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2010-04-29 00:44郑新生
国际人才交流 2010年5期
关键词:首都师范大学欧阳逻辑

郑新生

欧阳中石是享誉学术界和书法界的著名学者。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学术研究。主持和独立编写的著作几十种,可谓著述颇丰,桃李满天下。

“中国要强国必先要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国家;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没有先进的文化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3月14日,欧阳中石教授在他的书房,向我们谈到了他参加刚刚结束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有关教育和文化的阐述是他感兴趣的话题,还生动有趣地介绍了他的执教生涯、四句人生感言和他的新书《文化漫谭》等。我们感到他确实是一位“与时俱进”的老人。

执教生涯

欧阳中石是享誉学术界和书法界的著名学者。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学术研究,主持和独立编写的著作几十种,可谓著作颇丰,桃李满天下。

1928年,欧阳中石出生在山东省泰安市。1948年读完高中,在济南的一所小学执教,两年里,小学六个年级的课他都有所接触。1950年他考入辅仁大学,第二年又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修逻辑。大学毕业后他便投身到了教学的第一线。先后在北京通县师范、通县二中、北京一七一中学教书,以后又到师范学院即现在的首都师范大学。直到今天,他还一直工作在教学岗位上。

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对逻辑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探索从未中断。改革开放后,欧阳中石曾作过一项中学语文的改革实验,实验的结果,初三学生参加了高考,高考成绩连续几年都超过高中毕业生。

1980年他来到首都师范大学,深入进行逻辑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编了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的教科书《逻辑》,还参与了《中国逻辑思想史》和五卷本的《中国逻辑史》中部分章节的写作。

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起他曾在多所大学担任了逻辑课的教学。在首师大,他的工作也还是担任着学科教育和逻辑两课的教学工作。80年代初,北京成立了两个函授大学:逻辑和语言函授大学,第一期招了20多万人,欧阳中石担任逻辑专业教研室主任;中国书法函授大学,第一期招了25万人,欧阳中石担任书法部主任,后又兼任副校长。其中关于书法部分的各种教材,都是由他设计、部署、安排、主编而成的。

从1985年起,欧阳中石主要转向书法教育和研究。他先后在首都师范大学招收了大专班、本科、硕士、留学生。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首都师范大学设立美术学专业(书法方向)博士授权点,欧阳中石担任导师。1998年,国家人事部批准首都师范大学招收书法博士后研究人员,由欧阳中石主持。多年来,欧阳中石指导了50多位书法博士生和博士后。

欧阳中石是书法大家,兼通戏剧、诗词、绘画等艺术,却非常谦和,自称是“教书匠”。至今,他仍是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博士生和书法博士后导师,并任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他也是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画院研究院院务委员,及许多大学的兼职教授。欧阳中石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2002年获“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特别贡献奖”,其所在的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获“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

欧阳中石认为中国书法是闪烁的中华文化的绚丽光环,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绚丽光环。他的书法艺术各体兼通,而行书为最,以东晋书风为宗,博采周金汉石、碑刻的契机,形成自己飘逸而沉稳、刚健而温润、灵动而厚实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代表作有:行书《中石夜读词钞》、《中石钞读清照词》;小楷《老子道德经》木简本、章草本;楷书《朱子冶家格言》、《中石书古文辞》等。他主编或撰写的著作还有:《书法与中国文化》、《艺术概论》,《中国书法史鉴》、《书法教程》、《中国的书法》及《参考资料》、《章草便检》、《章草字典》、《学书津梁丛书》(六册)等,在有关学科领域都有重要的影响。

人生感悟

上世纪40年代初,欧阳中石在济南读初中时有幸结识奚啸伯并学了不少戏。奚啸伯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知识渊博,学问深厚,平日喜结交教授、作家、画家、音乐家等文化人。欧阳中石曾以“清新雅致、委婉细腻”八个字高度概括奚啸伯的艺术风格。1948年,老师欲让他下海唱戏,可父亲一定要让他考大学。奚先生通情达理,说:“你先去考大学,考上更好;若考不取,再下海也不迟。”后来欧阳中石考上了大学,搁置了从事京剧工作的道路,但在理论的研究上他并没有因此而止。奚先生对艺术的最大贡献是“给程式以生命”。他认为戏曲必须有固定的程式,关键是怎样来处理程式、运用程式,程式一旦有了生命,就能够表达人物的心声。欧阳中石认为奚先生这一观点,不光可以用来衡量京剧,而且在所有艺术范畴中来看,可称得上是一个艺术的真谛。

欧阳中石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认为“见”不高,“识”视野不可能广。为了丰富、提高自己,他尽可能广、深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使自己充分去感受世界,认识世界,以便为自己在灵感上积累更多的实力,创造更多的条件。

欧阳中石用四句话概括了他人生的活法:“少无大志、见异思迁,不务‘正业、无家可归。”这体现了他修学好古、谦逊做人的境界。

“少无大志”——从小就没有任何想法,将来成个什么人物,一切都没有想法,这个学期就说这个学期的,明年再说明年的。

“见异思迂”——见什么就喜欢什么,兴趣特别广泛。从城市到农村觉得新鲜,再从农村到城市还觉得新鲜;从初中到高中也觉得新鲜;到处都能找到他喜爱的东西。

“不务‘正业”——其实他喜欢的都是正业,只是说不是他所一直学的业务。教着这书又要教那书,唱着戏又喜欢写字、打球,学的逻辑却教数学,又教语文、美术、化学。他自己认为是不务正业,而对于社会来说都是正业。

“无家可归”——不是他没有一个温暖的家,而是说他这个人到底是干什么的,干的是哪一家呢?

