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团队知识共享过程与障碍因素研究

2010-04-26 09:07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武汉430079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6期
关键词:障碍因素接收者动机

●杨 斌,范 坤 (华中师范大学 信息管理系,武汉 430079)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工作过程的不断全球化和分散化,许多企业开始引进虚拟团队这种新的组织结构来应对动态的外部环境。虚拟团队是基于一定的任务集成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联接和协调手段的、临时性的、动态联盟形式的虚拟组织。虚拟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在地理位置上是彼此分散的,相互之间在工作上的合作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的。虚拟团队所拥有的知识是组织竞争优势的价值源泉。如果不能有效共享成员的知识,团队就不能充分运用这些知识,其价值也无法实现。

2 知识共享与虚拟团队知识共享

目前,学者对知识共享研究的角度不同,关于知识共享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Paul Hendriks认为知识共享就是一种知识沟通的过程,[1]也就是知识提供方与知识需求方之间的双向沟通活动。Catherine E.Con nelly认为知识共享是一个交换信息或辅助他人的行为集合,[2]也就是知识共享是一个自愿的过程。杨溢认为知识共享泛指知识所有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使知识从个体拥有向群体拥有的转变过程。[3]笔者认为知识共享是知识主体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沟通方式使其对方知识内化为自身知识的过程,并使自身知识得到扩充和增加。

虚拟团队是基于一定的任务集成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联接和协调手段的、临时性的、动态联盟形式的虚拟组织,是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在各成员之间进行的一种基于知识创新的双向互动行为过程,通过知识共享平台,在完成虚拟团队任务的同时,使各成员的知识存量和创新能力都得到增长和提高。虚拟团队的知识共享活动,本质上就是通过虚拟团队的知识共享平台使各成员知识转化为团队知识。

虚拟团队是一种任务型组织,其虚拟性、流动性和参与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虚拟团队知识共享过程必然有着区别于一般团队知识共享的特征。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与一般团队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1)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具有知识共享过程的多层次性。一般团队的知识共享主要功能是在团队组织内部,而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不仅在团队组织内部,更多的是在团队与团队之间。

(2)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具有知识共享媒介的虚拟性。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手段主要依托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并以这三大技术作为虚拟团队之间的连接手段。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是通过虚拟的知识共享平台来完成的,因此,共享媒介具有虚拟性。

(3)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具有知识共享主体的动力不足的问题。一般团队基本上不存在知识的过度共享问题,也就是说,一般团队只考虑由于知识共享不足导致的问题,都希望通过提高知识共享程度来提高组织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而虚拟团队是由多个独立团队组成的动态联盟,知识在虚拟团队中交流与共享的前提是虚拟团队成员必须在保护自己的核心知识和团队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的同时,也要参加与其他成员团队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以便使自身获得新的知识。也就是说,成员之间既存在共同利益,又存在各自不同的私有利益,这会导致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具有知识共享主体的动力不足。

(4)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具有知识转移的团队特性。虚拟团队的知识共享活动,本质上就是通过虚拟团队的知识共享平台使各成员知识转化为团队知识,这就使得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具有知识转移的团队特性。

(5)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具有知识共享不安全性。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的不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的主体之间多了一个虚拟的知识共享平台,这会给知识共享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带来不安全性。

以上这些特征使得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过程比一般意义的组织间知识共享更为复杂。

3 虚拟团队中知识共享的一般过程

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知识共享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对知识共享过程进行了探讨。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知识转化理论和知识沟通理论。Daven Port和Prusak(1998) 认为,知识共享存在两个方向的活动:即发出和接收。[4]Hendriks(1999)将知识共享过程划分为两个程序:即外化和内化。[1]安世虎、周宏、赵全红(2006)认为知识共享过程是知识提供者通过一定的传递渠道,将知识传递给知识接受者且被接受者吸收的过程。并认为知识共享过程包括知识的提供过程、传递过程和吸收过程。[5]由于虚拟团队的知识共享的本质就是通过虚拟团队的知识共享平台使各成员知识转化为团队知识,因此,我们认为虚拟团队中知识共享的一般过程也应该包括知识的提供过程、传递过程和吸收过程。如图1。

