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地区杏鲍菇引种比较试验

2010-05-05 05:12:52安冬
上海蔬菜 2010年2期
关键词:长势菌丝生物学

安冬

(辽宁省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116036)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近年来栽培较多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珍稀食用菌,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为筛选出适宜在辽南地区种植的杏鲍菇优势品种,我们引进了5个杏鲍菇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杏鲍菇1号,杏鲍菇2号,杏鲍菇528,杏鲍菇AA,杏鲍菇 511。

1.2 试验方法

1.2.1 菌丝体生长速度和长势分析 用打孔器切取直径为0.5cm的同龄菌株接种于加富PDA平板培养基的中部,在23~25℃培养,测定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并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包括菌丝颜色、长势等)。每组重复3次,取平均值。

1.2.2 子实体生物学性状测定 选用规格为17cm×33cm×0.04cm聚乙烯栽培袋。栽培料配方为棉籽壳78%、麸皮20%、石膏1%、石灰1%,含水量60%,常压灭菌10h后,无菌接种。每个菌株设置100袋生产棒,重复3次。栽培袋于8月中下旬接种,菌丝培养温度20~25℃;10月中旬开始出菇采收,出菇期间温度控制在12~16℃、空气相对湿度80%~90%。采收后测定菌株子实体产量、计算生物学效率,并对每个子实体随机取样,观察其个体形态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杏鲍茹菌株菌丝生长速率

由表1可知,不同杏鲍菇菌株菌丝的生长速率不同,其中以杏鲍菇AA菌丝平均生长速率最快,为3.52mm/d,其次为杏鲍菇511,为3.18mm/d,再次分别是杏鲍菇2号的2.65mm/d和杏鲍菇528的2.53mm/d,杏鲍菇1号菌丝生长速率最慢,为2.48mm/d。经方差分析表明,杏鲍菇AA与杏鲍菇511的生长速率差异达显著水平。

表1 不同杏鲍菇菌株菌丝生长速率

2.2 不同杏鲍茹菌株菌丝体长势

由表2可知,杏鲍茹511和杏鲍菇AA长势最好,表现为菌丝浓密且粗壮,颜色洁白;其次为杏鲍菇2号及杏鲍菇528,菌丝生长浓密,颜色洁白及较洁白;杏鲍菇1号的长势最弱,菌丝较密,颜色较白。

表2 不同杏鲍菇菌株菌丝生长情况

2.3 生物学效率比较

由表3可知,杏鲍菇AA的生物学效率最高,平均效率达84.8%,其次为杏鲍菇511,为76.3%,杏鲍菇1号生物学效率最低,只有60.8%。经方差分析表明,杏鲍菇AA与杏鲍菇1号的平均生物学效率差异达显著水平。

表3 不同杏鲍菇菌株生物学效率比较

2.4 满袋时间及菇形产量比较

由表4可以看出,菌丝长满生产棒所用时间最短的为杏鲍菇AA,仅需28d,杏鲍菇1号用时较长,需35d。这5个品种的菌柄颜色均为白色,杏鲍菇1号略灰。杏鲍菇AA及杏鲍菇528的菌盖颜色为灰色,其余3个品种菌盖颜色稍浅,为浅灰色。杏鲍菇1号为圆柱形,杏鲍菇2号和杏鲍菇511为保龄球形,而杏鲍菇528及杏鲍菇AA为鼓形。杏鲍菇AA的平均产量最高,达248.1g/袋,其次为杏鲍菇511,为223.4g/袋,杏鲍菇2号平均产量与之相近,为214.5g/袋,杏鲍菇1号及杏鲍菇528产量均低于200g/袋,分别为190.4g/袋和187.8g/袋。个体平均鲜重杏鲍菇AA最高,为151.3g,其次为杏鲍菇511,平均鲜重111g,然后是杏鲍菇2号,为97.3g,杏鲍菇528鲜重最低,为86.6g。

表4 不同杏鲍菇菌株满袋时间、菇形及个体平均鲜重

3 讨论

3.1 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AA及杏鲍菇511表现较好,其中尤其以杏鲍菇AA表现最好,适合在辽南地区栽培、生产,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3.2 从数据可以看出,杏鲍菇平均生长速率、生物学效率、产量、个体鲜重及长势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如生物学效率与平均产量正相关。可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取得大量数据拟建杏鲍菇生长数学模型,对杏鲍菇研究有一定利用价值。

3.3 5个参试菌株的栽培性状及产量存在一定差异。利用菌株之间的差异进行杏鲍菇杂交育种,可得到子实体产量和单菇重均优于亲本的杂交后代菌株。因此可对杏鲍菇菌株杂交育种,以选育出更适合本地栽培的杂交杏鲍菇品种。

猜你喜欢
长势菌丝生物学
结瓜盛期“歇茬” 恢复长势有“方”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山西270多万公顷秋粮长势良好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32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新型抗菌肽菌丝霉素纯化工艺研究
广东饲料(2016年5期)2016-12-01 03: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