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光照农园
——记总后农副业科技服务站

2010-04-23 03:33武丽娜
军营文化天地 2010年10期
关键词:服务站养猪蔬菜

文/本刊记者 武丽娜

绿叶俊茂、蔬菜丰足、畜禽繁育……在京城以南的房山区良乡镇,有一处僻静的农庄——总后农副业科技服务站,它曾先后被国家外国专家局命名为“农业引智示范先进单位”、被农业部命名为“农业生态示范基地”。远离闹市的繁华,屏去人潮的喧嚣,走进服务站,也就走近了大自然。

蔬菜长在柱子上

总后农副业科技服务站的办公楼前矗立着一块巨大的云南白石,正面镌刻江泽民主席的题词“南泥湾精神代代传”,背面是“科技兴农”四个大字。来到三楼会议室,窗台上的一抹新绿映入眼帘,我们走近一看,才发现窗台上种的蔬菜不是长在土壤里的,王站长介绍说,“这叫无土栽培。”

走进鸟巢大棚,我们才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无土栽培,大棚内,黄瓜、西红柿挂满枝头,奇怪的是这些蔬菜都是竖着长的,定期会有添加了营养液的水喷洒在这些蔬菜的根部,而这些水除去蔬菜自身吸收的,其余的又都自动回流在储水池中循环使用,既环保又智能,这些蔬菜有金字塔式、平板式和柱式栽培技术,都是用“基质栽培”和“温室水培”等新技术培育出来的,现在应用“基质栽培”技术,已经让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哨所长出了新鲜蔬菜;应用“温室水培”技术,也结束了驻西沙官兵常年靠船运菜的历史。

听音乐入睡的猪

走进猪圈,不但一点臭味都没有,所有的猪竟然都悠然自得地躺着欣赏音乐,他们不但有“摇篮曲”连吃饭都有特定的曲目,据说这些曲子能让猪儿们胃口大开。原来,总后农副业科技服务站引进了韩国的“自然养猪法”,利用有益微生物分解消纳原理,自然降解猪的粪污,除臭去味,利用空气对流,太阳光照的原理,建造集自然通风、采光、控温、排湿为一体的新型猪舍。

与传统养猪相比,“自然养猪法”解决了环保问题,猪舍无臭味、无蝇蛆、无污染、无粪污排放,“好八连”在上海市区也可以养猪了;“自然养猪法”提高了劳动效率,无需人工清扫粪污和清洗圈舍,用兵少,时效高,一个战士可饲养400至500头肥猪;“自然养猪法”提高了猪肉品质,猪用药少,肉质好,是名副其实的放心肉,不但提高了综合效益,使饲养和管理成本减低,还省水、省饲料、省供暖费用,并可缩短饲养周期10至15天。经过总后农副业科技站的培训和推广,目前,全军已有100多个单位推广应用了这项技术。

