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焦虑及疼痛的影响

2010-04-17 10:5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12期
关键词:入院骨折疼痛

陶 莉

常德市第一中医院骨科,湖南 常德 415000

心理行为干预又称行为矫正,是指干预的重点放到可观察到的外在行为或可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通过学习来调整或改变个体的异常病态心理和躯体症状,以建立健康行为[1]。创伤骨折患者普遍疼痛、焦虑、不同的疼痛程度不同的手术部位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为了使患者舒适的度过疼痛和焦虑期,促进患者手术后顺利康复,本人自2009年8月-10月对在我院骨伤科住院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和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疼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09年8月—2009年10月在我科行骨折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55例,女5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7.5±8.7)岁,尺挠骨骨折30例,肱骨骨折18例,锁骨骨折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在文化程度、职业、年龄、性别、病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告知患者术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患者,创造良好的病室氛围,保持舒适的体位。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行为干预,由专人负责,通过与患者的交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满足患者的治疗和心理需求,以高度的责任感耐心、细致的为患者治疗伤痛,有效的控制疼痛,减轻焦虑,引导患者读书、看报、听听轻音乐等,倾听患者的心声,鼓励患者增加自信、重建认知、勇敢的面对现实、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表(SAS)测量患者的焦虑值,测量时间为入科时,手术前各1次,由专人负责进行评定,比较2组焦虑情况。

1.3.2 疼痛程度指标 参考WHO疼痛程度分组指标,观察患者疼痛情况。0级:无痛或稍感不适;Ⅰ级:轻微疼痛可忍受;Ⅱ级:明显疼痛仍可忍受;Ⅲ级:剧烈疼痛不能忍受,大喊大叫;Ⅱ级Ⅲ级疼痛视为总疼痛。

2 结果

2.1 2组入院时,手术前行SAS评分比较 见表1,表1结果显示2组患者入院时S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表1 2组入院时、手术前SAS评分比较(±s)

表1 2组入院时、手术前SAS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入院时 手术前对照组 30 46.39±3.20 46.41±3.30观察组 30 46.01±2.90 38.96±3.50 t值 0.479 10.070 P值 >0.05 <0.01

2.2 2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见表2,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

表2 2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3 讨论

创伤骨折患者对突如其来的严重创伤,多数心理反应剧烈,表现为恐惧、焦虑、悲伤、抑郁、孤独、失助等负面情绪,严重者导致坠楼、自杀等恶性事件发生。如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将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心理因素在人的疾病与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手术较小、简单,但做为一种应激源可使患者产生较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2]。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从生理和情感方面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通过多种机制减轻个体在生活转变过程中的不良影响,促进和维护个体良好的身心状态[3]。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总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说明良好的心理行为干预可提高疼痛阈从而起到镇痛作用,而恐惧、生气等情绪则是疼痛的强化剂,在兴奋、欢快的情景中,疼痛会被抑制甚至会没有疼痛反应。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应重视心理行为干预的作用,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随时调整患者的心理环境,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1]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77.

[2]刘晓红,任从才,范紫香.心理干预对门诊手术患者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5,4(5):7-8.

[3]李小云,张银萍,等.社会支持与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2):548.

猜你喜欢
入院骨折疼痛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