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半结肠癌 81例发病特点分析

2010-05-02 11:35:24王思平刘玉林钱苏萍
实用癌症杂志 2010年4期
关键词:分化腺癌大肠癌年份

王思平 刘玉林 朱 艳 钱苏萍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流行病学上呈明显右移趋势[1]。为探讨右半结肠癌患者的发病特点,我们对本院 2000年 1月~2009年 12月肠镜室检出的右半结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近年来右半结肠癌患者的变化趋势。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 1月 ~2009年 12月,我院肠镜室共检出右半结肠癌患者 81例(均经病理活检或手术证实),其中 2000年 1月 ~2004年 12月共检出右半结肠癌患者 25例,其中男性 17例,女性 8例,年龄 21~ 80岁,平均 55.4岁;2005年 1月 ~ 2009年 12月共检出右半结肠癌患者 56例,其中男性 24例,女性 32例,年龄 18~91岁,平均 57.3岁。

1.2 方法

采用 Olympus CF-104电子纤维肠镜。检查中发现病灶后,如无狭窄,镜身可以通过,则继续进镜达末端回肠。对肠腔狭窄患者,以到达病灶所在部位为准。

1.3 评判方法

右半结肠解剖[2]:由肠系膜上动脉所供应的结肠为右半结肠,包含盲肠、升结肠、肝曲、横结肠。结肠癌病理组织类型: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腺鳞癌;鳞形细胞癌。根据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χ2)分割法。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组、不同年份右半结肠癌发病部位分布

2000~2004年男:女为 17∶8,2005~2009年男:女为 24∶32,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P<0.05),表明右半结肠癌女性发病率快于男性。2000~2004年右半结肠癌各部位发病率依次为升结肠 36.0%(9/25)、盲肠 28.0%(7/25)、肝曲 24.0%(6/25)、横结肠 12.0%(3/25)。 2005~2009年右半结肠癌各部位发病率依次为升结肠 41.1%(23/56)、盲肠26.8%(15/56)、肝曲 21.4%(12/56)、横结肠 10.7%(6/56)。前后 5年比较,唯有升结肠癌后 5年发病率明显升高,表明右半结肠癌发病向升结肠集中,见表 1。

2.2 不同年龄组、不同年份右半结肠癌发病部位分布

≤35岁的青年人、35~60岁中年人右半结肠癌前、后 5年发病率对比呈下降趋势。大于 60岁的老年人前、后 5年对比发病率明显上升。表明右半结肠癌发病率上升主要由老年患者增多引起,见表 2。

表1 81例不同性别组、右半结肠癌发病部位分布(例)

表2 81例不同年龄、不同年份组右半结肠癌发病部位分布(例,%)

2.3 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不同年份右半结肠癌发病部位分布

前 5年乳头状腺癌、高分化及中分化腺癌等低度恶性癌共计 15例,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等高度恶性癌共计 10例,占 40.0%。后 5年乳头状腺癌、高分化及中分化腺癌等低度恶性癌共计 46例,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等高度恶性癌共计 10例,占 17.9%。前后 5年比较,右半结肠癌高恶性度比例呈下降趋势(χ2=4.56,P<0.05),见表 3。

表3 81例不同年龄、不同年份、不同组织类型组右半结肠癌发病部位分布(例)

3 讨论

3.1 右半结肠癌发病的年份差异

据报道[3]:20世纪 90年代与 80年代比较右半结肠癌在所有大肠癌中所占比例升高了 4.3%。另据报道[4]:2004~2006年时间段右半结肠癌所占比例较 1998~2000年时间段上升了84%。本组 81例右半结肠癌 2000~2004年检出 25例,检出率为 1.38%。2005~2009年检出 56例,检出率 2.25%。两相比较,差异明显(χ2=4.21,P<0.05),表明右半结肠癌发病率随年份增长呈上升趋势。右半结肠癌发病率上升的原因可能为:①由于电视、电脑、私家汽车的广泛普及。现代人除了睡之外,绝大部分时间处于坐的姿势。据郑树等报道[5]:喜坐、能量摄入过多,身高体重指数下降等为结肠癌的危险因素。②生活条件改善,雪碧等各种含糖饮料代替饮水,致胆结石形成、胆囊切除患者的增多,而胆囊切除则易增加女性患者右半结肠癌发生机会。③老年社会的出现可以导致右半结肠微卫星的不稳定,从而引起右半结肠癌发病率的升高[5]。④现代社会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糖尿病等患者增多。据 Gonzalez等认为[6]:具有 5种病理状态(充血性心衰、脑血管疾病、慢性肺病、消化性溃疡和糖尿病)的患者增加 28%患右半结肠癌机会。

3.2 右半结肠癌发病的部位差异

由于右半结肠各段解剖、功能及肠腔内微环境不同,致右半结肠各部癌发病率不同。本组前后 5年比较,各部位发病率次序未变,但升结肠后 5年发病率明显升高。表明右半结肠癌发病率上升,主要为升结肠发病率增加。有向升结肠集中趋势。升结肠癌发病率增加的原因可能为升结肠相对固定,蠕动波小,不成形粪便停留升结肠时间相对较长,致癌因素接触升结肠黏膜时间较长。

3.3 右半结肠癌发病的性别差异

本组资料表明右半结肠癌女性发病率快于男性。分析原因可能为:①现代女性家务劳动更多地被保姆、家电,家庭主男等代替,更热衷于电视连续剧、麻将、QQ聊天等长时间姑坐的行为。而喜坐为右半结肠癌发病率高的危险因素[5]。②苏州地区进入老年社会且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

3.4 右半结肠癌发病的年龄差异

本组前 5年右半结肠癌,平均年龄 55.4岁。后 5年平均年龄 57.3岁。提示右半结肠癌平均发病年龄呈增大趋势。此可能与人口老龄化社会平均寿命延长有关。本组≤35岁的青年人右半结肠癌前 5年发病率(16.0%)对比后 5年(7.14%),呈明显下降趋势。35~60岁的中年人前 5年发病率(32.0%)对比后 5年(30.4%)略呈下降趋势。而大于 60岁的老年人前后5年对比发病率明显上升。表明右半结肠癌发病率上升主要由老年患者增多引起。

3.5 右半结肠癌发病的病理组织类型差异

本组前 5年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等高度恶性癌发生率较后 5年高,表明右半结肠癌高恶性度比例呈下降趋势(χ2=4.56,P<0.05)。

总之,探讨出右半结肠癌可能的发病特点,可以为右半结肠癌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1] 许岸高,姜 泊,钟旭辉,等.广东地区近 20年大肠癌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J〕.中华医学杂志,2006,1(4):272.

[2]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 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142.

[3] 李 民,顾 晋.中国结直肠癌 20年来发病模式的变化趋势〔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4,7(3):214.

[4] 钱 俊,李德川,楼荣灿,等.浙江省近 9年大肠癌临床特征分析研究〔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7,4(34):91.

[5] 郑 树,蔡善荣.中国大肠癌的病因学及人群防治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4,1(26):1.

[6] Gonzalez EC,Roetzheim RG,Ferrante JM,et al.Predictors of proximal vs.distal colorectal cancers〔J〕.DisColon Rectum,2001,44(2):251.

猜你喜欢
分化腺癌大肠癌年份
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分析
结直肠癌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特殊的一年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2018年第3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什么是闰年?
一样的年份
科学启蒙(2016年5期)2016-05-10 11:50:30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中外医疗(2015年18期)2016-01-04 06:51:52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