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甫纯
技术进步是水文科学发展的关键之一,专业力量是水文事业进步的重要支撑。多年来黑龙江省市(地)水文局在专业人员培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对专业队伍建设的探索还不够全面、系统,以往的一些研究层次不够深,重点不够突出。尤其对专业队伍建设的特点规律研究还不够透,致使基层水文专业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不明显(在前几届全国水文勘测工技术大比武中黑龙江省参赛尖子尚未进过前10,2007年综合最好名次仅排在第46、47位)。而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对水文事业支撑主体的专业队伍建设缺少具体研究和科学规划。市(地)局要改变这种状况,加快水文专业人才培养,关键是要按照胡锦涛同志指出的“要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地开展在职科技人员继续教育”、“使广大科技人员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进行科技创新的素质和能力”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的“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有一个清晰、可行、符合实际的新思路。
发挥人才、技术、智力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防汛抗旱减灾,是水文行业的重要任务。实施“人才强业”战略以来,水文专业人员在水文建设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构成比例上看(以基层为例),全省基层测站470名职工中,技术干部144名,占31%,勘测工326名,占69%,其中技师109名,中高级工205名(基本合理),是名副其实的一支较大队伍;从专业结构上看,水文基本专业、水文工程地质、水化学等相对齐全;从年龄构成上看,老中青层次齐备;从作用上看,许多中年专业技术骨干,既应是市(地)水文局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也应是水文各项专业培训的组织者、授课者、传技者。可以说,专业人员(指纯从事水文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独立层次和群体。我们的研究工作必须适应这一特点,将其作为人才结构的一个独立层次来研究。这方面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比如,如何尽快确立与这一特点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自觉地把专业队伍建设作为加强水文人才质量建设的大事,列入水文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议事日程,摆到重要位置;如何在工作指导上,纠正专业队伍建设中的“短期行为”,把专业队伍的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纳入水文发展建设的全局,整体筹划,常议常抓;如何在专业人员管理上,纠正“重视轻管”的问题,既放手使用,又严格要求,使专业人员在专业技术和管理上都能起到骨干带头作用;如何在专业人员使用上,严格落实编制,纠正“随意性”,制定专门的建设规划和管理使用制度;如何在基层专业人员继续培训上,专门设计,专人负责,提高整体技术实力(虽然从构成比例上看基本合理,但由于多年来业务学习抓的不紧,基层测站人员整体技术水平偏低,尤其是外业与南方水文同行相比差距较大)。真正把专业人员作为一支独立的队伍来建设、培养、管理、使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真正把握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进而获得指导专业队伍建设的主动权。
要抓好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就必须抓住影响专业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摸清底因,找准症结,拿出办法,解决问题。不可否认,制约专业队伍建设质量的难点问题很多,如对专业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对专业队伍在现代化大水文建设、防治水害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认识还不完全到位,用传统方法抓专业队伍建设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有的单位专业队伍建设还没有真正摆上应有的位置,专业人员管理机制还不完善,方式方法还不够灵活,体现不出专业技术岗位的特殊性,专业人员的待遇落实还不够明显;有些单位的专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还不够高,一些技术人员甚至骨干敬业精神不强、专业技术不精、骨干作用不好等问题还程度不同地存在;专业人员的新知识、新技术更新培训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及计划性,培训依然沿用陈旧的做法,远远不能满足专业人员逐年数量增多、层次增高的需要;非工作需要调岗、调动技术人员到行政岗位、专业与工作脱离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与现代化大水文建设尤其是提高水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治水防患的专业水平要求不相适应,也影响着专业队伍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进程。如何克服这些问题,把专业队伍建设好、使用好、管理好、发挥好,努力使专业人员成为水文专业的能手,竞技比赛的高手,防治水害、服务经济建设的好手,是专业队伍建设中的难点,也是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
水文未来发展,需要众多的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市(地)水文局“三高”专业人才过少,可谓凤毛麟角。所以,在专业队伍建设上,领导者既要在同行内纵向探索的同时,也要借鉴其他业界的成功经验非同业界参照。人才培养模式不存在隔行如隔山,领导者必须突破行业束缚,不拘一格。这里我们可以反观一下以往不太重视学历和素质的体育界:高学历上,从第一个女子乒乓球奥运冠军陈静到邓亚萍(博士),至今,中国奥运冠军中,本、专科以上学历者约占总数的81.95%,硕士以上的占28%,仅参加北京奥运会的硕士研究生就有高凌、李娜、董国涛、孙丹、高硕等等。高技能上,杨威在北京奥运会上,帮助中国体操队获得男团冠军和个人全能冠军,是名副其实的“全能王”;硕士张湘祥学的是运动训练,始终坚持用科学的方法训练,怎样不受伤,怎样最科学,怎样易出成绩就怎样训练,所以他能够在训练中事半功倍。事实证明,拥有高学历就更易拥有高技能,高技能可使冠军队员在赛场上鹤立鸡群。而高素质则使运动员言谈举止与众不同。据说,陈艳青侃侃而谈时,人们很难将这位口若悬河又条理清晰的女士和以往举重运动员语言组织能力不强的形象联系起来。
由此可见,只有真正高学历才能更有把握学通水文新知识;只有真正高技能才能更好地掌握水文新技术;只有真正高素质才能更好地塑造水文新形象,最终在防汛抗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由传统水文向社会水文转变中发挥最能动作用。而基层水文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结构,以何种方式对专业人员进行分配组合才算科学和合理,并不是由领导者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水文自身的工作目标、发展程序和人员的素质、能力以及分工的状况决定的。因而,领导者也要研究如何精干用人的问题。同时,人才的特长不同,水平也有高低之分。水文专业队伍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才,素质、作风、特长都不相同,而水文事业也有许多工作要人做,这就要求领导者研究如何量才用人。量才用人就是把合格的人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去,把不合格的人换到他们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去。既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具体地加以运用,把真正有技术的人放到关键的技术岗位,把技术熟但文化程度低的人放到生产第一线,使全体专业人员都能人尽所能,各施其才。这样,其综合效能就会远远超出各部分的效能之和。也只有这样,水文专业队伍中各种特长的“偏才”,才能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成为真正的“全才”。
