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过程中小学生自我提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0-05-10 08:02赵丽霞
天津教育 2010年9期
关键词:指向课文小学生

■赵丽霞

赵丽霞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自我提问是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周期性的停下来询问和回答与课文相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自我发问,不同于一般课堂师生间、生生间的提问,是一种内部的自我提问。叶圣陶老先生很早就说过,“善于读书的人,一边读下去,一边自会提出一些问题或题目来,作为阅读的标准,辨识的头绪”,“阅读教学最终要让学生做到‘自能读书’”。为了解当前语文阅读理解过程中小学生自我提问的现状,笔者运用自编的《语文阅读理解背景下小学生自我提问状况》调查问卷,对386名3年级~5年级小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一、语文阅读理解过程中小学生自我提问的现状

1.六成左右小学生自我提问的心理动力不足,没有形成自我提问的习惯。

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在读课文时,愿意自己提出问题的占39.6%;愿意由教师提出问题的占37.0%,由同学提出问题的占21.4%,其他人占2.1%。小学生在读课文时,经常担心自己不能发现有价值问题的占22.8%,有时担心的占52.3%,从不担心的占24.9%。对“读课文时,遇到不懂的地方,你怎么做”这个问题,回答“做个记号,再往下读”的占59.6%,“写出具体的问题,再往下读”的占30.6%,“直接跳过去”的占6.7%。可见,六成左右的小学生不愿意或不敢自己提出问题,自我提问的心理动力不足,没有形成自我提问的习惯。

2.小学生更善于提出指向阅读材料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读完课文后,经常问自己“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的占44.0%;读完课文后,经常问自己“这篇文章的生字、生词有哪些”的占43.0%;经常问自己“这篇文章的结构是如何安排的(或文章可以分几段)”的占42.5%;读完课文后,经常一边读课文一边问自己“整篇文章我读懂了吗”的占32.1%;读课文之前,根据文章的题目,经常问自己“对于这类文章,我以前读过吗”的占31.4%。可见,语文阅读理解背景下小学生更善于提出指向阅读材料的问题。

3.小学生提出问题的主要方式为“读后提”和“读时提”。

调查数据显示,读课文时,以哪种方式向自己提问题,回答“读完整篇文章后,再提问题”(读后提问题)的占69.4%,“一边读文章,一边提问题”(读时提问题)的占55.2%,“一看到文章的题目就提问题”(读前提问题)的占39.6%。可见,在语文阅读理解过程中小学生常用的自我提问方式是:“读后提”和“读时提”。

4.“与同学一起讨论”是小学生解决问题的首选方式。

调查数据表明,在读课文时,与同学一起讨论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的占52.3%,自己独立思考的占31.1%,向老师请教的占13.5%,其他占3.1%。可见,“与同学一起讨论”是小学生首选的问题解决方式。

5.七成多小学生认同“好问题”的“启发性”和“综合性”评价标准。

调查结果表明,在读课文时,认为能促进对课文内容深入思考的问题是好问题的占 77.2%,认为能反映课文重要观点的问题是好问题的占73.6%,认为能体现个人独特看法的问题是好问题占42.0%。可见,小学生对“好问题”具有“启发性”和“综合性”这两条评价标准的认同度较高,而对“好问题”具有“新颖性”这一标准的认同度不高。这也表明,语文阅读理解过程中小学生自我提问的创新意识较差,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6.六成多小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有困难,其首要原因是不清楚“好问题”的评价标准。

调查数据显示,读课文时,独立发现问题有很大困难的占3.1%,有一些困难的占62.2%,几乎没有困难的占34.7%。在读课文时,自己难以发现问题的主要原因,认为自己不知道提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的占58.0%,不知道提出问题的方法与步骤的占35.2%,认为自己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占34.2%,没有充分的阅读时间的占28.5%,阅读材料没有吸引力的占22.8%,认为自己提问没有必要的占13.5%,自己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的占4.7%,其他的占2.6%。可见,六成多小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时难以提出问题,其首要原因是不知道“好问题”的评价标准。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改善小学生自我提问的对策与建议

1.转变教师对学生自我提问的认识,激发小学生自我提问的心理动力。

教师对待学生提问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在预习课文时,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占36.8%,有时要求的占55.4%,从不要求的占7.8%。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六成多的小学生认为教师对他们自我提问缺乏明确的要求。这表明,大部分教师并不重视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提问。因此,在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化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自我提问”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教师要积极营造宽松、自由、安全的提问氛围,激发学生自我提问的心理动力,打开学生不愿意和不敢自己提出问题的心结。

2.提升教师课堂提问能力,为小学生自我提问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学生需要通过模仿成人榜样,以及通过聆听教师对所要采取的步骤、需要遵循的规则或采用的策略的解释而学习如何提出更好的问题。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对学生自我提问具有榜样示范作用。提升课堂提问能力的最基本策略就是教师要构建有效问题。教师提出有效问题要注意:(1)初始问题要具备三要素。初始问题即教师最初提出的问题,将引导性词干、特定的认知操作、内外情境这三个要素放在一起,教师就可以建构出有效的初始问题。(2)后续问题要关注学生回答的品质。后续问题出现在初始问题的一问一答之后,未能获得满意答案时教师又提出的问题,评估学生后续问题的标准有:清晰性、精确性、适当性、确切性、支持性、复杂性、原创性。(3)问题的措词要简洁、清晰。教师提出问题的语言要避免冗长和使用模糊的语言。

3.加强教师对学生自我提问的指导,提高小学生自我提问能力。

一是帮助学生掌握评价“好问题”的基本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好问题”对学生自我提问具有示范性和引导性,是学生对“好问题”间接体悟的过程;而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则是学生对“好问题”直接体悟的过程。首先,教师要认真倾听、平等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善于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提出自己所发现的问题,特别是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新颖性问题;其次,让学生自己先归纳一下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是好问题,并说出理由,接着,小组讨论“好问题”的评价标准;最后,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由教师和全班学生一起来归纳出“好问题”的评价标准。

二是帮助学生掌握提出指向阅读过程问题的具体方法。根据问题的指向不同,小学生自我提问的问题类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向阅读材料的问题,如,“这篇文章的结构是如何安排的”等;一类是指向阅读过程的问题,如,“我的注意力集中在阅读内容上了吗”等。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前一种问题提出的指导,对后一种问题提出的指导重视不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调节检查单”和“元认知聚焦策略”,指导学生提出指向阅读过程的问题(见文后表1、表2)。

采用“调节检查单”的优点在于,按照这个检查单,学生在阅读之前、之中和之后都不断向自己提出问题,而提出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调节阅读活动的过程。要让学生在每一次的阅读活动中,都使用这一整套通用性的问题来检验和调节自己的阅读过程。这样多次的训练之后,学生就能够自动监控其阅读过程。

表1 调节检查单

运用“元认知聚焦”的优点在于,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阅读时提出这些问题的原因,使提出的问题更具思考价值。当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文章联系起来时,学生就要想想该使用什么理解策略。

注:本研究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语文阅读理解情景下小学生自我提问能力的研究》(课题编号:ZZZ022)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指向课文小学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背课文的小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背课文
我是小学生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