图1 虚拟团队知识共享过程

(1)知识的提供。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的提供过程首先是虚拟团队成员有知识需求,知识需求主要包括知识流体、知识流量、知识载体和知识形式等;其次是虚拟团队成员有知识共享欲望,虚拟团队各方均同时扮演着知识供应与需求的双重角色,虚拟团队组建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共同创造新技术,从主观上虚拟团队各成员之间有知识共享欲望;再次是虚拟团队成员有满足知识需求者的知识。

(2)知识的传递。虚拟团队中知识的传递过程就是利用虚拟团队知识共享平台将虚拟团队知识供应者所需要传递的知识以不同形式传给虚拟团队知识需求者。虚拟团队知识传递过程在虚拟团队成员内部和虚拟团队之间进行。虚拟团队A拥有的知识为X,虚拟团队B拥有的知识为Y,虚拟团队A与虚拟团队B通过虚拟团队知识共享平台进行知识传递,使虚拟团队A将虚拟团队B所需要的知识X传递给虚拟团队B,使虚拟团队B拥有虚拟团队A的知识X’(X),同样虚拟团队A拥有虚拟团队B的知识Y’(Y)。如图2所示。

图2 虚拟团队知识传递过程

(3)知识的吸收。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的吸收过程主要是通过虚拟团队知识共享平台把接收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会以某种方式向知识提供者反馈自己收到的知识以及能收到的知识的反应。通过知识的吸收过程使得虚拟团队A和虚拟团队B共同拥有知识(X’,Y’)。如图3所示。

图3 虚拟团队知识的吸收过程

4 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分析

知识共享是知识价值转换的关键环节,知识共享的效果和效率会直接影响其后的知识整合和知识应用的效果和效率。虚拟团队间知识共享是知识跨组织双向“流动”的过程。知识与虚拟团队本身的固有属性以及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的一些障碍都会影响到虚拟团队的知识共享。本文从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的过程来探讨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

4.1 知识提供过程中的障碍因素

影响虚拟团队知识共享中的知识提供的主要因素是知识特性和知识提供者的主观动机。肖小勇(2005) 认为知识特性包括知识默会程度、情景依赖性和分散性程度。[6]知识的默会程度是指知识的不可完全表达的程度,默会知识难以被编码和传播,主要是通过知识接收者的观察、模仿和实践等经验活动获得。在虚拟团队中的知识获取是通过虚拟团队知识共享平台来实现的,因此,知识的默会程度会影响知识提供。情景依赖性是指知识的提供会受情景的影响,对虚拟团队的知识提供而言,虚拟情景比一般团队知识提供情景更加复杂和不确定,为虚拟团队的知识共享增加了障碍因素。分散性程度是指知识在组织中的分布状况,在虚拟团队中,关键知识多以隐性知识为主,知识在团队中的分布是分散化的。

知识提供者的主观动机也会影响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动机是行为的先导,而动机又是源自需要,动机是行为产生不可或缺的因素。Constant等(1994)认为组织内人们共享知识的动机是出于组织成员的自利、互惠、自我实现需要等。[7]笔者认为,在虚拟团队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提供者的主观动机也包括知识提供者自利、互惠和自我实现需要。

4.2 知识传递过程中的障碍因素

影响虚拟团队知识共享中的知识传递过程的主要因素是知识传递渠道。虚拟团队是依托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而建立的一种高度信任、强强联合性组织,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的传递渠道是虚拟的,它会受信息标准、系统接口、硬件、软件工具、技术衔接等问题的影响。另外,系统风险中涉及到数据的加密、解密,基础系统的防侵袭能力等系统安全问题都对知识的可传递性产生影响。

4.3 知识吸收过程中的障碍因素

虚拟团队知识共享中的知识吸收过程的执行者是知识接收者。知识吸收能力取决于组织成员的知识获取意识、知识应用能力、个人素质、信息意识等。我们认为影响虚拟团队知识共享中的知识吸收过程的主观因素是知识接收者的动机。在进行知识共享之前,知识接收者会思考是否应该进行知识共享,即知识接收者参与知识共享的意愿,这种意愿是影响知识共享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接收者动机越强,共享绩效越高。