再从进步规律看,技术进步有两个规律,一个是创新规律,一个是扩散规律。创新是一种飞越,一种质变,一种革命,是从根本上推动事物的发展,但要通过技术扩散规律,把创新技术加以应用,加以推广,促进事物升级换代。技术扩散所形成的推动力,远远大于技术创新本身所直接形成的推动力。因为创新人才是极少的,搞技术扩散的人才是大量的。一个人搞了技术创新,百千万人扩散出去,才能形成巨大的推动力。所以,对专业人才既要培养攀登高峰的一流的科学家、专家,同时要培养大批量的工程师来应用、推广新知识新技术。随着水文服务职能的扩大,水文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性的,片面地强调几个尖子会贻误大局。因而,提高所有专业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业务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调整好对专业人才的教育结构,这里也包含着深刻的领导者的思想观念的变革。
同时,专业人才的继续培养,不仅是调整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而是提高整个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问题。我们知道,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而构成人才的基本要素为知识、能力、素质。人才的素质又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现实的存在已经证实了这样一个道理:具有丰富知识和较强能力的人,不一定就是具备了较高素质的人。换言之,只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能力,而缺乏较高素质的人才也不能称之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才。所以,领导者要重视专业人才的高素质培养。
水文专业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因而,研究和把握专业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也必须重视调动单位内部多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并形成有效合力。一是要做到上下结合。从市(地)局机关到基层队站都应针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不同的研究,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局到局部,从整体到具体地进行研究,以期从基本制度到培训、使用和日常管理等,都达到衔接配套,有机结合。二是要做到管理层与专业部门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党政工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抓队伍建设的特点、长处,对专业队伍的建设进行综合课题研究,为决策层宏观决策提供对策建议。同时,要充分了解专业人员实际情况和需要的优长,针对专业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研究可行的措施,增强政策、制度、规划的针对性、有效性。三是要做到与多元型结合。根据社会对水文服务内容的需求,水文自身工作特性的需要,本着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水文事业综合进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专业队伍建设中的功能性进行有效的研究、探讨,使专业队伍中技能型、引带型、项目型人才齐备,以促进专业队伍的多功能、大团队建设质量的稳步提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进步、防洪治害等方面对水文的综合需要。四是要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研究水文专业队伍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施专业人才强水文战略。省水文局董淑华局长在2005年全省水文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业务素质,特别要加紧培养造就一批科技带头人、拔尖人才,形成人才成就水文,水文造就人才的局面,作为全面推进水文现代化的一个新重点、亮点和增长点,增加行业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所以,要将水文事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树立人人是人才,个个能成才,关键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用好现有人才,稳定骨干人才,培养未来人才,培养、造就一批不同层次、专业互补的技术骨干人才。要逐步建立健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引导和激发专业人才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水文的科学发展做出各自的新贡献。
人才兴业现实而紧迫。从水文事业发展的需要看,人才资源无疑是最为重要,最有潜在优势,最可持续发展,也是最可靠的战略资源,抓人才队伍建设,要立足于抓长远建设和根本性建设。从水文参与社会竞争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看,科技与人才堪称水文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无论单位大小,人员多少,都应着眼长远编制好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并作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水文专业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建设多功能、大水文、有利于水文科学发展上水平相结合,与为经济社会发展、为防洪抗旱等提供全面、优质、科学、高效服务相衔接,加强“技术骨干型”、“学科带头型”等专业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并形成规模。中科院胡鞍钢说,“要成为世界人才强国,就得具备一定的人才资源规模”,水文要成为强行业,也必须具备一定量的专业人才储备;突破使用“瓶颈”,采用灵活的用人机制;建立和完善专业人才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教育培训措施,逐步提高专业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水文专业队伍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切实把加强水文专业队伍建设作为务政之本,把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出适应事业和科技进步需要,真正能支撑水文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作为履职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