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 教务处,吉林 长春 130117)
亚健康状态(subhealthy state)是指人体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1]。它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存在,多发于中青年,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己成为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拟以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好发人群(35~55岁)进行调查,通过统计学得到初步的结论。对亚健康发生的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
1.1 对象 随机抽取长春市8所高校教师508例,男191例,女317例;年龄32~55岁。
1.2 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工作人员经专业培训后,以答卷方式进行调查。根据有关资料将亚健康分为3个阶段:精神、睡眠、肌肉、心血管、胃肠道、全身症状和其他7项,并按亚健康者主诉症状的多少分轻、中、重3组,7项中出现2~3项为轻度、4~5项为中度、6~7项为重度[2]。508例中,已诊断患病者58例,健康者122例,轻度失调108例,中度失调176例,重度失调44例。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Foxbase建立数据库,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1 一般情况 本调查对象中患病者58例(11.42%),健康者122例(24.02%),处于亚健康状态者328例(64.57%)。亚健康状态人群中,轻度心身失调的为108例(32.93%);中度失调的为176例(53.66%);重度失调状态的为44例(13.41%)。
2.2 性别与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关系 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间亚健康状态分布情况
2.3 不同年龄和职称教师的比较 <30岁,30~40岁,≥50岁组心理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56.75%、47.43%、42.32%和38.63%。结果显示,随年龄增加心理亚健康发生率呈逐渐下降趋势(P<0.01);职称初级、中级、副高级和高级者心理亚健康发生率分别是48.35%、44.72%、40.42%和32.54%,随着职称的升高,心理亚健康的发生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2.4 文化程度与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关系 不同的文化程度层次间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但随着文化程度水平的升高,“中度”和“重度”状态的人数则明显减少,分别为72.65%、64.83%和62.45%。
亚健康又称第3状态,具有广泛的内涵,是人们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2]。据有关资料报道,在所谓的健康者中,60%~70%的人处于并不健康的亚健康状态。
3.1 社会因素 心理亚健康状态是在外界压力和内心状态的不断冲突下形成的。随着人们获取信息途径来源的增多、互联网的普及,高校学生获取信息量加大、变广,老师已不在是传道授业的唯一来源使得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尤其是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社会各界因素也不断冲击着高校教师的心理。
3.2 工作压力 高校教师是人才济济的地方,竞争相当强烈,尤其目前高校都实行竞争上岗,评聘分开,绩效考核等各种严格的考核制度,更加大了教师的心理负担。有研究表明,有30.4%的教师压力来自申请不到科研课题,有34.9%的教师感觉教学任务太重,有24.3%的教师觉得科研任务重,还有36.0%的教师因职称晋升要发表论文带来压力。教师因年龄、职称的不同,其压力也各不相同。30岁以下的教师觉得最大压力是申请不到科研课题,30~40岁间的教师最大压力是要发表论文,40~60岁间的教师最大压力是教学任务太重。
3.3 心理压力 高校教师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更注重自己在社会中所能获得的尊重程度,一旦感觉付出的与所获得的回报有差距就会产生失落感;另外,教师接触社会相对封闭,自尊心强,在遇到问题时,不愿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都造成了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加大。
3.4 生物因素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不同性别、年龄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即女教师高于男教师、年轻教师高于年老教师,与以往高校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结果类似[3-4]。这可能与女性敏感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3.5 调节对策 为成为一个健康的人,高校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极的自我尝试:(1)积极悦纳自我;(2)学会调节情绪,维护心理平衡;(3)多方寻求社会支持。
[1]沈渔.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5-218.
[2]陈国元,杨磊,刘卫东,等.教师亚健康现状及预防对策的研究[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0,15(2):101-102.
[3]赵瑞芹,宋振峰,王硕.亚健康状态的起因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2001(1):48-49.
[4]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