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斗:风度及其终结

2010-04-20 06:55彭治国
新华商 2010年2期
关键词:普希金手枪情人

彭治国

如果一切可以避免, 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史与美国政治史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景象

“只有少数几个亲密朋友注意到那场微妙的决斗,其中既无失败也无胜利,甚至没有值得一提的冲突或其他明显的情况,唯有上帝(我们不了解他的审美爱好)才能授予最后的桂冠。在黑暗中运行的历史将在黑暗中结束。”(博尔赫斯《决斗》)

“你会为了我决斗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但普希金并没有克制住自己,1837年,为了情人他死于一场决斗。他的死给决斗带了声誉。为了向这位诗人表示敬意,所有的情人一边高声喊着“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一边拿起刀枪向他们的情敌刺去。

普希金死亡的方式无疑为爱情增添了荣誉,以至现在许多女人还在不经意地对情人说,“你会为了我决斗吗?”这样的问话常常让一个手里拿着玫瑰的男人自惭形秽。

但并不是普希金最先播下了决斗的种子。在他之前,堂吉诃德早这么干了。他模仿古代骑士忠诚于某位贵妇人的传统做法,物色了邻村一个嘴巴里有着大蒜味的养猪村姑做自己的意中人,并给她取了贵族名字叫做杜尔西内亚•台尔•托波索。他挑起一次又一次决斗,只是为了让别人承认他的意中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姑娘。

决斗总是和女人有关。一个叫塔尔德的法国社会学家在1892年的一篇文章里兴趣盎然地谈到:“大部分时候决斗是因为女人才延续下来的:我说的不仅是因为冒犯女性名誉或争风吃醋而引起的决斗,而是任何缘由引起的决斗。人们决斗总是为了装装样子,但这样子主要是为了女士而装的。”

用剑还是用枪

但很多时候,决斗并不只是装装样子,以至于决斗者把命都丢了。而这种可怕的习俗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则:

决斗地点一般选择在郊外某个无雾的、空气清新的早晨。以至于马克吐温带着调侃的语气说,这样的决斗最有益于身心健康,因为它提供了难得的户外活动;但如果决斗时间太长,参与者几乎肯定都要挨冻。

其次是选择什么样的武器。用剑还是用枪?这是一个问题。一个法国医生还专门对此事写了一篇博士论文。在文中他为枪辩护说,子弹造成的伤口会以令人惊讶的速度愈合:简单的抗菌包扎常常就足够了;而且子弹出膛时的高温能使其具有杀菌效果,造成的内伤比较轻。因而枪比剑人道。这种说法看上去很奇怪,尤其是出自一个医生之口。

大多数人决斗时还是选择剑。和佐罗一样,著名剑客奥古斯汀是剑的拥护者。他说:“人们说查理曼大帝之剑、拿破仑之剑,谁曾说过他们的手枪?有人用手枪顶着别人脖子逼写假汇票,在树林暗处拦截马车,破产者举枪自杀……手枪……手枪……呸!快拿起剑吧,她是男人的伴侣、密友、情人。”

但剑太有利于善于用剑的人,对年老、肥胖、笨拙、身体残疾的人,如果对手身体强壮时,用剑就比较吃亏。在一场决斗中,法国作家本杰明•康斯由于身体臃肿,决斗时耗费了大量体力,以至跌坐在地上。裁判因此决定,让双方都坐在大沙发上,换用手枪互射。但结果依然难分胜负——虽然相距仅有10步,两个庞大的目标还是没有一个被击中。

改变历史的决斗

许多人也染上了决斗的癖好,以至于有时候的决斗并不是为了一个女人。1837年,巴黎法学院的两名老师为如何解释一本书中的一段文字发生了争执,其中一位坚持说书中的一句话在现代版本中应以分号结束,另一位说是冒号,结果他们手中的剑做了有利于坚持使用分号的判决。

