钧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而著称,它之所以奇特,在于禹州神垕境内特有的土质、水源和气候。这里既有秉承天地之灵气的大龙山、风翅山特有的孔雀岩、豆腐石、玛瑙岩等名贵矿石和独特的土质,又有凝自然之精华的颍河水,二者交相融合,经寒风的冰冻,春暖的软化,夏日的暴晒,秋雨的浸润,形成了禹州境内烧制钧瓷的独特资源。自成五色瓷土,十色釉药,所烧制的钧瓷胎质精纯、坚实细腻,釉色浑然天成,乳光晶莹,绚丽多彩,相映生辉,极富诗情画意。在众瓷中,只有钧瓷的釉色图案是无法人为控制的,完全依靠自然窑变而形成,故不会出现两件釉色花纹完全一致的钧瓷,每件钧瓷都堪称空前绝后的“唯一”。钧瓷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其“开片”,仔细观察每件钧瓷,似乎都有细细的裂痕,抚之却光滑如玉。纵横交错的冰裂纹络似一个个毛细血管,赋予了钧瓷鲜活的生命。钧瓷“开片”是从出窑之后逐步开裂,甚至可持续数百年,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把钧瓷放在耳边,会有轻微的裂响,似天外来音,诉说着生命的乐章。
漫步在神垕的古街上,古树、古民居随处可见,古玩、古瓷、古钧窑,又为神垕古镇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古朴斑驳的十里老街,刻满岁月痕迹的幽深古民居,上千个高耸的烟囱,让人不禁对神垕曾经的繁荣烟云浮想联翩,这是有着千年回忆的古镇。“神垕”之名历史上曾被四次皇封,因至今仍盛产各种陶瓷,神垕镇被誉为“活着的古镇”。古往今来,吸引着不胜枚举的中外学者、名人政要纷至沓来,观光玩赏。2003年,神垕镇被国家批准为钧瓷原产地,受到保护。如今,神垕钧瓷一条街与禹州市钧官窑遗址博物馆已列入国家陶艺旅游专线。在这里不仅可以观赏到历代钧瓷的珍品、奇品,还可以自己亲手制作陶艺纪念品,任何人的作品都绝对是空前绝后,举世无双的。
钧瓷,塑造了泥与火的传奇。关于它的奇美,人们一向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誉,更有“夕阳紫翠忽成岚”的赞美诗句。在宋代五大名瓷中,钧瓷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焰中烧出窑变铜红釉,并衍生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鸡血红等多种窑变色彩,宛如蔚蓝色的天空出现一片彩霞,五彩渗化,相映交辉。釉中的流纹更是形如流云,变化莫测,意境无穷,彻底改变了以往青釉类瓷器的单调格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钧瓷的天然窑变效果,恰似“月夜望星空,晖晕自然成”,为后来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尤其是钧红釉的烧制成功,为元代的釉里红,明清时期著名的宝石红、祭红、郎窑红以及美人醉等新品种的烧成,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而在今天,当人们带着好奇与渴望走近钧瓷,带着更为强烈的愿望想要欣赏到钧瓷奇妙的窑变之时,却蓦然发现,在当前,钧瓷似乎更注重造型的多变,这种变化似乎让人有些眼花缭乱。在我看来,与其在钧瓷的造型上硬加上文化符号来创新,不如挖掘瓶体自身的美。对造型艺术来讲,线条的圆润饱满、曲面的流畅都是其根本,造型的创新是要符合造型规律的。钧瓷走到今天,该怎样发展,的确是一个大的课题,但不管如何,钧瓷的发展万万不能忽视釉色,因为没有釉色流动的空间,或许就没有钧瓷存在的空间。
China一词既指中国,又指瓷器,换言之,瓷器可以代言而约等于中国了。钧瓷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瓷林”之中的一枝奇葩。以其古朴、端庄、粗犷、雄浑的造型,再现了炎黄子孙的豁达情怀;以其神奇、诡秘、飘逸、灵动的“窑变”,彰显了唯吾独尊的王者风范。造型与釉色完美呈现了钧瓷的“君”者品质,诠释了“天人合一”的深刻哲理,淋漓尽致地表达出钧瓷作品清新练达的民族之美。
钧瓷之美,不光养眼,更能怡心。好在无论时代如何喧嚣变化,一代代制瓷艺人总能秉承祖训,默默守候在那些不能言语的泥堆与火炉前,虔诚地创造和等待着这些泥与火的传奇,为世人呈上视觉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