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言习得中的负面信息

2010-04-22 05:34杨雪静
文学与艺术 2010年1期
关键词:特点

【摘要】语言负面信息不同于语言错误纠正,前者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是隐性的和主动的,而后者是则是显性的和被动的。其特点决定了其对语言学习可能产生的结果和影响。因此,语言负面信息在语言习得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结合其特点,在语言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语言负面信息,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正面信息;负面信息;错误纠正;特点

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负面信息(Negative Evidence)是与语言正面信息(positive evidence)相对的,是指在语言交际活动中或交际活动刚刚结束时,学习者获得的有关语言错误的信息。它不同于语言习得中的“语言纠错”现象。因为前者对于学习者来说可能是隐性的、主动的;而后者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则是显性的和被动的。

1. 语言正面信息

语言正面信息是语言学习者正确运用语言的证明。毋庸置疑,语言正面信息对于语言习得具有正面的、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根据Pinker(1990),如果仅凭正面信息的作用,要习得一门语言也是很困难的。它必须与负面信息一起,共同作用于语言学习者,才能习得语言。Pinker的观点一半是基于计算机仿真的语言习得研究(Gold, 1967)。该项研究认为,儿童在习得语言时利用语言的正面和负面信息对目标语提出假设,该行为类似于语言学家习得第二语言时的某些行为。

2. 语言纠错现象

语言习得时出现错误是伴随语言习得过程的一种正常现象,是学习者走向完美的路标。但是,对于语言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是应该给予及时纠正还是采取放任的态度,待学习者以后自己体会到时自行改正呢?这是一个至今在语言学界颇有争议的话题。

规定性语法学家(prescriptive linguists)认为语言学习要严格按照规则来行事。对于出现的错误要及时改正。而描述性语法学家(descriptive linguists)则认为对于语言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采取容忍的态度,教师不要主动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笔者认为,语言纠错现象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其结果会打消语言学习者的积极性。只有当语言学习者通过语言的负面信息本身意识到错误时,错误才能被主动改正。但是对于错误采取放任的态度也是不可取的,可通过使语言学习者尽早接受语言负面信息的方式来发现和纠正错误。

3. 语言负面信息

Pinker(1990)认为父母并未给儿童习得语言提供充足的语言负面信息。他认为,尽管语言负面信息确实存在,但是它并不是系统地和始终如一地给儿童提供信息,但是正常儿童还是能够习得语言。

在华东师范大学邹为诚先生所写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TELOS模式的理论探索》这篇文章中,有一部分谈到了语言负面信息的作用,根据该篇文章提到的最新的(2003)实证研究证实,在母语习得环境中的“语言负面信息”大部分采用“隐性”的形式,这种形式采用的是一种叫做“改述”或“重述”的方式。

由以上例子可看出,父母或成人对儿童采用“核对信息”和“扩展信息”的方式向儿童提供语言负面信息。Brown&Hanlon(1970)也曾通过研究父母对儿童语言的反映指出父母对儿童语言的纠正是在语义的层面,而非句法层面。这表明成年人确实向儿童提供“隐性”语言负面信息。

语言负面信息不仅在母语习得中有作用,而且其对第二语言学习同样起到一定的作用。“Long 和Pica等人的研究表明,如果学生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同时缺少语言负面信息的作用就会形成若干以后难以纠正的语言错误。同时,语言负面信息可提高学习者语言输入的‘得体性(Appropriacy)、‘准确性(Accuracy)、和‘语句复杂度(Complexity)”(邹为诚)。

由此,母语习得的语言负面信息对于第二外语教与学同样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首先,第二外语学习是一个有意识的积累语言知识的过程。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目标语知识。语言负面信息有助于第二外语学习者弥补不足。即:提高语言输入的“得体性、准确性和语言复杂度”。因为它是隐性的和自由的。其次,教师应该注意到学习者对于语言负面信息的反映有时明显,有时不明显,教师不应该急于求成,语言负面信息也应该在适当的环境中运用。否则会带来事倍功半的效果。最后,教师不要错误地认为语言负面信息其实就是给学习者进行错误纠正。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语言负面信息是隐性的和自由的,因此会给学习者带来一种宽松的学习心态,自觉地和主动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其结果是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错误纠正往往给学习者带来心理压力和被动学习的心态。致使学习者不愿主动学习和改正错误。其结果必然是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或停滞不前。

结语

以上是对语言的负面信息的浅薄研究,说明在语言学习中,语言负面信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教师有了这个理论做指导,就会明确在语言教学中怎样做是正确的、合理的。它可以成为指导教学的理论依据。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理论和实践还有一段距离,教师在掌握了理论之后,还必须到课堂中去摸索。

【参考文献】

[1]. 邹为诚.《论综合英语课堂教学TELOS模式》[J]. 中国外语,2006(1).

[2]. Brown, R.&Hanlon,C. Derivational complexity and the order of acquisition in child speech. In J. R. Hayes(Ed.), Cogn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New York: Wiley, 1970.

[3]. 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3).

作者简介:杨雪静(1979--),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广西河池学院外语系教师,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语言和文化

猜你喜欢
特点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浅谈现浇混凝土渠施工技术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