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肉食说NO

2010-05-18 04:57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10年9期
关键词:肉食经济

向肉食说NO

圣海/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我们的内心里,天生都有一股对所有动物的伟大爱力,如果我们吃肉,潜意识里会有罪恶感,这种罪恶感会造成各种疾病和不舒服的感觉,以及生活上的不快乐。肉食在某种程度上有害健康,最急迫把本书送给最亲的人。

反思“吃肉”这件事

涂润林

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会接触一些食品安全类事件的报道,“反思”是我的常态,我常常反思:怎样吃,怎样选择食物,才能使自己更加健康,才能对得起“家里掌勺的”这一重要职位。

在书店里看到圣海先生著的《向肉食说NO》这本书,我开始全面反思“吃肉”这件事情。

在我们的生活还不丰富之前,“肉食”被看作是珍贵的东西,一般家庭都以“有肉吃”为高兴的时候,往往只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大鱼大肉”一番。然而现在普遍家庭随时都有经济实力吃到肉,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父母都会满足孩子“想吃肉”的要求,然而我们的小胖墩们是越来越常见了,成人们“发福”的年龄也早了。

让人们反思自己的饮食并不是件普通的事情,因为“食欲”时刻都有,“吃”也是一般人每天的基本需求,一般人都认可“有肉的菜才能算是美食”。

人生的前三十年,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即使我大学学的专业还是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简单来说,这个专业是学习如何制造食品,以及分析食品的营养结构等等。在学习中,我们被告知,按照营养金字塔来吃可达到营养均衡,最易保持健康。

2008年,我国最权威的膳食指导机构——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建议每天吃肉50至75g,鱼虾类50至100g。这其实也就是两筷子或者三筷子的量,但是我们常常吃多了。我们既没有考虑到应该节制肉食的摄入量,更不会想到我们吃的这些肉、水产品是否健康、安全?看了《向肉食说NO》,我们就知道要保障这些肉的健康是多么困难。

在阅读《向肉食说NO》之前,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看到一本兽医专业学生用的教材,里面讲到动物易发的各种病症,肉类中易有的容易超标的抗生素、农药、重金属等等,还有种类繁多的寄生虫,涉及肉类安全的知识就有60万字。这给我的感受是在肉的生产加工环节,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太多了!肉类检验检疫成本太高了!要保障肉类的安全太困难了!我开始思考:不吃肉行不行?并开始寻找替代肉的其他营养来源,结果令人欣喜地发现:不吃肉的人也能保持健康。而且科学数据也表明,不吃肉的人更容易保持健康!亲自实践“抛弃肉食”这一看起来很难的行为之后,我发现给我带来的好处是大大超乎我的想象:产后居然恢复到比孕前还瘦;没有锻炼身体,但是身体却矫健很多,能一口气爬到五楼去!思维也变得敏捷。

但一般人是不会去看也看不进去厚厚的大学教材的,而圣海先生写的《向肉食说NO》通俗易懂,书中大量引用了我们身边的事来引导我们反思“吃肉”这件事。

本书让我们反思:你吃的那块肉健康吗?动物易得的疾病成百上千,动物传染病带给人类的可怕后果有哪些?动物寄生虫是怎样危害国民健康;人们吃进多少兽药?吃进多少农药残留?吃进多少激素?肉食中的重金属有多少?致癌物有哪些?因为监管不善,多少死的病的动物上了国民的餐桌?过量吃肉和富贵病、癌症有何关系;我们整天为越来越少的资源忧虑,但是饲养牲畜又需要耗费多少的水、粮食,牲畜的粪便会带来多少的污染呢?

对以上问题找不到答案的普通消费者,相信您从这本书里面都能找到事实的真相。

读罢全书,本人又悟到两个新的问题:人得癌症在早期是很难检测出来的,高密度饲养的动物也会得癌症,然而动物的语言人是很难听瞳的,谁会主动去检查动物是否得了慢性病、癌症呢?盖上检疫合格章的肉是真的没有病的肉吗?

2008年,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在两会期间提交了一份题为“警惕肉类抗生素泛滥使用避免人类毁灭性灾难”的提案,但是,恐怕很多人还是意识不到每天吃含抗生素的肉也间接吃进抗生素,意识不到这样会使得自己的身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强。

总之,我看本书是给出了千百条“对肉食说不”的理由,无论您是从自己的健康还是从地球的健康考虑,相信总会找到几条说服自己克服“肉欲”的理由。

说到健康,最后还想分享一个身边的小故事。前些天见到一位32岁的男性朋友,看他精神面貌、身材都要变好很多,像似大学刚刚毕业时的面貌和身材,问他怎么变化这么大,没想到他说,半年前体检居然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医生让他尽量不吃肉,他还没有结婚,也不想年纪轻轻的就开始一辈子摆脱不了降糖药,就乖乖地不吃肉了,没有想到几个月以后他的糖尿病居然不治而愈了!

这位朋友是因为疾病才开始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反思“吃肉”这件事,希望更多的人不是经历疾病和不适以后才进行反思!

