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宝贝”的中国心

2010-05-14 17:16蔡如鹏柴春芽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9期
关键词:窝窝头圈养饲养员

蔡如鹏 柴春芽

从美国到中国,熊猫泰山带来了眼球经济,也牵出了中美两国那段难解的熊猫情结。

他躺在地上专心致志地吃着竹子,四脚朝天,姿势一点也不雅观,丝毫没有大明星的范儿。可他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看见有人来了,不仅不躲闪,反而凑过来,大大方方地看着你,似乎在等待着聚光灯和尖叫声。

他就是刚刚从美国回来的大熊猫——“泰山”,那个从小听惯了英文的ABP(America Born Panda)。

归家已有月余,虽然起初有些水土不服,但泰山现在已经适应了家乡四川的气候和生活,并且令人振奋的是,他已经能听得懂四川话了。

美国宝贝

2005年7月9日,“泰山”出生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他的父母分别是从中国租借过去的“添添”和“美香”。

在“泰山”之前,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已经产下过5只熊猫幼仔,遗憾的是,它们都未成活。“泰山”的降生让这家动物园几十年来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

“泰山”出生后,很快就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明星。在他与公众见面的头4个月里,近50万“泰山”迷从美国各地蜂拥而至,把大熊猫馆堵得水泄不通。

为了给他取个名字,22万美国人自发上网投票,从五个候选名字中选出了“泰山”,意为安泰祥和的山峰。

“泰山”成为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名副其实的“镇园之宝”。他的形象不仅成为动物园的标志,还经常出现在报纸、杂志和电视上,深受美国公众的追捧。

根据中美两国政府达成的协议,租借给美国的大熊猫产下的幼仔仍属于中国,并且在满两周岁后送回中国。

当2007年4月24日,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在华盛顿宣布,“泰山”将继续在美生活两年,这一决定让美方喜出望外。华盛顿市市长芬迪随即把这一天定为华盛顿“熊猫日”,并称“泰山”是美国首都最重要的居民。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园长约翰·巴里也笑称,在华盛顿有两位中国大使——周文重和“泰山”。

2010年2月4日,在两次延期后,“泰山”终于踏上了回乡的旅程。

回国前,华盛顿市民以各种方式与“泰山”依依惜别,有一名男子甚至在“泰山”跟前跪下来向女友求婚。

作为美国最知名的大熊猫,“泰山”的返乡之路派头十足。一路都享受着“VIP”待遇,不仅有“专车”“专机”,还有十多名饲养员、医护人员、快递专送员全程护送。

从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到机场,除了“泰山”的“专车”外,还有3辆警车和3辆陪同车护送。为了让“泰山”旅途舒适,承担运送任务的联邦快递公司动员了全球最大的波音777货机、400至500人参与运送任务,仅飞行员就有4名。

美国宝贝“泰山”,回国后未被冷遇。2月5日,四川当地政府在机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位于雅安的碧峰峡大熊猫保护基地,还特意为他安排了经验丰富的饲养员和兽医。他的新家则是基地最幽静、最舒适的圈台,活动场所的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有小树林,有木房,还有池塘。

当“泰山”还处于隔离检疫期、尚未搬进新家的时候,已有一批接一批的游客、志愿者从各地赶来探望他,帮忙打扫他的圈舍。

3月5日,回国一月,“泰山”的专职饲养员吴代福说,“他的食欲很好,体重已经从刚回来时的87公斤长到了90公斤,而且已适应了这里的伙食。”

在雅安碧峰峡基地,有一种特制的窝窝头,混合了粗粮、竹子的碎末和一些微量元素,是研究人员专门为圈养大熊猫配置的。一开始,“泰山”对这种土特产总是不理不睬,即便饲养员把窝窝头掰碎了,夹在苹果片里喂他,他也吐出来不吃。

后来,吴代福发现“泰山”喜欢吃甜食,就把窝窝头先放在糖水里浸一浸,再喂他。这下,“泰山”不再拒绝了。然后,再一点一点降低糖水的浓度。如今,“泰山”吃的窝窝头,已经不需要再浸泡糖水了。而且,每天可以吃下一大块,足足有1800多克。

万千宠爱

美国人对“泰山”的宠爱,与人工繁殖大熊猫的不易也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首席兽医汤纯香说,上世纪90年代以前,圈养大熊猫幼仔的存活率只有20%到30%,“很难养活”。

自1963年人工饲养繁殖大熊猫成功至1990年,人工哺育大熊猫幼仔的最高存活纪录只有75天。

当一只野生熊猫产下一对双胞胎之后,一般只会精心照顾一只宝宝,而对另一只不管不顾,任其死亡。1991年,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饲养员曾试着挽救一只被熊猫妈妈抛弃的幼仔,坚持了160天,但还是失败了。

后来,饲养员慢慢积累经验,还通过“狸猫换太子”的方法提高存活率,即让熊猫妈妈交换抚养、哺乳双胞胎。汤纯香说,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最近七八年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幼仔的成活率基本达到了100%,“每年都能增添十几只”。

汤纯香说,以往圈养大熊猫之所以繁殖难,除了幼仔不易存活外,也与这种稀有物种发情期短,过于挑剔配偶有关。

不论雄性还是雌性,大熊猫每年都只有一次发情期,长的不过几天,短的仅几个小时。为了增加繁殖数量,现在人工授精的方法已被广泛采用。大约有60%到70%的熊猫宝宝,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包括“泰山”。

为了攻克圈养大熊猫繁育的难题,研究人员煞费苦心。他们甚至给雌性大熊猫服用中医保胎药,防止它们流产。

大量圈养熊猫的出生,表明对大熊猫照料和保育得到了回报。不过,这些大熊猫身上也凝结着在科技资源上的惊人投入和大把钞票。

2008年四川地震后,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圈养的大熊猫大部分都运往相对安全的雅安碧峰峡基地。汤纯香说,在这里,每成功培育一只熊猫宝宝,要花费二三十万元。一只成年大熊猫一年的饲养费,也接近10万元。

它们住的是带有录像监控和空调的高级馆舍,享有尽职尽责的饲养员和兽医的贴心服务,新鲜竹子的供应源源不绝,还有胡萝卜、苹果以及专为这些素食主义者配制的富含维生素的窝窝头。饲养员甚至把大块果肉加到果汁和水里,混在—起,然后冷冻做成“水果大冰棍”,来款待这些人间尤物。

在美国,饲养大熊猫的花销更大。根据有关规定,租借大熊猫的动物园每年需给中国政府100万美元,用于熊猫及其现存栖息地的保护。

为了让熊猫安身立命,这些动物园每年至少要破费260万美元,这还是在没有熊猫宝宝的情况下。如果加上一只熊猫仔,预算就得突破300万美元;要是增加两只幼仔(几乎一半的熊猫会产下双胞胎),账单就得接近400万美元。

以至于一些美国媒体感叹道,若论单位体重的价值,大熊猫可能是中国最贵重的出口商品。

对此,也有不少美國人大惑不解,“为什么动物园愿意卷入熊猫生意?”

对于这些质疑声,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园长在“泰山”首次正式亮相的仪式上回答说:“我们所花的钱用于中国的大熊猫保护,可以说是为珍贵的物种投资,为更加灿烂的未来投资,为我们的孩子们投资。我们花这个钱,值!”

猜你喜欢
窝窝头圈养饲养员
浅谈提高圈养野生动物福利的途径
水中放牛
我和饲养员的故事
当年的饭香
三合面窝窝头
饿
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