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夏
新课程改革最根本的思想是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有力的基础。新课程改革的这一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与“讲授——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针锋相对,绝不意味降低了教师的作用或对教师的要求。虽然教师讲授的时间减少了,但是他们组织课堂教学的任务增大了。道理很简单,把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让他们多说多练,当然要比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难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从“听说法”到“交际法”的一个重要转变是师生的角色。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听说法”教师是主导,是操练的指挥官,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指示、命令,是被训练者。在“交际法”的原则下,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角色转换”的作用,安排、组织活动,分析学生需要,提供咨询,而学生成为主要活动者,他们之间有时合作,有时又是竞争对象。
一般人看来:英语是一门以记忆为主的语言学科,学生背的单词多了,掌握词汇量大了,英语就学好了。由此导致了一部分英语教师在逼迫学生死记硬背、重复训练上上费尽心机、耗尽心血。老师教的是身心俱疲,学生学的却是苦不堪言,兴趣丧失殆尽。这样做,学生或许在期中期末考试中能取得高分;但却是以牺牲学生的能力、兴趣、积极性为代价的。
在教学过程中, 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注意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点,因势利导,启发诱导学生进行过程的探索,在探索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并由此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收效不错。
在讲解语法由肯定句变一般疑问句的时候,我首先在黑板上列出三个例句:
1. They are teachers.
2.He is a student.
3.There are some books on the desk. I would like some apples.
然后我就让学生回答有关这个语法知识点的问题。当我问到如何把肯定句便为否定句时,学生们都瞪着眼睛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作答。以前遇到这样“冷场”的时候,我的做法大都是讲下去,把学生们应该学的知识直接讲给他们听,然后让他们背熟、记牢。我认为这样做,直截了当,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抓住了重点知识。可是现在,我忽然认识到,这是一种教师唱主角,学生做配角,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眼中有教材,心中无学生的做法,与课程改革的精神背道而驰。我要尝试一种新的方法。于是,我对学生们说:“看来,这个问题太难了。怎么办呢?”“老师告诉我们答案!”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我接着说:“很高兴同学们这么信任老师,可是老师告诉你们。这个问题我也不太清楚。”我故意不去注意学生脸上的似信非信的表情,继续说:“这样吧,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在下次上课时解决。每个同学都回去查阅有关资料,看谁能查得既全面又准确。我们就评他为‘英语小博士。”
第二堂课,我走进教室,发现每个学生的眼前都堆放着不少的资料,每个人的眼神都闪现着一种跃跃欲试的神采。讨论开始,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在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声中,我提的那个问题终于逐渐明晰,有的说 Be动词应提前;有的说句号要变问号;还有同学说要注意大小写变化;some 要变any等等。对于每一位举手发言的同学我都给以了肯定并进行了适当的表扬。“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经过20分钟的讨论,那个问题的答案要点基本上都出来了,只是显得有些零乱,不准确。于是我便鼓励学生们自己归结问题的答案。“刚才许多同学都举手发言,分别说出了这个问题的部分答案,如果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刚才那些同学的意见给这个问题整理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英语小博士的桂冠就非他莫属了”。说完这些,我又补充了一句“看谁先抢走博士帽,come on, please!”,我的话音刚落,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举起了手。我故意做出为难的样子:“哎呀,这么多同学都想做小博士。怎么办?好了,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起来宣读。哪组整理的最好,我们就把小博士的桂冠奖给他。”在小组宣读过程中。二组的发言最好,不但整理的逻辑、全面、正确,而且富有创造性的编了几句顺口溜:“句中Be ,向前提,原小写变大写,原大写变小写,句中some变any,特殊情况另商议。”说真的,对于二组的发言,大大出乎我自己的意料,自然引起了热烈的掌声,最后一致通过二组同学全体获得“英语小博士”的称号。看着二组同学的幸福和骄傲的神情,以及其他组的一脸羡慕,我知道自己的尝试成功了。
通过这一节课,我得到了许多启发: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可是我们教师往往过低估价学生的能力,过多的包办代替,使学生思维的开拓受到极大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体验成功的欢乐,为学生潜能的最大发挥创造有利的条件。只有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大大提高,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新标准倡导和要求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唯此,我们的课程改革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