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双段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2010-04-19 05:45郭玉起杨英丽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双循环顶岗课程体系

郭玉起,杨英丽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土木工程系,河北沧州 061001)

探索“双段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郭玉起,杨英丽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土木工程系,河北沧州 061001)

介绍了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具有鲜明特色的“双段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双段双循环;人才培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2002年10月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河北省教育厅确定为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省级试点专业,从此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我们按照教育部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1]等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的意见,注重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岗位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淀与改革,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双段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河北省及周边省、直辖市的建筑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建筑技术应用型人才。2007年12月该专业被河北省教育厅审核批准为省级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

1 “双段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1.1 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

首先,学校非常重视本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经常组织专业教师学习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使专业教师树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第二,成立了以企业专家、专业教师为主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经常开展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研讨,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毕业实习的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均有企业的专家参与。第三,专业教师经常深入建筑企业,进行专门的人才需求调研,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和回访。

1.2 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通过大量的人才需求社会调研,认识到建筑业对建筑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通过研讨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本位,以建筑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构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建筑施工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懂设计、精施工、会管理的建筑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断的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双段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2 “双段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双段双循环”模式的涵义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应用,由专业基础到专业技能实行两个阶段循环。

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有机地穿插进行。本阶段进行专业初步实习,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工作类别,对建筑工程有一个感性认识。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必须够用为度,主要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专业技术课打基础,并通过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现“理论-实践”的第一个辨证性循环。

第二阶段即高级阶段: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上实现高一级的结合循环,实现“再理论—再实践”的第二个辩证性循环(见图1)。本阶段突出专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进一步重点培养,有意识地突出专业课-毕业顶岗实习的循环锻炼。

“双段双循环”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有针对性地应用了当前生产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相对减少了理论教学时数,增加了实践教学时数。此教学模式成功做到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渗透与穿插。克服了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弊端,减弱了以往各学科自身的学科系统性。

图1 “双段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框图

3 改革课程设置,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充分考虑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强化岗位实用知识、技能为宗旨,同时课程体系能够充分体现本专业针对性、区域性、适时性的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体系。

3.1 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调整与改革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适应“双段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对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进行了调整与改革。

1)减少综合英语学时,增加专业英语选修课。综合英语由3个学期180学时,减少为2个学期120学时。增加1个学期的专业英语选修课40~60学时。

2)专业基础课强调应用。即以“必需、够用为度”与应用密切结合。例如,将《高等数学与工程数学》分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门课;《建筑制图》增设微机绘图知识。

3)加强针对性。变单纯授课为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重点讲“是什么”、“怎么用”以及独立运用和图释各种相关手册、图表(标准、规范、法规)等,注重专业应用。

4)针对毕业生岗位。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与预算》分成《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施工组织管理与预算》2门课程,学时由90个增加到120个,以提高学生在施工企业第一线的专业能力。

5)适当开设选修课程。增设了《建设监理概论》、《建筑企业管理》、《应用文写作》以及社会、人文等方面的选修课,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资料整理能力,并介绍国内外在建设工程上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二,二元创新对新创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探索性创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初期,通过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开发来开拓新市场,追求新的市场机会;而利用性创新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成熟期,对企业现有技术、管理以及商业模式的改良,更加倾向于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中的地位维持。

6)注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从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VB程序设计》、《建筑CAD》、《结构计算与程序设计》等课程到在课程设计中应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设计、绘图、CAD应用等,确保其计算机的学习应用3年不断线。

3.2 理论课程体系

根据对建筑施工岗位能力及建筑产品生产过程的工作内容要求,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职业基础课程、岗位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

3.2.1 职业基础课

职业基础课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为提高职业综合素质所设立的公共基础课,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体育、综合英语、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这类课程主要满足国家有关部门对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二是为专业学习而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建筑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土力学、热工理论等,此类课程的开设要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主要岗位的基本能力要求,同时为后续岗位能力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2.2 岗位能力课程

岗位能力课程主要围绕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施工员的岗位能力而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建筑施工测量、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预算、钢结构等。

3.2.3 职业拓展课程

4 改革实践教学,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时三个关键环节”。[1]实践教学体系以基本素质训练和实验为基础,以基本技能和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为核心,以满足现场实际应用为着眼点,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

4.1 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调整与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习题课、课堂讨论、上机操作、实验、课程设计、顶岗实习等,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5.1%。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突出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体系上形成了工程实践训练三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1)建筑材料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课独立设课。适当增加学时,充实实验内容,减少演示性实验项目。实验均要结合生产实践、科研开设,以充分体现专科特色。实验课单独评定成绩。

2)专业初步实习。包括房建认识实习和工种实习,房建认识实习参观已建成和在建的各种典型建筑工程项目;工种实习进行钢筋、模板、砌筑等工种的操作训练。

3)结合假期社会实践,增设4~6周的假期生产实习。

4)去掉毕业设计,学生在第6学期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毕业顶岗实习。

4.2 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综合强化实训、专业技能认证和毕业顶岗实习。

1)能力强化训练。计算机上机操作:计算机文化基础、算法语言、建筑CAD、结构计算与程序设计课程等课程的上机操作以及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预算课程设计;试验:材料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材料等课程的试验以及工程测量仪器的操作;课程设计: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给水排水、采暖工程、建筑电气以及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预算等6门课的课程设计;实训:专业图实训、工程测量实训、专业初步实习和金工实训等。

2)专业技能认证。学生在校可考取制图员、测量员、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等专业技能证书。

3)毕业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及答辩是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后,必须进行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毕业顶岗实习就是学生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加与一般职业人一样的工作,是高职院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在企业环境下采用技术人员带学生顶岗工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缩短学生岗位的适应期。[3]

5 结束语

多年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遍布省内外的建筑、水利、电力等行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历届毕业生思想作风朴实,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在工作岗位上勤奋进取、踏实工作、勇于创新,深受广大用人单位好评,涌现出了大批做出突出成绩的毕业生先进典型。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通过对毕业生进行的跟踪调查反映,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表现评价较高,满意率为100%。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北京:教育部, 2 0 0 6 .

[2] 唐孝政.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2):59-61.

[3]张统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顶岗实习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9,(9):203-204.

(责任编辑:马香普)

G642

A

1008-3782(2010)01-0071-03

2009-11-18

郭玉起(1958-),男,河北泊头人,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土木工程系主任,副教授。

猜你喜欢
双循环顶岗课程体系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