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云英
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共同构成企业的全面预算体系,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是对公司相关的投资融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制度安排。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是具有全面控制约束力的一种机制。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只有单一的投资者——国家,由于利润上缴国家,亏损由国家补偿,维持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由国家拨给,因此所有者关注的中心当然是经营成果——首先是产品,进而是利润。管理者的管理中心是与之相适应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产权结构逐渐多元化,出现了分散的投资者群体,不仅关注企业当前的经营成果,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这样,管理者对企业的控制和规划,自然要从经营结果扩大到对经营过程和经营质量的关注。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和改善物流和资金流,最终达到提高经营质量的目的,这是管理者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以目标利润为中心的预算管理,主要涉及销售收入和成本费用。基本上不涉及资产负债等实质性的会计信息,这就为企业调节利润提供了机会,而全面预算需要满足各预算表之间的平衡制约关系,预算和实绩的差异分析就会给管理控制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这样就可能降低预算的随意性,为实现预算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套和经营的事前事中控制奠定基础。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的资源、业务、资金、人才、信息进行高度整合的过程,可以提高企业科学管理的水平。首先,全面预算建立在对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并可以随着市场变化不断进行反馈、适应和调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是刚刚离开计划体制的我国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只有学会预测和判断市场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全面预算需要整个企业的协调配合,不可能由财务部门关起门来作决策。只有在企业最高层领导的重视下,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可能编制出实现企业资源最忧配置的预算方案。因此,全面预算的过程就是明确任务,发现问题,协调努力,不断改进的过程。
市场经济有“信息经济”之说,市场风云变幻,能否把握信息、抓住机遇是企业驾驭市场的关键。从计划经济脱胎出来的财务管理模式,要想有生命力,就必须迎合市场对企业的这种要求,在预算和控制方面具有较强的灵敏度,根据企业特点和市场信息,超前提出财务预算,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财务对策,使财务管理从目前被动应付和机械算账转变为超前控制和科学理财。企业财务预算是由企业最高权力机构讨论通过的企业未来一定期间经营决策和目标规划的财务数量说明和责任约束依据。它侧重于利润效益,考虑动态因素多,它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涵盖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实行以预算为轴心的财务管理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财务目标的实现而开展,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财务政策,强化财务控制,借以加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带动和推动企业各项工作上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管理控制、资源配置、决策支持的重要工具已经成为国内企业的共识。但是,很多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体系建设和执行方面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企业预算管理的目标实际上就是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预算管理使企业的战略意图得以具体贯彻,长期与短期计划得以沟通与衔接。首先,必须树立预算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的理念。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应该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配合,其核心在于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安排和计划,对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考核和控制,因此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基本手段,应该全面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其次,全面预算管理的功能和效用的发挥必须以企业的治理结构为基础,预算管理的实施与各级各部门的业绩考评相结合,使各级各部门对预算的整个过程给予重视和配合。
企业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建立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并且明确各部门的相关职责。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应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全面预算管理办公室、归口、分级管理科室、各二级单位及有关科室。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预算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通常可由董事长担任主任,由总会计师担任常务副主任,由主管供应、生产、销售、基建、技术、设备、财务的副总经理担任副主任;委员由管理部门有关专业负责人组成。预算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对各二级单位及有关处室的预算进行审查、汇总、平衡,对编制及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制定管理制度和归口管理办法。归口管理部门为专业预算部门,负责编制本部门预算及向基础预算单位(二级单位)进行指标分解,各二级单位及有关处室为基础预算部门,负责编制单位预算。
预算编制方法可以分为固定预算和滚动预算。固定预算一般适合于业务比较稳定的企业,对生产经营和市场的变化反应滞后,缺乏灵活性。而滚动预算正好克服了固定预算的缺点。它的主要特点是连续不断地始终保持12个月,每过去一个月就根据新的情况调整和修订后几个月的预算,并在原来的预算的期末补充一个月预算。滚动预算不仅可以保持预算的完整性、连续性,而且由于预算的不断调整与修订,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加适应,有利于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先进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和IT技术加速融合,为企业提升全面预算管理能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专业预算管理软件弥补了一般财务管理软件在业务预算方面功能不足的缺陷,能够使全面预算管理的各项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它支持与财务软件及其他管理软件的无缝集成,实现预算管理的实时控制和自动分析功能上支持预算调整、弹性预算、滚动预算,大大提高了预算对企业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设计灵活的权限控制,确保企业预算文件的信息安全。
预算管理的本质要求是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开展,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经营策略,强化管理、控制和约束,要建立一套内部控制框架来加强预算的控制。为保证预算的执行,公司要不断营造、优化有利于预算管理与控制的环境,不仅要考虑环境变化、或有事项和业务流程的结构性变化的影响,而且要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如果不想让企业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就需将预算考评结果与薪酬激励挂钩。在业绩评价与薪酬激励方案的设计中,应注重以下平衡:财务评价方法与非财务评价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平衡,结果和过程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等。
全面预算管理是涉及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一种整合性管理系统,具有全面控制和约束力,它不仅是一种管理制度和控制方略,更是发展成为一种管理理念,必将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经营实力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