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出国培训

2010-04-29 00:44:03闭良干
国际人才交流 2010年7期
关键词:苏联

闭良干

新中国初期的党政干部出国参观学习培训,虽然由于历史局限,也受了苏联的一些今天看起来并不算成功的做法的消极影响,但它使干部们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学习到许多宝贵的经验,对以后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

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干部出国培训工作,早在解放战争顺利进行之际,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对出国培训工作作出决策和部署,希望通过外派干部到苏联参观学习,培养“管理国家与管理经济”的骨干和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干部出国学习培训文件出台,各类工作参观团陆续赴苏学习,对后来中国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的战略决策和中央领导率先垂范

1949年6月26日~8月14日,刘少奇在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莫斯科时,代表党中央给苏共中央斯大林的报告和信件中提出:“我们长期处在乡村的游击战争的环境中,对外面的事情知道的很少。现在要来管理一个如此大的国家及进行经济建设与进行外交活动,我们还需要学习很多东西,在这方面,联共给予我们的指示和帮助,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迫切地需要这种指示和帮助。”除了请苏联派专家到中国和接受中国的留学、实习人员之外,“我们想派一些各方面负责工作的同志来苏联作学习性质的短期参观,时间三四个月,一方面亲自参观,一方面听一些讲演与谈话。这也是提高我们干部学习管理国家与管理经济的办法之一。”斯大林在相关文字后批注了一个“好”字,以表示对中共这一决策的赞赏。7月25日,毛泽东在给刘少奇转斯大林的电报中,以最高领导人身份进一步申明:“我们同意派一些同志到苏联去参观,以便在那里看一看和进行学习,并获取经验。参观可以现在就开始进行。”斯大林给予肯定的回应。

刘少奇一行除了与苏共中央斯大林就国际形势、新中国将要采取的内政外交政策商谈外,还访问了苏联的许多政府部门和部分工厂农庄,与相关部门首长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交谈,了解苏联党政机构和工会、青年团等群众团体的设置及其运作情况、经验。

毛泽东于1949年12月16日~1950年2月17日访问苏联时,表示在苏联期间“打算访问苏联的几个地方和城市,以便更加了解苏维埃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建设。”除就两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问题与斯大林会谈之外,他到列宁格勒,参观了基洛夫机器厂,他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在莫斯科参观了汽车和飞机制造厂、集体农庄,在离开莫斯科回国途中,相继参观了机器制造厂、联合电力和热电厂、斯维尔德洛夫大学、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枪炮制造厂、车站新型调度室、联合收割机制造厂、茶叶加工厂、幼儿园。

毛泽东每次参观,都十分兴奋,看得那么认真、仔细,不断地向苏方负责人询问,同时还联系中国的实际进行思索。他对随访人员说:我国“要先建汽车制造厂、然后建立拖拉机厂、然后再建立坦克制造厂、飞机制造厂”。联合收割机“在中国只有在东北、华北地区可以用,江南水田难以适用”,苏联“集体农庄机械化程度很高,大面积生产很有气魄。但给我个印象,亩产量并不高”,“原因不是管理问题就是肥料问题。”希望对比加拿大的情况加以研究。1950年3月3日,他回到沈阳,在东北高级干部会议上说:他们的历史鼓励了我们。苏联的历史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经验,我们可以用他们的经验,很快地发展起来。”

第一个干部出国学习培训文件出台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地方和部门,如天津市委曾于1949年10月28日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批准天津市拟组织20余名工程师去苏联参观。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刘少奇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立即进行部署。

刘少奇于11月2日代中共中央拟电致各中央局、分局、前委,指出:“为了学习苏联国家组织与建设工作的各项经验,以便能更快地使我们各项工作做好,目前即可组织若干必要的参观团到苏联去作短期的参观与学习。”为此,中央的电报对组团程序、团员条件、在苏联参观和学习的时间及组织领导等做出了几项明确规定:

一、“政府各经济部门、各群众团体、各文化学术机关在有必要与可能的条件下,可以申请组织参观团。各政府机关的参观团,须向政务院申请批准,各群众团体及文化学术机关的参观团,须向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申请同意,并经政务院及中苏友协总会取得苏联同意之后,方得组织。”

二、“所有去苏参观团,必须由有经验与有学识的和忠实可靠的人组成之,并须有负责的干部为领导。每团人数最多不得超过30#k,并须找到两个以上熟练的与可靠的翻译员。党外的进步分子与诚实的中间分子可以吸收其加入参观团。”

三、“去苏参观团一般由各部门各团体的中央机关组织,吸收各地方干部参加,但有必要时亦得由地方机关组织之。所有由地方机关组织之参观团,在关内者均须到北京集合,由政务院或中苏友协总会审查合格,在东北者均须由东北人民政府或中苏友好协会东北总分会审查合格,并受领任务及其他注意事项,方可出发。”

四、“一切去苏参观团一般需要四个月时间,即来回一个月(笔者注:当时坐火车费时),参观一个月,听讲两个月。个别工厂或机关的参观团,研究实习三四个月亦已足够。因此,一个参观团到苏联去,主要地只应研究学习一门知识,不要企图什么都学习。这些参观团回国后须忠实地没有错误地负责报告或写出所学得的知识。”

五、“各政府机关及各团体的党组和各地方党委应积极参与这些参观团的组成,慎重地挑选团员,并派可靠的与有经验的党员去领导这些参观团。在党内,中央指定中央组织部接洽有关去苏参观团的一切事务。”

