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英
摘要:本文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入手,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从市场缺陷和政府缺陷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中小企业法制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发展、加大企业财税扶持力度、改善企业外贸出口环境、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完善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和提高涉企公共服务质量等对策思考。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地方政府;发展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其所创造的GDP已经占到全国的50%以上,社会就业率已达到70%以上,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工商行政总局统计,截至到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登记的民营企业为664.27万户,户均注册资本170.3万元,但规模大小悬殊,超过100万元的仅133.6万户,占24.2%,75.8%的企业,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下。在新时期下,我国经济中的民营企业又站上了新的发展舞台,如何面对国际和国内新环境,如何抓住机遇度过危机,如何进行转型升级,是摆在国内民营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二、民营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发展观念不清
目前,中小企业已经发展到“强不强”、“优不优”和“长不长”的问题上了,在特定环境下,重视大企业忽视小企业的现象依然存在,对扶持小企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观念还是没有纠正,同时也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引导和扶持小企业发展的手段,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提升。按照国际经验,人均生产总值在3000-5000美元之时,要加速发展就要实行“抓大扶小、两头并举”的政策,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也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夯实经济基础,增强经济活力和增长极,消减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2.民营企业经济效益低下
民营企业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民营企业的经营效益明显低于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在盈利能力、投入产出和资产运营效率等三个方面都远远领先于中小型企业。
3.中小企业创业成功不易
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中小企业的成活率和平均生命周期指标数据都很低。浙江省每天约有240多家民营企业注册登记,但同时也由130多家民营企业注销关门,存活率仅为45.83%。2003年第三季度,浙江省私营企业日均开业数与上半年相比减少了30多户。
4.中小企业发展制约严重
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各种要素的制约,分别是资源和环境、生产资料、土地、资金和劳动力。我国的民营企业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外延式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仍未改变,而其中民营企业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指标更突出。随着国内外石油、铁矿石、钢材和有色金属等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价格不断飘升,大大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民营企业适应市场能力,挤压了民营企业利润空间。
三、对策思考:完善市场机制、发挥政府职能
“良好的政府不是一个奢侈品,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在市场失灵的场合,没有政府的干预也是不行的”。在以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浙江更是如此,大量的中小企业对浙江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至关重要。但是,由于规模小、信息不对称、管理体制缺陷等等原因,中小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更新周期短,生存困难,且需政府地支持。而当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轨阶段,政府干预市场还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完善市场机制,又要发挥政府职能。
1.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发展、
在应急的情况下需要政府扩大投资,但从可持续发展来看,更需要放宽民间资本的准入限制,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垄断性、公益性领域,扩大社会资本投资。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进入科教文卫等非营利性领域,需要贯彻落实“国四条”。
2010年3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委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国四条”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
(1)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
通过推进体制改革、健全收费补偿机制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国防科技工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兴办金融机构,投资商贸流通产业,参与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社会福利事业。
(2)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技术攻关,并鼓励上述企业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一业,参与国际竞争。
(3)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并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壮大实力。
(4)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
清理和更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定,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进入政策采购目录。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对于丰富和充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加大企业财税扶持力度
运用财政扶持措施,确保财政对中小企业投入逐年增加,对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作出明确规定。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支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政策,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运用财政担保、财政信用增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力度。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组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对于国家鼓励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中的中小企业,政府可以采取放长期低息贷款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投融资活动。
运用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对用自有资金创建中小企业和对现有中小企业增加投资进行补贴,对中小企业新增员工的培训、工资费用进行适当补贴,对有成果的科学研究开发项目支出进行补助。运用政府采购制度扶植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种新型财政创新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在发挥节约财政开支的同时,也要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3.改善企业外贸出口环境
加强政府的服务与指导。面对国外新的贸易政策,政府各部门要成立跨部门的工作机构,保证各部门工作的协调和信息沟通。建立应对技术壁垒信息发布制度,完善与出口企业联系制度,通过政府、媒体与企业的互动,确保企业及时、全面、有效地了解国外新贸易政策信息。引导企业利用远期结售汇、开展外贸交易等手段锁定汇率风险,减少因汇率浮动带来的损失。支持外贸出口型企业,通过设立国外销售公司,减少中间环节,分散企业出口风险,提高利润,健全外贸信息收集与预警机制,开展政府部门合作,联合收集国外贸易信息。主导产
业创新升级。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体系,通过对通信、微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一能源等几个高技术出口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加大重点科研机构投入力度,直接帮扶重点企业,形成政府支持、研究机构科研开发、企业推广应用相结合的官学产一体化的创新体系。鼓励中小企业“抱团”突破技术壁垒,针对中小企业技术、人才、资金等制约因素,采取由一家龙头企业带头,其他企业辅助、政府奖励的“抱团创新”模式,减轻创新风险。落实国家关于进口产品贴息的规定,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企业扩大进口,平衡进出口贸易。
4.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很多先天上的劣势。信息不对称、信用风险、抵押物较少、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都一制约了中小企业融资,即使是金融资本市场很完善的欧美国家,中小企业融资也是很困难的。因此,中小企业融资不能仅靠市场,还需要政府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和激励机制。在原有担保风险补偿资金的基础上加大风险补偿力度,重点对经营管理规范、风险控制良好、服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绩突出的规范型担保机构进行风险补偿和激励,引导担保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积极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试点工作。帮助一些成长性好、业绩优异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通过集合发债的形式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为中小企业扩大中长期项目投资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依据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利用丰厚的民间资本,推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满足中小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建立完善的证券市场,降低上市标准,发展票据业务和同业拆借,为一些优秀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创造条件。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和信用担保基金。设立政策性风险投资机构,直接从事一般商业银行不愿意经营的针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业务。建立专门政策性金融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等业务。加强信贷政策指导,采取贷款贴息、利率浮动、延长贷款期限、放宽贷款额度等多种手段,对金融机构信贷总量和投向实施引导、调控和监督,促使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合理流动。政府直接提供优惠贷款,有针对性地扶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
参考文献:
[1]查尔斯沃尔夫谢旭译:市场与政府[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
[2]胡鞍钢,王绍光政府与市场[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3]史晋川,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4]史晋川,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P474-479
[5]青木昌彦等主编,张春霖等译,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制度分析[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