昨天、今天、明天

总后农副业科技服务站的前身是始建于1998年的总后农业新技术试验基地,2003年基地撤编,三年后按新编制成立总后农副业科技服务站,编制干部5人、战士3人,8个人管理4500亩土地。从创建之日起,服务站担负的任务主要有三项:“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人才培养和绿色食品生产供应”。三项任务,每一项都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服务站一班人为自己提出了工作目标:技术先进、功能完善、设施配套、布局合理、服务优质、效益良好、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筚路蓝缕,创业艰难。要实现目标,需要的是科学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建站之初,面对着有限的生产条件和配套设施,服务站一班人克服困难、主动作为,大抓基础建设,不断改善培训、生产和生活条件。在全站的共同努力下,服务站整合资源谋发展、瞄准前沿搞建设,先后建起了节能保温型日光温室、机械化养鸡场、自然养殖法猪舍等生产设施,完成了培训楼、附属楼、展览室、食堂的装修以及旧温室、包装间的改造。在搞建设的过程中,服务站一班人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将生产配套设施建设与营区环境整治相结合,新修围墙、硬化道路、绿化湖心岛和办公区,努力打造京南生态园林。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建设,服务站的面貎焕然一新:万只规模自动化蛋鸡场、千头规模种猪场、百头规模母牛场,日光温室25栋、果园120亩、精养鱼塘60亩,接待保障80人培训的教学楼及附属配套设施8000平方米……硬件上水平,旧貎换新颜,设施建设为服务站科技服务功能和农副业科技示范作用的实现与发挥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如何更好地用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如何更好地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是服务站一班人在建站伊始就常常思索的问题,随着场地设施建设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科技示范和成果推广开始成为服务站的工作重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服务站一班人始终高度关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方向,引进筛选了一批适合部队实际需求、产量高、效益好的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在蔬菜种植上,引进了山东寿光牛角椒、台湾圣女樱桃西红柿、以色列189番茄、美国皆宜尖角、法国卡磨球茎茴香、荷兰彩椒和迷你黄瓜等20多个国内外蔬菜新品种,并进行了工厂化无土育苗、节水灌溉、平衡施肥、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生物防治病虫害、生物肥料应用等新技术试验示范。在果树栽培方面,引进了黄金梨、皇冠梨、蟠桃、油桃、樱桃、澳李等优良品种,并进行了树冠下覆膜保墒除草、果实套袋等新技术试验示范。在池塘养鱼方面,引进了淡水黑、白鲨鱼、杂交太阳鲈、大口胭脂鱼、湘云鲫、锦鲤等优良品种,并进行了“池塘模式化养鱼”等新技术试验示范。在蛋鸡饲养方面,引进高碘、高锌、高硒、低胆固醇“三高一低”绿壳保健蛋鸡饲养,进行了“电脑饲料配方”、“畜禽疫病数值诊断”技术试验示范。在奶牛饲养方面,进行了秸秆氨化青贮饲料、胚胎移植、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试验示范。在种猪繁育方面,引进达兰、长白、杜洛克、大约克夏、军牧一号等优良种猪进行杂交繁育,对“自然养猪法”、EM生物菌除臭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

硕果累累,名播四方。随着新技术普及,服务站的发展模式得到了优化,高效、节俭、环保、集约,服务站官兵开始将自己的成果通过参观见学、技术交流等形式传播到部队、辐射向远方。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杏花如雨的江南,从碧波万顷的东海到大漠孤烟的西陲,服务站的新技术撒向四面八方,到处开花结果,为天南海北的座座军营带去了健康和效益。2006年以来,先后有800多人到服务站参观学习,国家农业部、外国专家局领导也多次到服务站亲自指导工作,促进了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人才是科技兴军的第一生产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是发展的动力和根基,人才培养是兴农的要务和关键。服务站充分发挥人才培训和科技窗口的作用,着力抓好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和新技术交流工作。在搞好基础建设、引进先进技术、推广成果应用的过程中,服务站根据工作安排和部队农副业生产实际需要,先后举办了全军农副业基地领导、种养技术骨干、农机具操作手和“畜禽疫病防控”、“自然养猪法”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班,培训学员600多人。服务站为教学楼配备了齐全的电化教学设备和生产生活设施,并发挥首都和总部的智库优势,聘请军内外资深专家到站授课,不断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合理安排内容、明确教学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同步,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人才奠定了发展的基础,科技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汗水浇开了丰收的喜悦。随着发展扩大,服务站的供应保障作用也发挥得越来越充分。科学生产、严格管理、保证质量、提高效益,服务站高度重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建设,把有机食品生产作为一项主要内容,紧紧抓住施肥、用药、防虫、治病等生产关键环节,大力推广应用环保、安全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达到和接近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准。为保证全年均衡供应,服务站合理安排生产,使品种、规模和茬口衔接,做到了淡季不断、旺季不滥、品种丰富、供应及时。

在面积450亩的土地上,一群戴月荷锄的军人用他们的汗水浇灌着心中的梦想。他们牢记使命、默默奉献,用科技的光辉照亮了一方世外桃源。

小植物的大秘密

猜你喜欢
服务站养猪蔬菜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奇怪的蔬菜
养猪
翠苑一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揭牌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蔬菜
投资3,000万进军水产料!建100个养虾服务站,这家猪料公司欲在水产业一展身手
帮你加油
蔬菜也“疯狂”
深圳将设818个志愿者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