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用水不安全因素分析及解决对策

2010-04-14 23:18董强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0年4期
关键词:保证率饮用水水源

□董强

一、概述

孙吴县共有11个乡(镇),农村人口5.5万人(不包括外来人口)。据调查到目前为止,农村自来水管网覆盖率只有34%,覆盖总人口达1.6万人。截止到2008年底,孙吴县共打人畜饮水井16眼,供水能力达650立方米/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持续需求,满足了广大农民生活用水的基本需要。

但是,孙吴县的11个乡当中尚有62个村屯3.23万人口还未吃上自来水,这部分农民只能依赖于无消毒设施的小压井水、大口井水、溪流水作为饮用水源,水质和水量都得不到保证,饮水条件较差的村屯需要到一二公里以外的地方,人挑、畜驮、车拉取饮用水,饮水条件较差并急需加以改善和提高。

二、农村饮水不安全因素分析

(一)农村饮水不安全的评价标准

判定饮水不安全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低于安全最低值,就定为饮用水不安全。

1.水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为基本安全。

2.水量: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升。

3.方便程度:供水到户或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

4.保证率:供水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0%。

(二)水质问题

为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水质标准包括物理性状、化学性状、毒理学及细菌学四大类指标。

水的物理性状包括浑浊度、臭和味等各项指标。要求水质从感观上对人体无不良刺激。

水的化学性状包括PH值、总硬度、铁、锰、铜、锌、挥发酚等各项指标。超过一定限量时,将会使水发红发黑,产生异味、异臭,水烧开时产生沉淀,为生活用水所不宜。在农村最常遇到的是地下水含铁、含锰和硬度过高,这时需采取除铁、除锰措施。而降低水的硬度则比较困难,在农村中无法实现,遇到此情况只有另择水源。

水的毒理学指标包括氟化物、铝、砷、氰化物等有害物质,超过卫生标准时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含氟量过高的水,不宜作生活饮用水。

水的细菌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通过消毒措施,使水质达到流行病学上安全,为群众供应卫生的水,是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另一主要目标。怎样做才能使农村人畜饮水既安全又可靠呢?下面就有关方面作一些介绍。

(三)水量问题

孙吴县的农村饮水工程的水源主要以地下水为主,正常年份每年单孔出水量约为4.38万立方米。孙吴县农村约有5.5万人口,人均可用水为0.79立方米/日。可见,孙吴县现有水源远远不能满足孙吴县经济发展的要求。据统计2008年全县农村仍有45万人用水量在每人40升/日以下,用水量不能达到基本安全标准。

(四)方便程度和保证率问题

孙吴县从地形上看是以山区为主,因此取水一般都不方便,无论是沿山、沿河的村民,取水距离均较远。

三、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全国各个地区都在进行广泛实践和积极探索,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成熟或规范的统一做法。在对全县农村饮水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在以往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投资较低,我们没有强调工程建设标准问题,实践证明这么做是不科学的,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重点抓好工程建设标准问题,注意提高工程建设标准,达到国家饮水井标准,提高农村供水工程的保证率,真正做到让广大群众长期受益。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以往一直被视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有个工程队伍就能干的小工程,不被重视,其实不然,农村供水是个系统工程,我们在实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时,必须要理清技术思路,搞好各项前期工作,选择合理可行的技术路线。

(一)水源保护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农民可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要实现农村供水的可持续性,首先必须对水源进行保护,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水源布局一定要合理,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水量,又要考虑水质。水源工程建设要高标准,供水保证率要高,要保证农民群众在特大干旱年份有水吃。加强水源保护更要十分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确需开采深层地下水时,一定要做到采补平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特别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地区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污染。水源一旦被污染,造成的群众饮水困难,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限期由责任方解决问题,恢复供水。

(二)饮水工程建设

加强饮水工程建设,就是保证饮水工程的可持续利用,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农民的自身能力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对于具备集中供水条件,但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可以建自来水工程;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在饮水工程建设中要注意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照搬。把适用性摆在第一位,先进性摆在第二位。充分考虑新技术的运行成本,考虑新设备的售后服务。

(三)水质检测体系建设

为保证饮用水水质,应加强水质检测体系建设,即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检测,建立和完善水厂化验室检测单位,落实机构、人员、任务、责任、仪器设备和经费,并实现信息畅通,资料数据准确及时。

以上是对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和供给程度上作了一些简单的介绍,下面我们就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管理方面作一些探讨。

(四)非工程对策

1.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的管理体制

黑龙江省已明确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体制。孙吴县水务局是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并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项目纳入水利工程管理范畴,实施项目归口管理。要按照水利工程建设规范加强对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从规划、立项、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管理合同制和质量终身制等一系列项目管理制度,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成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民心工程。根据孙吴县水资源区域之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要实现水源的联网供应,切实提高各乡(镇)的水源保证程度,按照同网同价、同质同价原则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

2.强化节水意识的宣传

培育全民的节水意识,狠抓节水宣传,要革命就要造革命的舆论,进行节水革命就必须从节水意识抓起,要让全县公民都知道我县水资源匮乏的实际,重视紧迫感,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水情,讲透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把节约用水作为一种社会公德。增强公民节水的使命感、责任感,大家都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做贡献。

3.运行管理对策

农村饮水工程以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建立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权利相统一的农村公益性事业。在工程管理运行中,要按照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核定成本水价,实行计量收费,按市场化运作来规范农村饮水工程,确保长期发挥效益。

猜你喜欢
保证率饮用水水源
保护水源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南水源头清如许
大凌河流域水环境分析及其不同保证率下承载能力计算研究
水资源设计保证率选定关键问题探析
寻找水源
饮用水污染 谁之过?
饮用水中含氮消毒副产物的形成与控制
用水保证率内涵、计算及应用探讨
长系列时历法兴利调节计算中供水保证率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