遗憾的是,决斗中丧生的往往是善良而高贵的天才,而卑鄙小人大都毫发无损。善良的普希金让丹丁斯先开枪,结果是致命的一枪。莱蒙托夫倒是先开了枪,但善良的诗人是朝天开枪,他期望对手也朝天放枪,从而用不流血的方式结束决斗,但对手却朝莱蒙托夫的心脏开了一枪。

是否可以假设普希金不参加决斗呢?这个写下“没有幸福,只有自由与平静”的37岁的俄罗斯精神领袖,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很难想象如果他不是死于一场决斗,他还将展示怎样的才华。

莱蒙托夫死的时候,年龄还要小些。年仅27岁,艺术天才刚崭露头角,他就已举世瞩目。人们正准备给他更大的掌声,他就谢幕了。

如果一切可以避免,也许我们会对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史有更多的期待。中国作家刘心武几年前曾到圣•彼德堡郊外一处僻静的树林里,觅到了普希金决斗处。“萋萋青草丛中,白夜将至中的两块碣石,望去令人心碎。”

而1804年7月,美国副总统亚伦•伯尔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将军的一场决斗,则使美国历史走向了不同的方向。美国历史学家托马斯•佛兰芒说,假如伯尔射失了他那一枪,或汉密尔顿没有中枪身亡,美国乃至世界的历史都将大为不同,“汉密尔顿会在1808年和1812年两度当选总统,他会让美国投身于正在英格兰展开的工业革命。他还会利用自己的名望和权力逐渐解放黑奴,那样就不会爆发导致60万人丧生、使美国南部荒芜了半个世纪的内战。美国在1860年就会成为工业强国,挑战英国的霸权。”

同样是在十九世纪前期,1832年5月29日,法国年轻气盛的伽罗瓦为了所谓的“爱情与荣誉”打算和另外一个人决斗。他知道对手的枪法很好,自己获胜的希望很小。于是在这最后的夜晚,他飞速地完成了两篇数学论文,这两篇未完成的论文此前都被权威轻蔑地拒绝了:一次是被伟大的数学家柯西;另一次是被神圣的法兰西科学院。

他在天亮之前那最后几个小时写出的潦草手稿,一劳永逸地为一个折磨了数学家们几个世纪的问题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并且开创了数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支——群论。第二天,他被打穿肠子死去。这一年,他才20岁,研究数学才五年。

决斗中的杀戮也是杀戮

决斗的可怕之处,并不仅仅是夺去了人的生命,以至各国的国君们开始想办法制止这一传统。1682年,为了抵制决斗风俗传入俄罗斯,索菲娅女王颁布法令,禁止莫斯科公国境内的所有携带个人武器的军人和贵族参加决斗。为了避免决斗盛行,积极在俄罗斯大地上传播欧洲风俗的彼得大帝也立法严禁决斗。

1787年,叶卡捷琳娜女皇下令颁布了《关于决斗的公告》。公告中认为决斗是异域文化入侵之物,决斗的所有参与者(包括证人)将被处罚款。决斗双方中的胜者(造成对方死亡或重伤者)将被终身流放到西伯利亚。

1844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要求在《战争法》中规定,参与决斗或者决斗的知情者将被开除军籍,一年后英国首相又追加了一个规定:在决斗中丧命的军官的遗孀将得不到抚恤金。

但决斗在各国一直没有绝迹。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场“从实质上终止了决斗”的“决斗”。这场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使人们对包括荣誉在内的价值产生了怀疑。而经过那么多流血和牺牲,各国文化精英终于也明白了一个真理——“决斗中的杀戮也是杀戮!”这成为决斗消失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一个重要理由。

在如今为情人引发的争斗中,一个人如果还像堂吉诃德或者普希金那样冲向对手,还会引发人们什么样的敬意呢?

猜你喜欢
普希金手枪情人
孤独的普希金
普希金的数学题
奥地利Glock46半自动手枪
QSS05式4.5mm水下手枪
情人
包袋如情人
情人关系
我曾经爱过你
我不是手枪
手枪里的冲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