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解读

2010-04-22 05:34李成蹊
文学与艺术 2010年1期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

李成蹊

【摘要】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常常呈现一种引人入胜的奇幻色彩,本文通过对《本杰明巴顿奇事》和《一颗像里茨酒店那么大的钻石》的解读,揭示了在奇幻的描写中蕴含的对于现实的影射和批判。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魔幻现实主义解读

菲茨杰拉德,F.S.(1896~1940)美国小说家。在他短短的四十四年生命中,他创作了《人间天堂》(1920)、《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等小说,另外他还著有160部短篇小说,比如《本杰明巴顿奇事》、《一颗像里茨酒店那么大的钻石》、《夜色温柔》(1934)、《最后一个巨商》(1941)等等。他的许多小说中都充满了奇幻色彩,结构奇特,概念新颖,文字如诗歌般行云流水。本文将主要从他的主要作品出发,体味菲茨杰拉德文字中特有的奇幻色彩,以及这种形式文学的现实体验及映照,从文学角度和当时社会角度来看菲茨杰拉德奇幻色彩小说的形成和影响。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至今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广泛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植根于拉美寡头黑暗统治的现实生活中,融汇、吸纳古印第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有益经验,将幻象与现实、神话与现实水乳交融,大胆借鉴象征、寓意、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派文学各种表现技巧、手法,以鲜明独异的拉美地域色彩为特征。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于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从而创造出一种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因此,人们把这种手法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从本质上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

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呈现出别样的风格,他总是希望构思一部长篇,而他的许多短篇小说——根据文本学家的分析,正是那些构思的产物,是那些有可能成为长篇的一些梗概。所以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事实上更反映了当时他内心对于现实的真正想法,通过这些小说,我们也可从中窥见菲茨杰拉德当时心理和生活的轨迹。

《本杰明巴顿奇事》是菲茨杰拉德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本杰明巴顿逆于平常生命的成长让人感到深刻的魔幻色彩。但是菲茨杰拉德的目的并不在于去讲述这样一些异于常理的事件,他更想让读者了解的是,在这些看似奇异的事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内涵。

本杰明巴顿以古稀之年的身体出生,伴随时光的流逝,发育日渐年轻,仿佛是在人生长河中逆水行舟。人不能在生命的长河中逆行,所以只是用由老至幼的眼光认知世界。从古稀到壮年,再到弱冠,直至襁褓中的纯净双眸渐渐合上。而如果说是上帝与本杰明的一个玩笑,那这个玩笑只是在一出生就给予了本杰明承载一生的沧桑,赋予了对生命的更多眷念。

由于奇特的生长逆反,本杰明从小被父亲抛弃,尝遍人间疾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收获了来之不易的黛西的爱情。最开始,两人是看似忘年交的玩伴,接下来黛西青春期的叛逆带给“中年”本杰明的心伤,而在中年时期他们终于有了一段短暂的不再错位的爱恋,但在女儿出生后,望着自己日渐年轻的容颜和老去的黛西,本杰明决定留下所有财产离开爱妻和爱女,他明白爱情不是所向披靡的,有时不得不臣服于时间的力量,最终,当本杰明成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时,他终于又可以依偎在年老的黛西怀里结束自己奇幻的一生。这种貌似不可发生的故事情节,其实想要告诉我们爱情的力量是可以战胜世俗和命运的。时光不可逆,但爱可以。当读者读到最后一个章节的时候,有谁会在乎本杰明的奇幻甚至奇怪的一生呢?人们都将被这种贯穿两人生命不离不弃的爱所感动,我想这也是菲茨杰拉德在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的一个奇幻的心愿吧。我们看过很多童话,童话里的结局总是离别与苦难过后,最终是幸福和团圆,这是两条不断靠近并最终并行的轨迹。而本杰明的忧伤在于,他与黛西的爱情,是交叉而过的两条线,相爱的时光与漫长的一生相比较,是如此短暂忧伤。倒行的生命轨迹原来并不是幸福,尤其是与众生背道而驰。其实不幸福的,只是与心爱的人们背道而驰。越活越年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可若是从极端的这头跋涉到极端的那头,那是多么讽刺的悲剧啊。尤其是在经历了爱情的甜蜜之后,在彼此还深爱着的时刻分离。

在这篇小说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叙事时间上的一些偏差,巴顿出生于1860年,死于大约1930年。而小说成文于1921年。而根据作者在故事开头的说法,叙述者所处的时间是“现在时”,实际上要更早一些,大概是1910年,因为巴顿的出生方式,“超前了他们时代整整五十年”,那么处于1910年的叙述者怎么会知道1920年巴顿在幼儿园的事情呢?与其说是作者的错误,不如理解成为这篇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一个梦呓,在梦中,谁能弄得清楚时间呢?所以说这篇小说最想反映的还是渺小人类在不可逆的时间面前的伟大爱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的生命的寻常过程的一点不寻常的期待。

菲茨杰拉德通过对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描写展现给读者一个虚幻的光怪陆离的世界,一个无法用常理去理解的世界,但是在一些细节里却仍然让人感到人性阴暗面的可怖和社会的不公正。从这个层面讲,奇幻可以说是一种游戏,要求读者暂时停止理性思考,全心投入,并得到超乎日常生活的美丽与惊奇的感受,在读完小说之后,还会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的余地。

通过对这篇小说的奇幻色彩的现实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奇幻在其神秘面纱下的现实体验和社会性,它的出现是文学创作的必然结果,而这一种形式的文学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文学熏陶。不但使我们对于作者所在的时代有了大致的了解,通过这些看似不可能的情节,作者可能更多的是想要让我们了解他所理解的爱和人性的黑暗是怎样的罢。

【参考文献】

[1] 菲茨杰拉德:《本杰明巴顿奇事》,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

[2] 弗雷泽:《金枝》,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3] 叶舒宪:《文学人类学探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猜你喜欢
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
《了不起的盖茨比》背后的编辑
认真
完美无缺的作品
完美无缺的作品
结缘《短篇小说》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菲茨杰拉德
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短篇小说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