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燕华 胡英娥
(1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南昌330029;2江西省人民医院南门诊部 南昌330046)
痔疮术后便秘是肛肠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手术的创伤引起结肠功能迟缓,传输粪便功能下降而导致。临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便困难、肛周水肿、排便不尽感,影响伤口愈合。传统治疗大多数采用开塞露肛门给药,但效果不佳。本院结合患者的情况,采用术后第1天排便前用1:2:3溶液200mL不保留灌肠减轻痔疮患者术后排便困难、疼痛、水肿、排便恐惧等症状,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本院确诊为重度环状混合痔并行手术的患者100例,术式均为外剥内扎,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术式、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术后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操作前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告诉患者术后排便困难、疼痛水肿产生的原因及治疗目的、治疗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使其有心理准备,并知情同意接受治疗与护理。患者均取左侧卧位,遵医嘱取无菌瓶装配制好的1:2:3溶液[1]200mL,按输液法连接输液器,将输液器下段的过滤器及针头部分去掉,接16号一次性无球囊导尿管,排尽管内空气后关闭调速器,润滑导尿管前端25~35cm,插管达乙状结肠,灌肠压力以输液瓶最低面距肛门40~60cm 为宜[2],调节滴速为 80~100 滴 /min。有便意感时嘱患者作深呼吸,相对减慢流速,灌入总量200mL以内。灌肠液滴完休息2min后改为平卧位,协助病人轻压下腹,逆时按摩10次,嘱病人尽量静卧,5~10min后方可离床活动。
1.2.2 对照组 患者取左侧卧位,润滑剂涂于开塞露管前端,操作护士左手持无菌纱布,以充分暴露肛门,右手将开塞露前端塞入肛门,一次性挤压给药,每次用2支开塞露。给药后同样嘱患者尽量延长药物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一般为5~10min。
1.3 观察指标 排便时有无肛门水肿,病人住院时间。护士每天换药时观察肛周伤口是否平整,有无水泡。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
见表1~表3。
表1 两组排便通畅及疼痛发生率比较 例
表2 两组病人满意度和护士接受程度比较 例(%)_
表3 两组病人住院时间比较 (±S)d
表3 两组病人住院时间比较 (±S)d
注:两组住院时间比较,P<0.05。
组别 n 住院时间观察组 50 14.67±6.70对照组 50 18.62±11.80
痔疮术后便秘的原因有:(1)由于手术创伤引起结肠功能迟缓,传输粪便功能下降而导致。(2)术后病人精神紧张,恐惧进食、排便。(3)心理因素:怕排便挣裂伤口。痔疮术后疼痛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神经性:齿状线以下的肛管组织由躯体神经支配,痛觉敏锐,手术创伤可产生剧痛。(2)炎症性:肛门术后,炎症细胞(如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作用于致敏的肛周神经末梢而发生敏感化反应[3],使正常时不至于引起疼痛的低强度刺激也可致痛。(3)肌肉性:肛门括约肌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疼痛、水肿。(4)个体因素:疼痛加重病人恐惧心理。
由于开塞露管径短,质地较硬,容积小,达不到乙状结肠,不能有效促进肠蠕动,达不到治疗效果。而患者术后第1天排便前采用1:2:3溶液不保留灌肠,既体现科学性,又体现人文性,也充分考虑到患者的感受,减轻了患者排便困难、疼痛、水肿及排便恐惧,利于伤口的修复。
[1]余爱珍.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39-142
[2]徐火枝,吴杰.一种新的清洁灌肠卧位及其应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0):36
[3]胡捷.肛门病术后镇痛新概念[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4,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