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亚华
【摘要】如何在幼儿教育学基础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一直是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阐述运用案例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案例教学法实践能力
幼儿教育学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教育理论课,对于缺乏教育教学经验的幼师生而言,难以将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更谈不上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让学生把所学应用于实践的环境。笔者运用案例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案例教学法,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典型教育教学案例或设置教育教学场景模拟表演,通过师生双方对案例的分析、探讨和模拟演练,掌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总结教育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能力。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比较生动形象地深化理论学习,使学生将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课堂效果看,案例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性,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可以质疑他人的想法,学习如何发问,进而学习到独立思考、与人相处、解决冲突、尊重他人等能力。
在幼儿教育学基础教学中一般表现为如下三个步骤:第一步,整理呈现案例。教学内容涉及到的案例,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收集、分类和整理,并在教学中以具体的案例呈现出来。第二步,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学生对已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相似性、寻找差异性。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各种知识去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法。教师在此时所起的作用类似于“导演”,对学生的分析、讨论不作过多的干预、不作过多的评论,并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观点、想法,同时还要对这些观点加以归纳和总结。
第三步,回顾和总结。教师展示结论,和学生共同讨论教材结论和同学结论的共性和差异性,分析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并对学生的各种结论加以点评(以鼓励的形式);也可由学生阅读课本来分析自己的得失,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下面是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幼儿教育学基础第三章第四节“幼儿智育”的教学过程:一是案例陈述。一位实习生组织了大班诗歌教学活动,诗歌的内容为“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露珠爱做梦,梦是圆圆的;小朋友爱做梦,梦是甜甜的。”活动过程中,老师朗诵诗歌,提问“诗歌中是不是写了小草、小花、露珠和小朋友?”老师带小朋友反复读诗歌、朋友分组跟老师读.小朋友背诗歌;背诗歌比赛;评价等。
二是学生分析讨论。提出问题:请运用幼儿智育理论对此活动进行评价,其优点、缺点有哪些?怎样改进?
三是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归纳总结。优点是选材好;缺点是没有处理好知识技能与智力的关系,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生针对此活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并模拟实践.教师结合幼儿智育理论对学生的实践进行评价。
在这节课中,部分学生能依据幼儿智育的目标针对案例中教师教学的缺点提出可行性的教学设计。下面是一个同学的设计过程:
第一环节,以优美图片的形式呈现诗歌中美丽的小草、小花、露珠和可爱的甜睡中的小朋友(通过此环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把诗歌的内容形象地呈献出来,帮助小朋友理解诗歌的内容);第二环节,让小朋友看着图片说说小草、小花、露珠等的形状和颜色(通过此环节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小草、小花、露珠等做梦的内容,锻炼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三环节,让小朋友说说自己认为小草、小花、露珠等最美的地方是什么(通过此环节锻炼小朋友的想象力);第四环节,老师朗诵诗歌后带小朋友读诗歌;第五环节,小朋友背诗歌;第六环节,游戏,背诗歌比赛(先个人比再到小组比);第七环节,小结。
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把教学理论(幼儿智育目标)置于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使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让学生在更清楚、更深刻地把握理解这些概念、原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操作能力。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也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较好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因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归纳、推理,因而较传统教学方法更能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无论是案例的选择,课堂组织和活动的设计,都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最好经过良好的教科研培训,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进行科学的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而要科学地运用该教法,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过程中应循序渐进
案例教学法成功的要素之一是学生素质,而不少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不敢大胆采用此法,正是担心学生素质差而使得教学中师生无法配合。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注重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即在低年级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并进一步训练他们学会如何分析问题,经过反复训练,待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后,教师便可渐渐放手。切不可因为对学生的能力缺乏信心,而将案例教学停留在教师自己进行案例分析的层面上,如此则违背了案例教学法的真正内涵。
(二)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
案例教学法有多种教学方式可供选择,具体采用哪种形式,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任务的不同来确定,切不可始终采用单一形式,从而影响其教学效果。例如,要突出学生社会能力培养,就应较多地采用小组作业形式,使学生交流更加频繁,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如何合作、如何解决矛盾。
(三)教学应遵循启发引导的原则
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一定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或小组的见解,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应牢记自己的主要责任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学生见解不一时,引导学生展开辩论,逐步统一认识。切忌教者处处包办代替.从而违背案例教学的指导思想,阻碍学生的智力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