吃才是硬道理

时至今日,世界上的大国仍无一例外,没有不重视农业和食粮问题的。像美国固然是全球唯一的超强国家,但它同时也是世界上少数的农业大国之一。即便是中国,最为重视的也是农村和农业问题。在工业化以前的时代,贸易以食品为中心,为了追求食品贸易的利益,欧洲各国就向海外发展,战争也随之而起。饮食是人类文化的根本,经济活动的中心,同时也造就了人类历史的流转。

大约一万年前农业革命出现,人类筹措粮食的方法从狩猎采集一变为农耕畜牧。这一人类史上最大的改变正与饮食有关。把眼光拉到近代,我们读马尔萨斯,也会读到他以人与食物的关联来分析经济:“人口一但增加,食物就变少;食物减少,人口随之减少。”饮食与经济二者之间,或者说农业和经济二者之间,已经几乎可以画上等号,彼此密切相关。

可是当时间往前走到现代、以及20世纪的工业化时代,过去被视为常识的饮食和经济密切连动的看法就被遗忘了,而变成只知道一味的强调科技工业和经济的关联性。这难道是正确吗?

我开始认为以上观点有其重要性,是在我迈入五十岁的时候。

1990年代,当时在大藏省国际金融局(现财务省国际局)任职的我,忙着与世界各国交涉谈判金融相关问题,过的是空中飞人的生活。“一泊三日”、“二泊四日”,急行军一般的行程乃是家常便饭,出差期间能享受到得少数乐趣之一就是品尝当地的食物。就在那个时候,我实地感受到,各国的料理、饮食文化,的确大大不同。而且我也注意到各国饮食文化上的差异,很清楚地反映在经济活动上。

故事的源头,是我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半期经常到巴黎、日内瓦出差。当时,日本与法国在国际金融问题上看法相近,两国经常联合起来对抗美国的主张,我前往巴黎交涉之际,曾经多次到法国财政部的餐厅用餐,说是部内餐厅,可厉害着,款待外国宾客时,请的是一流的主厨,做出来的是上好的菜肴。

有一回在宴席上,因为吃的全是法国菜,众人都要了红酒来搭配,唯独某一美国高级官员信口说道,“给我无糖的可乐。”不用说,在座所有的人都吓了一跳,

同时睁大眼睛。该君以可乐搭配法国菜的奇怪品味已经很不可思议,但他毫不怀疑地以为任何地方都一定备有无糖可乐的,此一态度更是惊人。

不过主厨的对应倒是非常合宜,“先生,可乐会在餐后给您送来。用餐当中请享用红酒或水。”在座的皆是绅士,没有人会挑明说,但是从欧洲人或是日本人的角度来看,难免要把美国人看做是乡下人了。毕竟依一般的想法,法国菜就是要配红酒,如果配的是可乐这种人工加味的饮料,一定会糟蹋了料理的美味。再者。当时美国金融圈的精英份子非常风行无糖可乐,他们很认真地相信,喝无糖可乐是关心健康的聪明行为。但是在日本和法国就不会有人认为喝无糖的可乐有益健康,那不过是美国精英们自我感觉良好罢了。

“各国饮食文化竟然这么不一样!”这是我实际体验到得饮食趣事之一。

股市公开信息淘金

揭幕者

这是全国首本如何利用公开信息寻找投资机会的图书。决战股市,准确的信息必不可少,否则就像盲人摸象,岂有不败之理?信息都是公开的,信息都是存在的,多数人熟视无睹,只有少数人才能发既其中的秘密和财富。

茶当酒集

马未都

我们民族用文物证明的历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历史,绝不飘渺。一砖一瓦,一木一石,在先人的手中部有灵性,跨越时空,送达至今。关键看我们有无能力解释它们,让祖先的灵性变成我们的力量。

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

丁子江

中国民营经济的崛起是社会转型中一种别无他择的风险取向,一种在两难抉择中迫不得已的生存拯救。经过30年的发展,它在现代经济增长中越来越占有更大的份额,并为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开辟了一条出路。

金融幻象

海思

本书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通俗易懂的逻辑,生动可感的实例,客观翔实的数据,细致分析了经济、货币、金融和投资泡沫等基本原理和历史教训,深刻揭示了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大胆预测了世界及中国的未来经济前景。

峭壁边缘——拯救世界金融

亨利·保尔森

在世界经济逐步走出萧条、迎来复苏之际,保尔森关于21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的回忆录对于我们冷静回顾金融世界的荣辱沉浮,感知全球经济的冷暖交替,了解世界经济格局的风云变幻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世博会看点

吴建中

万众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已经开幕,看什么?怎么看?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的吴建中博士给出自己的视角。本书以主题入手,聚焦上海世博会的建筑,由表及里,与您淡世博会的展馆,为广大读者参观上海世博会提供导航。

猜你喜欢
肉食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长得像牛的肉食牛龙
唐诗中的食物
经济日历
肉食爱好者福音 黑蒜露笋煎焗鸡脯
恐龙系列植食?肉食?
图读龙江经济
剥离亏损业务中粮第10家公司将上市
中国经济
每天吃香肠增加胰腺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