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千年之殇

2010-04-20 04:28陈晓瑜
中学生优秀作文·高中版 2010年4期
关键词:炎黄子孙汉语言中华文化

陈晓瑜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精魂,复兴民族当从振兴汉语开始。

几千年来风雨喧嚣,任凭时间大浪淘沙,君不见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亡三存一。古老的汉文化承载于汉语之舸,穿越漫漫历史长河,悠悠驰然于天地间。中国文化的血脉源远流长,经久未衰,可否归功于汉语保全了人类古文明的独苗?

汉语是源远流长的不竭清泉,汩汩地流淌在华夏大地。形象成熟的甲骨文是祖先们的杰作,简便易书的隶文成就了一代帝国,飘逸潇洒的行书尽释雄奇伟丽的传统文化,狂放不羁的草书张扬得畅快淋漓,端庄浑厚的楷书正是中国雍容大度之写照……汉语言的抑扬顿挫,汉文字的横平竖直,无不彰显出泱泱大国的刚正坚韧。一部部史书典籍也正是因为汉语言的源远流长得以幸存于今人的思考与探索中。

汉语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意识之所存。灵魂的碰撞和交融在时间的深度里延续,汉语让我们看清了自己或别人的意识。而堂堂正正的汉字中,那一横有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那一竖有着“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刚直;那一撇有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那一捺有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从容……汉语的点点滴滴便是浩瀚的碧海。人永远徜徉其中,却不会碰壁于它的边界。

汉语是千年的不朽圣碑。它记下了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五四运动”横幅上的口号让中国人觉醒;天安门城楼上的宣言让中国人站立;奥运会开幕式上千人齐呼的孔子之语让中国人振奋自豪!中华文化是抗争与奋进,谦卑与忍让等等生存理念的结合。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洪流中抱成一体,是汉文化让炎黄子孙未沦落为飘零世界的难民。既积极进取又淡泊明志,刚柔并济且坚韧深厚的姿态让我们抵挡住多少次异族侵略,这些文字都镌刻在历史的纪念碑上。

人类逐渐看清昔日的荣耀与耻辱之时,却忘记本该坚持的根。网络时代迫使汉语在字母输入中杀出一条血路,跻身于网络中却被“80后”“红卫兵”们辨认不出,“梨花体”“知音体”甚至于“火星文”的诞生让这位老母亲独自躲在历史的角落掩面痛哭。当年的汉语传出国门被日本等国借鉴而创造出本民族语言,那是何等的令中国人自豪啊!如今全球80%的信息用英语传递,汉语被排挤着踱进新世纪。更可悲的是汉文字被网络语代替,汉语言被努力假装大舌头的非汉语亦非外语的“四不像”代替……尽管孔子学院开得红红火火,这也算是给老祖宗以慰藉吧;尽管关于汉语正丧失话语权的说法过于夸张,但先人的财富决不能在我辈手中拱让。

外国尽力保护和宣传本族文化,我们更应做足功课。复兴汉文化是新时代炎黄子孙必做之题,当今的中国正在崛起,如果丢了赖以维系民族的文化,GDP增长再快都像没有深厚底蕴支撑而虚肿的注水牛肉!新一代,我们该行动起来了。

翻开汉书,几行汉字被吹落,我们能否躺下身来,先让历史走过去……

猜你喜欢
炎黄子孙汉语言中华文化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改革开放四十年
“炎黄子孙”称呼的文化内涵及现代意义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炎黄子孙与龙的传人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