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夯实措施 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2010-04-14 23:18:14穆棱市人民政府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0年4期
关键词:会战水保用工

□ 穆棱市人民政府

穆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行政区域面积6673平方公里,1984年被确定为省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市)。多年来,我市在上级业务部门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坚持走“政府组织、项目带动、政策引导、全民参与”之路,突出以坡耕地治理为重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跨跃式发展。截至2009年底,治理保存面积累计达到139万亩,占水土流失面积230万亩的60.8%,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多次荣获国家、省水土保持先进集体。

一、开展“一事一议”,有效破解用地用工难题为克服国家取消“两工”、“一免多补”等政策而产生的水保工程用地、调地和治理用工的难题,我市通过开展“一事一议”试点,探索出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一)以宣教为先导,提升全民生态建设意识。一是利用电视广泛宣传。坚持每年在市电视台播放领导讲话一次,水土保持法规专题讲座两次,水保专访两次。二是定期开展活动宣传。充分利用每年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份水保宣传月、6月末水保宣传周和农民科普大集等有利时机开展宣传活动,宣传队伍人数累计达到1.6万人次,直接受教育7万多人次。三是悬挂警示标语宣传。目前全市共有永久性标语牌、警示牌96处,半永久性标语警示牌312处,每年张贴临时性宣传标语(单)3000余张,发放《水土保持法规手册》5000多本。四是面向学校普及宣传。积极与共青团、教育局协调,在中小学开展了水土保持科普知识教育,形成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影响家长、家长体现社会的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氛围。五是开展会战前宣传。每年的秋季水保会战前,提前召开会战前动员会进行宣传发动,形成“党政齐动员、全民共参与”的工作态势,推进水保生态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用政策来引导,破解水保用工用地难题。市政府出台了《穆棱市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暂行办法》,各村委会以“一事一议”和《村规民约》的方式解决水保工程用地与治理主体用工问题。磨刀石镇前进村通过“一事一议”,将南大河4.8公里被水冲砂压的河滩地承包给王立顺等6户农民。他们当年投资85万元,修筑堤防9.6公里,栽植杨树4.8万株,柳树1.8万株,预计10年后可获利500万元以上。马桥河镇北岗村开展农发黑土区水土保持项目工程用地“一事一议”,在第一次村民大会没有议成的情况下,村党支部、村委会,先后召开了村民小组长会议、全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在统一了思想认识后,又再次召开了村民大会,成功地协调解决了水保工程用地问题。

(三)靠说服去疏导,奠定今后治理工作基础。对“一事一议”困难较大的村,我们一方面核查村委会分地台账,核实农户耕地面积,对已治理流域进行恢复、巩固、完善、提高,解决维修治理涉及占地的问题。另一方面坚持做好说服疏导工作,做通了大部分农民的思想工作,奠定了今后工作基础。目前,全市农村普遍开展了通过“一事一议”来解决水保生态建设问题,引导农民由被动出工向主动投劳转变,增强了支持水保生态建设的自觉性。

(四)以调地为主导,确保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在多年的治理中,我们坚持治理地块必须及时调地改垄,并以此为主导推进治理。按照“现场耕地与工程用地同比例减少,适当给予补贴”的原则,组织村委会在春种前完成秋季水保工程用地的调地、改垄工作。

二、组织“攻坚会战”,建立补充用工长效机制

我们坚持把开展全民水保大会战作为集中规模治理和补充治理用工的有效行政手段,初步建立了攻坚克难和稳定治理力量的长效机制。

(一)坚持开展规模会战,实施集中攻坚治理。连续7年组织市直28个党委、43个部门和中省直单位3000余人,对治理难度大、治理面积大的流域开展了集中规模治理攻坚会战,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2003年乘专列对严重威胁城鸡铁路安全的庄聋子沟流域和张发沟流域进行了集中攻坚会战,一次完成治理面积9100亩,有效地保障了铁路大动脉在主汛期的安全畅通;2004年对清河水库造成严重淤积的梁瘸子沟流域和清河流域进行了集中攻坚会战,完成治理面积8200亩,有效地降低了对清河水库的淤积;2005年至2007年对严重威胁八面通城区防洪安全的清河流域进行了集中攻坚会战,完成治理面积28600亩,有效地降低了八面通城区防洪度汛的压力。2008至2009年集中治理了梨树沟、小清河、太和小流域,完成治理面积83000亩,减轻了易受山洪灾害威胁村屯的防洪压力。

