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 片
1984年4月28日,太平洋上的伊豆半岛,一个祖上三代都很贫困的家庭里降生了一个小男孩。
命运多舛,男孩3岁时,玩耍时不小心被大卡车碰到,右耳留下了永远的残疾。10岁时父亲找到了好工作,经济状况有了转机。
好光景持续了3年,家庭生活再次陷入窘迫境地。由于父亲被逼债,全家不得不经常地搬迁,4年间竟然换了20多个住处。为了贴补家用,13岁的小孩子过早地负起了生活的重压,做起了“童工”。每天凌晨3点起床,3点半送报纸,6点回家吃早饭,然后上学,晚上10点到11点睡觉。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他没有停止过一天,每天平均睡眠只有四五个小时。
穷苦、不公与白眼伴随着他的少年时代。就在这如此艰辛的岁月里,他的意志没有被摧垮,反倒愈发坚忍,身体愈发强壮,小小少年就成为一名优秀的柔道运动员。14岁时他又改练田径项目,经过3个月的刻苦训练,在全国比赛中居然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初中二年级,他违规参加了国家青年队田径集训,被一些专业人士看好,认为是下届全国大赛的冠军种子选手。然而,厄运再次降临,他的腰由于过度锻炼出现伤情,使其难以恢复曾经的巅峰状态,全国比赛只得被迫放弃。
高中二年级时,他的托福考试以几乎满分的好成绩,被翻译公司相中,做起了兼职翻译工作。学校里,他是学生中的“另类”,经常受到排斥与打击。为了让父母专心赚钱养家,他独自与逼债的黑社会谈判,差点惨遭不测,身上多处留下了毒打后的伤疤。幸运的是,好心的翻译公司老板同情他,向黑道施压,使得他不至于被“做掉”,但是还是得时时刻刻应对来自黑道的威胁。那一年的冬天格外冷,他还是坚持每天凌晨3点多开始送报,骑车15公里路上学,放学后到田径场锻炼两小时,然后再骑15公里路,在晚上21点半之前回家吃饭、做功课,23点睡觉。
在巨大的生存挑战下,他以“残酷”的心态拼命学习,三个月的拼搏,模拟考试成绩就由全班中等偏下一跃提升到了“县高考状元”水平(相当于我国的全省前几名)。不管功课多么繁忙,他依然每天留给自己90分钟的慢跑时间,送报纸和做翻译工作一如既往。
高考前夕,他陷入了家庭经济的忧虑中,产生了不想上大学的念头。怀着不情愿的心态,他通过了简单的全国统考,参加了大学组织的第二轮考试,成绩优异的他还是被日本最高学术殿堂东京大学录取。但是,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让弟弟妹妹读大学,他决定考取公派留学生。
2003年“非典”时期,他以日本公派留学生身份只身来到中国。在北大勺园(留学生宿舍)一号楼,他每天坚持晨跑一小时,稍有空隙就翻看字典,操着生硬的汉语与阿姨们聊天,向传达室老大爷借阅《人民日报》,晚上11点带着耳机听广播入睡。就这样,很短的时间内他的中文达到了同声传译的水准。在校期间,他担任了北大日本人协会会长,获得了留学生学习优秀本科生奖,参加、主持、策划中日学术交流活动、国际研讨会几十个。
如今,他26年的人生中已然拥有了十数个成功“角色”:制作人、策划人、主持人、媒体评论员、专栏作家、图书作者、同声传译者、中学日语教师、退役优秀运动员、谈判者、中国通……
他就是旅华日本作家加藤嘉一。
“他恨社会的不公,但内心依然阳光。”这句话来自他著作的《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一书。加藤先生不管遭受怎样的磨难,经历怎样的惨淡,际遇怎样的危机,依然直面人生,依然勇往直前,依然坚韧达观。二十多年风雨无阻地锻炼铸就了他强壮的体魄,强壮的身体支撑起了他强大的灵魂。
(图/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