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资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最可宝贵的资源,人才交流是国际科技合作的最重要内容。随着科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吸引急需的尖端人才、创新型人才为我所用,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已成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和优秀外籍科技专家参与我国的科技工作,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09年,已有61位著名外籍专家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更为可喜的是,一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学成归国,已成为我国科技领域的重要生力军。据初步统计,我国留学回国人员已占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的72%,“两院”院士的80.5%。2006年自然科学奖的67%、科学技术发明奖的40%、科技进步奖的30%的第一完成人都是留学回国人员。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入,不仅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拓宽了我们的科研视野,引进来先进的思想方法和管理理念。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理念的交流和碰撞。历史经验表明,频繁的文化交流和激烈的文化碰撞是促进先进思想传播、催生新观念的加速器。美国以多元文化为立国之基,积极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成为孕育创新的沃土。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爱因斯坦、奥本海默等一批世界顶级科学家汇集美国,世界的科技中心转移到美国,大大推动了当代科技的发展。进入新世纪,面对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公共健康等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世界科技界呈现科学研究大合作、多元文化大碰撞和技术创新大发展的趋势。学科交叉和文化融合趋势的深入发展,孕育着新的创新思路和创新火花。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把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吸收和借鉴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文明成果。
在人才交流上,要有长远的眼光。一方面我们要着力创造环境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要推动本国人才到国际大舞台上锻炼成长。青年人才的成长需要接受多元化的文化熏陶。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相互共事、共同启发,青年人才将会更快地成长。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等老一辈科学家早年都曾留学海外,回国后为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一代科学大师。随着我国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我国已初步具备与各国在高水平、深层次上平等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实力和条件。今后,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拓宽渠道,让更多的青年人走出去,到新天地去学习历练,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社会,一定是群英荟萃、百舸争流的社会。我们要以更大的胸怀、更广的视野,进一步优化有利于人才辈出的制度和环境,不拘一格大胆引进和使用优秀科技人才,鼓励人才的双向流动,形成开放条件下人才良性循环的大好局面。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国家一定会培养和造就一批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也会成为一个吸收国际著名科学家和创新创业人才的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