(二)建立补充用工机制,形成水保工作格局。面对严峻的治理形势和现实困难,几年来,我们坚持把组织开展全民会战和市直部门攻坚作为稳定治理力量的有益补充。2009年,市人大召开专题会议形成决议,确定了将严重威胁八面通城区安全的太和流域做为秋季水土流失治理重点。通过开展全民会战和市直部门水保大会战,初步建立了补充治理用工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了“水保参谋,政府决策,军民参战,共建生态”的水土保持工作新格局。

三、抢抓“项目机遇”,实施集中连片规模治理

积极抢抓国家实施“黑土区”项目的历史机遇,实施集中连片规模治理,2008年、2009年分别完成“黑土区”项目治理面积32220亩和51003亩,圆满完成了年度治理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供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把农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工作纳入乡镇政府的一级目标进行管理,层层签订责任状,并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把项目建设的成效作为评价班子、衡量业绩、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有力地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组织全民参与,推进项目建设。突出以坡耕地治理为重点,采取季节性集中攻坚会战与专业施工队常年施工相结合,有效地加快了“黑土区”项目建设。春秋两季,组织以市直各党委、部门和项目区乡镇政府干部职工开展水保大会战;夏秋季节,组织专业施工队进行坡面工程的机械施工和治沟、作业路等其它配套工程的施工,保证了施工进度和质量;冬春季节,督促乡镇政府指导村委会带领村民进行调地、分地工作,提高了水保工程保存率。

(三)凸显“三个效益”,夯实项目基础。我们坚持治理开发结合,正确处理“三个效益”的关系。一是突出生态效益,促进人与自然谐调发展。坚定不移地把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放在水土流失治理的第一位,坚持综合治理与封育保护结合,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并举。对行政区内的次生林、疏林地一律实行封禁治理;对大于15°的坡耕地限期退耕还林。二是注重经济效益,实现以调整保治理“双赢”。始终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出发点。积极尝试各种埂带植物,寻求经济价值高的固埂植物,发展埂带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减地不减收。黄花菜、刺五加、刺老牙等经济价值高的固埂植物栽植数量正逐年增加,其经济收入是同面积种植大豆的2~5倍,深受农民欢迎。三是兼顾社会效益,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威胁。坚持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为防洪度汛的第一道防线和农业抗旱的根本性措施,整体推进与重点治理结合,快速提高治理的社会效益。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市易受山洪、泥石流威胁的村屯由52个减少到42个,易受水土流失危害的坡耕地由150万亩减少到70万亩。

四、加强“两个建设”,完善监督管护执法机制

加强监督管护是提高治理保存率的重要保证,加强管护体系和管护队伍建设是加大监督管护力度和取得管护成效的根本保障。

(一)加强管护体系建设,提供政策保障支持。我们把生态建设成果的监督管护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实行市、乡镇、村、承包户“四级联管”责任制,逐级落实了管护责任。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通告》、《加强生态建设的命令》、《加强生态管护的通知》和《农业生态建设监督管护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监管执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和可靠的执法保障。

(二)加强管护队伍建设,狠抓责任机制落实。实行市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重点流域、重点村,管护中队划分责任区进行管护,包村干部、村干部和管护员负责具体地块管护。乡镇管护中队配备5名管护员和1台管护专用车辆;村委会根据退耕还林和水保工程面积大小及分布情况分别配备专职管护员1~3人,专职管护人员总数达到266人,管护信息员达到91人,管护经费支出全部由村级转移支付总额中按3%列支。

猜你喜欢
会战水保用工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公民与法治(2022年3期)2022-07-29 00:57:08
马恩河会战(下)
马恩河会战(上)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扎实做好双减双抢 坚决打赢三秋会战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2-01-12 06:10:20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当代水产(2021年4期)2021-07-20 08:10:48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库尔斯克会战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