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代林 陈安平
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高,恢复困难,早期及时、恰当的治疗至关重要。脑缺血的损伤机制十分复杂,其中缺血后一系列炎症级联反应可能是导致进一步脑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1]。本文报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细胞间黏附 分子-1(ICAM-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08年6月~2009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脑卒中组),根据WHO标准及CT/MRI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既往无神经系统病史,排除发病前后存在感染者、发病前后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者以及合并其它脏器严重并发症者,其中男52例,女34例,平均年龄 63.4±5.9岁;同期体检健康者3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1±5.6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根据CT/M RI检查显示的脑梗死容积大小,将脑卒中组分为3个亚组:大容积缺血性脑卒中组(病灶容积≥4cm3,n=18)、中等容积缺血性脑卒中组(1.5 cm3<病灶容积<4.0 cm3,n=27)和小容积缺血性脑卒中组(病灶容积≤1.5 cm3,n=4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在发病24h内采血,对照组清晨空腹抽血,均分离血清,—20℃保存待测。hs-CRP采用美国BECKMAN Array 360 system仪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T NF-α、IL-6和ICAM-1采用ELISA 检测,所用试剂盒均由美国R&D公司提供,检测时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血清hs-CRP、TNF-α、IL-6和ICAM-1浓度比较(表1)
2.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梗死容积组血清hs-CRP、T NF-α、IL-6和ICAM-1浓度的变化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容积大者,其血清hs-CRP、T NF-α、IL-6和 ICAM-1水平也高,见表2。
表1 脑卒中组与对照组hs-C RP、TNF-α、IL-6和ICAM-1浓度的比较(±s)
表1 脑卒中组与对照组hs-C RP、TNF-α、IL-6和ICAM-1浓度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1
?
表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梗死容积组血清hs-CRP、TNF-α、IL-6和ICAM-1浓度比较(±s)
表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梗死容积组血清hs-CRP、TNF-α、IL-6和ICAM-1浓度比较(±s)
注:与小容积梗死组比较,1)P<0.01;与中容积梗死组比较,2)P<0.05
?
研究发现许多细胞因子参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炎症反应过程,hs-CR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代表了急性缺血性脑卒发生过程中应激反应的强度。脑动脉硬化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病因,hs-CRP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机制除了有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外,还与其激活凝血纤溶系统和补体系统有关。许多动物实验证实,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hs-CRP、IL-6等炎症介质的浓度会显著升高,而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可以缩小脑梗死容积[2,3]。
脑缺血早期IL-6明显增高,高浓度IL-6可能激活中性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炎症细胞从血管内向神经组织移行,并促使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活性氧和弹性蛋白酶,对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造成直接损害,加重脑水肿以及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4,5]。脑缺血后,局部产生的 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激活脑血管内皮细胞,使其表达黏附分子如ICAM-1、血管黏附分子-1(VCAM-1)和选择素等。黏附分子介导的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相互作用,使白细胞滚动、黏附于内皮细胞,然后穿越内皮,浸润缺血脑组织、阻塞微循环、释放自由基和炎症介质等损害血脑屏障,同时产生毒性物质诱导细胞凋亡等造成脑损伤。TNF-α和ICAM-1还使白细胞、血小板黏附于微血管内,大量血浆成分聚集于血管壁,尤其是纤维蛋白的聚集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从而改变局部血液动力学环境,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6]。
本文结果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ICAM-1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增高程度与梗死容积大小密切相关,梗死容积越大,其含量越高。表明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着由hs-CRP和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且它们参与了脑缺血后的病理过程,并具有脑损伤作用。提示临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实施有效的抗炎治疗应尽可能提前,从而减少炎症反应损伤,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