去年,欧阳中石的思维重点,转向了“汉字”问题。他说书法就是书写汉字,书法要放在文化大背景中来思考。他已经到了这样的年纪,一点也没有懈怠,仍然又要转向新课题的研究,还像年轻人一样,让人感到敬佩。

欧阳中石认为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直接的方法是语言。语言是一种声音符号的传达,方便、简捷,但有时间、空间的限制。记下来成为文字,就突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西方的语言在历史上为人类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用声音来使世界达成共识,也的确有较大的困难。他在这里做了一个设想:如果在人世间,有一种符号,不管中国人、外国人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哪怕是听不懂,而在意义上一看就能明白。那将是人类共同

的追求。

他说,我们祖先创造的汉字就是这样的符号,简明、深刻、丰富。优美的中国汉字应当是我们向世界奉献的一份“珍贵”厚礼。我们的语言文字专家们已经做出很多的研究,有了丰富的成果。我们要在他们的指导下做进一步的整理,使世界的朋友们认识到汉字的优越,通过它使我们得到更多的沟通,这应该是我们一件历史性的全人类性的任务。

欧阳中石以“水墨”的精神感受着艺术的自由,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他静默不张扬,远离喧闹,但他写出的字的文化含量充满了浓郁和潇洒。

欧阳中石喜欢书法更爱中国文化。欧阳中石的名字与“石”结下了终生之缘;人们常常喜欢用石头来形容美好的事物,也就是说人与石头有着特殊的机缘和情缘。为了弘扬中华石文化,欧阳中石为推动赏石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对中华石文化在历史上、美学上、古今奇石的艺术价值以及在石刻、石雕、奇石产地、命名、开采、加工、保养等方面,都很有研究。

年已八旬多的欧阳中石说自己是“不知老之已至”。他还认为60岁左右正好是各方面相当成熟的时候,社会应该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他们快乐地“转台”。欧阳中石他自己正在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和平台,不断延续他的梦想和事业。

文化漫谭

在国际交流方面,欧阳先生为中华民族艺术的推广作了很多努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接收了来自日本、韩国的书法进修生、研究生,接待外国留学生来访学的更是不计其数。1995年,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一套世界各国艺术丛书,介绍中国书法分册即由欧阳中石主持编辑。这部数万言的专著翻译出版后,获得美国学术界的赞扬,并被评为美国出版协会学术奖。他曾多次赴香港、澳门、日本等地访问。他认为人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在社会上,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形成历史;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又同在一个地球上,相互间一定要有所沟通。

近日阅读了欧阳中石的新书Ⅸ文化漫谭》,感到欧阳中石对文化全人类性的问题有很深刻的见解。他认为当今文化进入更深入的交流和融合。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在向美好、和谐追求着,创造出灿烂文化的明天。所以这样的文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记录”,一种能力是“交流”。因为文化是历史的又是全人类共有的,所以必须看到它的历史传承,必须看到它与四周的交流关系。正如欧阳中石所说的,在人类文化之林,中华儿女拥有至少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非常珍贵的文化结晶。从先秦而下,她没有停止过新内容的成长。无论汉魏六朝,隋唐宋元明清,以至近代、当代,都是在原来固有的文化之外,又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增加了一大部分文化的积累。特别是在明之后,域外而来的“洋”文化不断涌入,又使我们增添一部分外来文化。固有的与外来的,都在人类文化的大系统中,互不相碍,和谐共存,互相补充。

欧阳中石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把蕴藏在个人身心的思想感情化作了一种有形有式、有声有歌、有节奏、有韵律、有神采、有极大震撼力和浓重感情的结晶体。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把“字”、“文”、“书”三位一体地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上述境界;如果只是单独地看,就不全面,不完整。

欧阳中石建议:为了达到不同文化族群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更好地实现全人类的文化理想,我们应该重视实施跨越学科的文化教育,让人类能够更好地在多元文化中成长。他认为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进一步重视对文化的研究,尤其是加强对文化具有全人类性问题的研究。

“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欧阳中石娓娓道及的关于“文化”的思考,是一位学者睿智而深邃的求索;又是一位长者以他深厚的格物致知的学识给人们以意味深长的启迪。

猜你喜欢
首都师范大学欧阳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首都师范大学
Positive unlabel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multi-granularity linguistic information①
逻辑
创新的逻辑
我家的健忘老妈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依依送别欧阳鹤先生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