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强
2010年的高考作文将会怎样命题?又将如何阅卷?这是广大备考师生最为关心的两大问题。在此,笔者结合最近五年高考作文命题和阅卷的情况来进行分析。
一、2010年命题趋势
趋势一:趋时性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张扬。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鼓励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作为对这一新课标精神的积极响应,最近五年全国各省区的高考作文命胚越来越突出地呈现出趋时性强的特点。2005年尚只有1道,即上海卷明扣“韩剧等文化生活现象”。2006年主要有2道,即全国卷Ⅱ明扣“央视对国民‘图读与‘网读状况的报道”、天津卷暗合“连战大陆行事件”。2007年则至少有4道,如全国卷Ⅱ明扣“丛飞无私助人而受助人不知回报的事件”、重庆卷明扣“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事件”等。2008年则变为5道,如全国卷Ⅰ和四川卷均明扣“四川汶川大地震事件”、江西卷明扣“洞庭湖鼠灾事件”等。2009年则增至6道,如全国卷Ⅰ暗合“有关是否应该取消文理分科的讨论”、辽宁卷明扣“三鹿奶粉事件”、安徽卷暗合“全球金融危机事件”、江西卷明扣“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等。其中,2009年的江西卷还开了要求考生针对“所给社会热点材料信息”作理性化和个性化表态的“时评题”命制的先河。可以预见,在2010年,趋时性定会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得到进一步的张扬,而且仍会有显性趋时与隐性趋时两种情况。面对这一趋势,广大考生必须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分析研究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自己与当下社会现实真诚对话的能力。
趋势二:人文性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尊崇。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写作教学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自然,高考作文命题也应以“人”即考生为终极关怀对象,也应引导考生做“健康”的人,写“健康”的文。最近五年全国各省区的高考作文命题便越来越突出地呈现出人文性强的特点。这一特点突出地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第一,诸多命题重在关注“人”的成长发展。有的命题引导考生对自我的品德修养、心理品质、生命境界等进行内省,如2007年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2008年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2009年海南宁夏卷的“该不该帮行乞女孩”等。有的命题则引导考生对文化环境、教育环境、成长环境等进行外察,如2005年上海卷的“审视和辨析当今文化生活”、2007年全国卷Ⅰ的“摔了一跤”等。第二,诸多命题重在关注“人”的真我感受。有的命题在标题或话题中直接用“我”字点明命题意图,如2006年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2007年辽宁卷的“我能”、2009年天津卷的“我说90后”等。有的命题在提示语中直接用“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等类似语句来点明命题意图,如2007年重庆卷的“酸甜苦辣说高考”、2009年浙江卷的“绿叶对根的情意”等。而有的命题虽无外在标志但也隐含着让考生抒写真情实感的命题意图,如2007年安徽卷的“提篮春光看妈妈”、2008年上海卷的“他们”等。可以预见,在2010年,全国各省区的高考作文命题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追求绝不会止步。面对这一趋势,广大考生必须多多练习有关“人”的成长发展的命题,善于进行自我内省、环境外察并理清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等关系;必须以“我”手写“我”心,用“我”的自由之笔,抒发“我”的内心之情,谈“我”的理性之见,让写作真正成为抒写本我心灵的一种途径。
趋势三:回归性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凸现。这一特点除体现在上述“回归考生自我”的方面之外,还鲜明地体现在两大方面:第一,回归旧时题型。如果说1998年以前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两足鼎立时代,1999年至2004年是话题作文一统天下时代的话,那么,2005年至2009年便可称得上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两大题型逐步恢复两足鼎立局面的时代。这种回归做法,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有效遏制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套题风气,对中学作文教学起到积极引导作用。在此背景下,那种“回到古代,复述经典”的应考招数已很难奏效。第二,回归文体规范。1998年以前,命题者一般只允许考生选写规范的记叙文或议论文。1999年至2004年,命题者又多允许考生“自选文体”,结果导致“四不像”文体大量出现。而2005年至2009年,又有不少命题者开始强调回归文体规范,如2005年湖南卷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005年重庆卷小作文要求写说明文、2009年江西卷要求“必须写议论文”等。可以预见,在2010年,回归性定会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得到进一步的凸现。面对这一趋势,广大考生不但应该将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作为训练重点,将“同到古代,复述经典”的应考招数大胆抛弃,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进作文,而且必须规范应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书信体等文体。