5 虚拟团队知识共享过程的对策分析

针对虚拟团队知识共享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障碍,为了有效地促进虚拟团队知识共享,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提高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的效率。

5.1 建立激励机制,促进虚拟团队知识共享

激励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是组织或个人的一种行为,又是个体一系列心理状况所组成的一个过程,它是指行为主体采取一定的措施激发个体的动机,使个体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方向前进的过程。激励是实现知识共享目标的必须的刺激,激励自始至终都与知识共享的目标相伴。要想有效地进行知识共享,就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8]由于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具有知识共享主体的动力不足、知识共享的意愿等因素,因此我们要合理设计激励机制,提高虚拟团队及虚拟团队各成员进行知识共享的积极性,让共享主体认识到知识共享的价值所在,感受到一种实现自我的成就感。

5.2 建立信任机制,促进虚拟团队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需要信任,信任反过来也会促进共享。成功的虚拟团队需要在团队发展的每一阶段都高度关注信任问题。虚拟团队是基于一定的任务集成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联接和协调手段的、临时性的、动态联盟形式并有生命周期的虚拟组织。虚拟团队的信任关系结构是比较复杂的,它包括人际层信任、团队之间的信任和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网络层的信任。人际层信任包括团队内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信任、团队领导与团队领导之间的信任和团队之间对特定工作目标所需知识的信任。团队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会考虑到经济因素、效率因素、利益因素、权利因素等,因此,团队之间的信任关系更加复杂。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网络层的信任主要是确保知识安全无差错地在各团队成员间的传递,因此,要建立知识共享网络层的信任基础设施将虚拟团队中各成员连接起来,形成一种可信任的虚拟环境。

5.3 建立沟通机制,促进虚拟团队知识共享

沟通是信息凭借一定的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间从发送者到接收者进行传递,并获取理解的过程。[8]从虚拟团队知识共享过程来分析,知识共享必须依赖知识的传递,知识的传递必须依赖于沟通和沟通技术,因此,沟通是知识创新和增值的前提。在虚拟团队中,应在团队内成员与成员之间以及团队之间通过现代通讯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和有效的沟通方式,克服语言、习惯、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障碍,以实现团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知识共享。

5.4 建立合作机制,促进虚拟团队知识共享

合作可以被理解为参与各方针对特定对象创造共识的交流过程。在虚拟团队知识共享中的合作就是指团队成员之间为完成一定的任务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一种虚拟合作精神。虚拟合作是一种介于市场交易和内部一体化之间的间续式合约,不受产权运作约束。[9]这种虚拟合作是由虚拟时空和虚拟现实的特征所决定的。在虚拟团队知识共享中的合作是虚拟合作,并且合作方式以差异合作为主,差异合作主要用于优势互补以解决某一任务所需知识共享问题。参与团队在互利条件下共享自身特有知识,双方通过合作关系获得的收益将大于依靠自身所获得的收益。

[1] PaulHendriks.Why share knowledge?The influenceof ICTon themotivation forknowledgesharing[J].Knowledgeand ProcessManagement,1999,6 (2):91-100.

[2] Catherine EConnelly,EKevin Kelloway.Predictorsof employee’perceptions of knowledge sharing cultures[J].Leadership&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2003,24(5):294-301.

[3]杨溢.企业内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实现[J].情报科学,2003,21(10):1107-1109.

[4] Davenport,etc.Working Knowledge[M].Boston 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Press,1998.

[5]安世虎,等.知识共享的过程和背景模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10):79-81,86.

[6]肖小勇,李自如.基于知识特性与转移动机的知识转移机制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05(2):111-114.

[7] ConstantD,etc.Whatsmine isours,or isit?a study of attitudes about information sharing[J].Information SystemsResearch,1994,5(4):400-421.

[8]苏勇,罗殿军.管理沟通[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9] Cheri Spier.Virtualmanagement of globalmarketingr relationship [J].JournalofWorld Business,1998(3):263-276.

猜你喜欢
障碍因素接收者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低频脉冲电治疗在妇科快速康复护理临床应用的障碍因素分析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基于SDN的组播安全机制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英语翻译技巧探讨
口碑传播中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研究及应用
商用建筑项目运营维护阶段成本管理障碍因素分析
南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