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斌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精神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精神障碍至今病因未明,而同一病因可产生多种临床综合征,一个精神障碍又可为多种因素综合所引起。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诊断性生物学指标,临床诊断主要通过病史和精神检查,去发现精神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而得出。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这一需要,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有一定难度。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必须加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力度,促进精神病学教学更好更快发展。为此,我们尝试在教学中将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强调以医学生为主体、以“案例”为主线、以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精神病学前沿的研究热点,开拓视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1对象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6级学生190人,其中男性100人,女性90人。
1.2研究方法随机整群抽取临床医学两个自然班为实验组(n=95)和对照组(n=95)。两组学生性别、专业基础课程成绩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教材均选用全国统编教材《精神病学》第七版,学时相同并由同一教师授课。
1.3 教学方法
1.3.1 问题导向教学安排及与理论课的衔接 选取最具代表性、综合性、典型性的病例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由临床医师提供病例原型,送有关专家评审,形成可供学生使用的生动鲜活的案例。授课老师在课前3天将本章节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病例,根据大纲设置问题,然后提供给学生准备。在具体授课时,精神病学课程整合内容与问题导向案例重复内容采取一带而过或不讲授的方式,留给学生通过问题导向案例课学习,但在教学大纲制定中,要求不能遗漏。
1.3.2 预习准备 目标问题一旦提出,学生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就会在一定兴趣的基础上.将自己的能力调动起来,投入到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去。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如精神分裂症讲授时,学生除了要预习解剖、生理知识形成从生理到病理,还要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形成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将相关学科的精神分裂症内容汇总到一起,为学生展现了精神分裂症的完整过程。根据这些临床具体特点,使学生对案例讨论有备而来。
1.3.3 讨论答疑重在培养学生自我发现修正的能力 通过自学,大多数学生能够解决导学所提出的问题,而少数学生还不能独立或者通过小范围的讨论解决。所以,教师应该将答疑的重点放在这些存在理解障碍的问题上,研究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改善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比如脑的正常功能、正常精神活动、相关疾病及药物治疗在相关知识贯通的基础上,大脑功能及精神活动调节的学习使学生对于精神疾病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发病机制及精神疾病药物的治疗靶点,从而保证了知识的连贯性。
1.3.4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模式,理论课以讲授教学为主,单向地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并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
通过对两组相同教学内容进行的3次测试,两组学生测试结果见表1。实验组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学生3次测验成绩比较
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精神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我们体会到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能帮助学生自主寻求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自主建构答案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激活”的状态,开启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2]。问题导向式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实现了由静态的知识传授式教学向动态的探索式、启发式、参与互动式教学的转变。更能激发学生自己的求知欲,并且使所学知识经久不忘,知识面明显扩宽,使其学有所成、学有所感,掌握效率也大大优于后者。通过课后的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接受并且更加欢迎PBL教学法,认为“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3,4]。
案例分析教学也是医学专业各门课程教学较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在精神病学教学中与教学案例的设计切入问题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对教师来说除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外,对案例讨论的程序、场地、方式应精心组织与安排,提出的问题应是关键性的。对学生来说,案例讨论需要应用许多相关的医学知识,要注重复习原来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如讲授心境障碍时,学生除了要预习解剖、生理知识形成从生理到病理,还要了解心境障碍病理形成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为学生展现了心境障碍的完整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每次上课学习已成为自己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PBL与案例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对医学教育特别是对精神医学教育有着有很强的实用性、先进性。既能以动态感强、直观性好、信息量大等提高教学效果,又能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动性、思维能力[5],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及早接触临床,从而全面提高学习效能,提升实现“培养优秀临床医师”的最终目标,较好地适应了培养理论扎实、实践技能强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谭刚,覃能武.病案分析法在中枢神经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6(4):61-63.
[2] 赵琳.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12):1 161-1 162.
[3] 许劲松.美国医学院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启示[J].高等医学教育,2009,(8):19-20.
[4] 杨庆媛.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07,(8):4546.
[5] 李冰,马颂华,刘亮,等.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09,上卷(34):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