趋势四:开放性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彰显。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可以说,最近五年全国各省区的高考作文命题在立意空间方面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出“松绑”的动向。这可从北京卷的命题演变中略见一斑:2005年的命题作文“说‘安”,立意空间相当狭窄,可选角度主要有“安全”、“安逸”等寥寥几个。2006年的命题作文“北京的符号”,立意空间有所放宽,因为“符号”可以多种多样,但由于受“北京”这一地域性极强的语境词语的限制,立意空间还是不够开阔。2007年的材料作文“读唐诗名句的体会”,立意空间比较开阔,只要考生能围绕诗句内涵展开而谈则都算符合题意。2008年的材料作文“瓶里装石块、沙子和水的实验”,在立意空间的开阔性上与2007年保持了高度一致。而2009年的命题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其立意范围则空前广阔,“翅膀”可指具有真善美性质的、具有中性色彩的等多种,“我”可指“小我”、“群我”或“大我”、“人我”或“物我”等多种,命题人只是用“隐形”二字对“翅膀”略微作了限制——它应是抽象的、虚化的、潜在的。可以看出,如今北京的高考作文在命题技术上已经显得相当成熟。另外,最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开放式命题的成功探索,2009年湖北的“站在
的门口”和福建的“这也是一种——”这两道高考作文命题,均采用了半命题形式,一起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新潮
流。它们在题型上作了大胆探索,没有材料,没有导语,只有一个“半命题”,显得简洁、轻灵而开放,与“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的新课程理念相吻合。可以预见,在2010年,开放性定会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得到进一步的彰显。面对这一命题趋势,广大考生当然不能忽略命题中的限制性条件,但更为重要的是,考生应拓宽思路,树立亮点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力求写出在立意、选材、构思上富有个性特征的作文。
二、2010年阅卷动向
动向一:更多省区会执行严打“套话作文”的政策。由于2005年以前全国各省区高考作文阅卷组多偏爱那些专写历史人物、看似很有文化底蕴的“文化作文”,所以,许多考生便一窝蜂地走“复古”路线,专练那种“开头+几个文化名人的例子+结尾”式的“套话作文”,时至今日,仍有不少考生在中学阶段只学写这样一种作文类型。“套话作文”风行全国。自2006年始,为了改正这一弊端,高考开始通过阅卷评分的指挥棒改换方向,浙江、江苏、湖北、山东等许多省区的高考作文阅卷组就相继开始执行起了“严打‘套话作文,力倡‘真情作文”的评分新政策,他们均给“套话作文”判了低分,而对“真情作文”则持宽容态度。但令人担忧的是,这一阅卷动态至今尚未引起广大备考师生的高度重视。可以预见,在2010年,将有更多省区的高考作文阅卷组会执行这一评分新政策。面对这一动向,广大考生应积极采取两大应对方略:第一,多写关注社会现实、关心身边生活、叙写真我体验、抒发真我情思、表达真我认识的“我手写我心”型的“真情作文”。第二,若非要在考场上选写“文化作文”样式,就要对“套话作文”这种模式化作文进行合理性、个性化改造,将其身上具有的题意标签化、题材熟烂化、结构模式化、主题平面化、自我缺位化、时代缺失化等几大缺点改掉,使之成为富有个性特征、现实意义、时代品格的合理的“我”的模式。
动向二:更多省区会执行严打另类文体的政策。由于2004年以前全国各省区高考作文阅卷组比较偏爱那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另类文体,并评出了《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2001年)等满分佳作,因此,不少考生竞相效仿,盲目追风,他们在写作时不是首先考虑内容,而是刻意去用另类文体,总是想借它来支撑门面。结果,演讲稿、忏悔书、诊断书、论坛发帖、采访实录、实验报告、产品介绍书等花样百出的另类文体都被搬上了考场,大有泛滥成灾之势。自2005年始,许多省区的高考作文阅卷组就相继开始对缺乏内在逻辑、刻意追求形式、毫无实质内容的另类文体实施了严打。可以说,“不像作文像游戏”的另类文体在如今的高考作文阅卷场已经没了市场。但同样令人感到可悲的是,很多考生对这一阅卷动态也并未高度重视。可以预见,在2010年。将有更多省区的高考作文阅卷组会执行这一评分新政策。面对这一动向,广大考生必须积极采取应对方略:不要盲目追求另类文体,而要首先在确立文章的内容上下足功夫,且要熟练地掌握好记叙文、议论文、书信等几种常规文体。这对广大考生来说,是“基本建设”,是可以受用一辈子的。
动向三:更多省区会呈现作文阅卷的宽松倾向。由于在符合题意的评判标准上,材料作文这种命题类型最易引起争议,因此。在此重点谈谈有关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面的阅卷动态。笔者注意到,近年来不少采用了材料作文的省区在阅卷时越来越呈现出宽松倾向,这可从近年来河北省阅卷精神的演变过程略见一斑。为了反宿构、反套作,教育部考试中心自2006年至今,已连续四年命制了新材料作文。作为全国卷Ⅰ考题适用省区之一的河北省,近四年来便呈现出由限制过死到较为宽松的阅卷动态。2006年和2007年这两年,河北省高考作文阅卷持保守态度,阅卷组认为考生作文要想符合题意就只能谈材料的中心角度;而2008年和2009年这两年,河北省高考作文阅卷则呈宽松倾向,阅卷组认为考生选写材料的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都算符合题意。另外,2009年上海卷是材料作文题型,高考作文阅卷组并未预设“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各种文风并存,只要考生能准确理解材料含意,角度恰当,立意深刻,就能得高分。可以预见,在2010年,将有更多采用材料作文省区的高考作文阅卷组会呈现作文阅卷的宽松倾向。面对这一阅卷动向,广大考生应在选准角度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发挥的个性化写作路径,并在立意的深度、视角的亮度、内容的厚度、选材的新度等方面下足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