工作参观团陆续赴苏学习

中央首次派出的是组织工作参观团。全团50多人,团长为张秀山(时任东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长),成员由5个中央局、中直机关及各省市的组织部门的干部抽调组成,配备了专职秘书和翻译。从1950年1月中旬开始,参观团在北京集中学习外事常识和国内外形势。2月11日,刘少奇、朱德(当时毛泽东、周恩来正在苏联访问不在国内)在中南海接见了参观团全体成员,并发表讲话。刘少奇强调:这是我党派出的第一个党的组织工作者代表团,主要任务是考察、学习苏联共产党各级组织是如何领导经济建设工作的,为我们党提供经验。朱德嘱咐:你们去后要好好学习苏联老大哥的经验,以借鉴和指导我们的工作。

参观团到达莫斯科后,由苏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库西宁亲自安排学习、参观、考察活动。在莫斯科的两个月,他们听取了20个报告和对6个问题的解答报告,考察访问了一些工厂、农场、区委、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与苏方进行了7 0多次座谈。报告和座谈的主题是苏共领导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做法,内容涵盖苏共中央组织机构、基层组织,党的组织与政府、企业、群众团体的关系,党的宣传工作以及苏联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苏方既介绍经验,也谈教训。随后他们到乌兹别克共和国、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参观、考察了1

个月。参观团于6月25日回到北京后,用1个多月的时间,认真校对记录,进行个人总结,并按问题分成几个小组,草拟考察工作总结提纲和报告。刘少奇于8月18日接见参观团全体成员,他说:你们送中央的报告,给我思想上以很大启发。实践总是走在思想、理论的前面,苏共的组织机构,在马恩列斯全集中找不到,它扩大了我们在组织工作方面的眼界。其中有些目前可采用,有些将来可采用,有些将来是否可采用还须研究。党设什么部应根据实际需要,如果生搬硬套即是教条主义。

接着,中央于1950年7月向苏联派出由周扬(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率领的宣传工作参观团;于1951年1月向苏联派出由陈少敏(时任中国纺织工会主席)率领的中国纺织工会参观团;于1952年4月向苏联派出由张林池(时任农业部副部长)率领的农业工作参观团。以后,派团到苏东国家参观学习培训工作进入常态运作。

新中国初期派出干部到苏联学习培训,是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严格操作的,其特点是中央极为重视,组织领导有力,派出计划、目的明确,严格挑选成员,对外国的东西既虚心学习又注意不生搬硬套,重在讲求实效,并不断加以总结改进。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任弼时曾批示:“以后派这类参观团或考察团以人数少而精(5人左右真能思考问题者)、研究问题少而专更为有益(并带好的翻译员)。”周恩来主持政务院会议,在听取张林池作关于《参观苏联农业建设情况的报告》时说:中国农业代表团是一个作风朴实、遵守纪律、不找麻烦、虚心向人家学习的好典型。建议今后所有的出国代表团都要有自己的明确任务,都要订出出国参观访问的具体计划,并在出国后作出汇报。这样,才容易学到苏联的先进经验。但是,学习不要生搬硬套,既不要保守,也不要急躁,要尽量不重复他们发展过程中的错误、缺点,少走弯路。有了他们的经验,我们应该走得快些。1953年4月24日,他在政务院会议讨论韦悫作的《对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文化教育考察报告》时说:出国参观访问,国家花的代价是很大的,因此,在国外学到了东西,不能自己知道就算了,而是需要作报告、写文章。写出文章,除《人民日报》外,还可登《光明日报》,登各种杂志。

新中国初期的党政干部出国参观学习培训,虽然由于历史局限,也受了苏联的一些今天看起来并不算成功的做法的消极影响,但它使干部们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学习到许多宝贵的经验,对以后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当时总结出的出国参观培训经验和共和国缔造者们的率先垂范,在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光芒。

济南引进4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6月2日下午,曾获加拿大华人高科技杰出人才奖的医疗仪器专家陈云权博士,在济南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陈云权博士只是济南市今年引进的4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之一。这40名创新创业人才中,有院士1人,博士、博士后36人。其中有海外工作学习、创业经历的35人,27人带着成果和资金来济创业,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这是济南市2009年推出的“百千万引才工程”和“5150引才计划”的一部分。济南市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引进万名创新创业人才,其中重点引进15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为此,济南市政府专门设立了规模为每年1亿元的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用于对引进人才的创业资助。今年春,济南市已组织了3个代表团赴欧洲、美加、日韩开展引才活动,成功举办了9场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恳谈会。并先后与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全法中国留学人员团体联合会、中国旅美科技协会等海外社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分别设立了法兰克福、巴黎、硅谷、纽约、多伦多、大阪等6个“中国济南海外人才联络处”。(来源:《大众日报》,2010年6月5日)

猜你喜欢
苏联
苏联1991年解体前的最后时光
中外文摘(2017年14期)2017-07-31 16:16:48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9
Voice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苏联联邦制的问题与缺陷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
秘密赴朝参战的苏联空军
军事历史(1998年1期)1998-08-21 05:53:42
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战略决策初探
军事历史(1992年6期)1992-08-15 06:25:10
苏联曾得到过中国的援助
军事历史(1992年2期)1992-01-18 0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