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亮 李冠军 整理
脑器质性病变基础上的老年抑郁发作
沙 亮 李冠军 整理
患者,男性,65岁。因“情绪低落5个月余,加重3周,消极自杀1次”第二次住我院。患者于1959年首次起病,在受批评后突然到雪地站了一夜。住院治疗4个月余,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具体治疗不详。1961年患者复读后,遗失回沪车票后,又出现精神异常,因“失眠,毁物,被控制感8天”,拟诊为“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入本院治疗。入院后给予氯丙嗪,利血平,电休克治疗(22次),胰岛素治疗(60次)后获“痊愈”出院。患者出院后半年左右即停药,未有反复。继续求学至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大学内担任教学工作,晋升至高级职称。结婚后育有一子。1991年患者与前妻离婚后独居,平日与亲属来往较少,由钟点工每周上门打扫卫生。近5年患者有一女友,关系密切,女友经常上门照顾其起居。2009年3月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无明显肢体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至外院检查,头颅磁共振(MRI)示:脑内多发性腔隙性缺血梗塞灶。此后患者即退休在家休养。自述体位改变时头晕,行走不稳等。为此情绪低落,觉得“身体不行了,马上要死掉”等等。进食差,半年内体重下降10余千克。除整天在家看电视外,其他兴趣缺失。不断打电话给亲戚,称自己没有用了,马上要死了,说自己没有饭吃,没有钱,没办法付水电煤,马上会有人来断水断电等。认为已经恋爱5年的女友是为了自己的钱和房子才来的,不愿与之结婚。认为家中的钟点工会偷他的钱,把家里的存折等交给自己的妹妹,称:我马上要死了,我死以后别人会把这些钱取走的。还曾将家中的存折送至居委会,请他们保管。夜眠差,凌晨3点醒。一直服用安眠药物助眠,每晚最高服用氯硝西泮片6mg仍无法入睡。伴有低热,全身出汗等躯体症状,曾至综合性医院就诊,未发现明显异常。2009年6月、8月曾来我院就诊,给予帕罗西汀(赛乐特)治疗,但是患者未规律服药,症状无明显好转。2009年8月初开始症状明显加重。2009年8月24日,患者在家中突然摔倒。在救护车上患者声称自己服用了大量安眠药物,洗胃治疗后患者渐恢复。但是患者抑郁情绪仍然十分明显,不时有消极言语,家属觉照顾困难,遂送至我院。拟诊“抑郁症”于2009年8月25日收入院。
既往史:18岁左右有慢性骨髓炎史,已愈;年轻时有跟腱断裂修补史,阑尾手术切除史;高血压病史15年;1年前脑梗塞史;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多年。
入院精神检查:患者卧于床上,意识清,接触可,对答切题,思维连贯,交谈中存在明显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评价降低,有多种躯体不适主诉,存在疑病观念。存在猜疑,认为周围有人在谋求他的财产,但讲不出明确的对象。未引出其他的幻觉,妄想及感知综合障碍。意志要求存在,自知力部分。辅助检查:总胆红素30.5umol/L,ApoB 0.55g/L,脂蛋白(a):433 mg/L,余在正常范围;2009年8月28日药物定性定量:系服用地西泮,浓度为128 ng/ml,2009年8月25日心电图: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诊疗过程:患者入院后,表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并对自己的躯体状况非常关注,反复关照医生自己躯体疾病所需要服用的药物。多处躯体不适,阴性的检查结果及医生的解释均无法消除其顾虑。高度关注医疗费用,称:住这里要很多钱,我没有钱的,住不起。询问各种检查的价格,并称自己做不起这种检查。给予西酞普兰20mg/d抗抑郁,曲唑酮(美抒玉)每晚50mg改善睡眠,阿普唑仑0.4mg-0.4mg-0.8mg抗焦虑。于住院后第三天起予改良电痉挛治疗(MECT)。2次MECT后患者抑郁情绪迅速好转,在病房内自由走动,看报纸,打麻将,参与综合治疗等。仍高度关注躯体状况,每日均向医生报告各种躯体不适并询问之前检查结果。因患者年龄偏大,且抑郁症状改善。故予暂停MECT治疗。患者病情稍波动,时常仍有自我评价低等表现。入院后2周因同病房新收病人,夜间较为吵闹,患者数日夜眠欠佳,情绪低。故西酞普兰加至30mg/d。此后患者病情尚稳,但是体诉持续偏多,不时诉说身体各处不适。没有情绪低落,消极悲观,自我评价减低,迟滞等表现。每日仍能坚持进行综合治疗。入院4周后患者表现明显的焦虑,抑郁,自我评价低,兴趣减退等。认为自己欠了医院20万医药费,认为家里没付钱医院已经不给自己吃饭,认为周围病人都看不起自己,认为别人觉得自己偷他们的东西等等。整日躲在病房中不敢见人,也不敢吃家属带的食物。只有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狼吞虎咽吃几口。加用喹硫平(思瑞康)治疗,剂量从12.5mg/d起逐渐加至72.5mg/d,西酞普兰加量至40mg/d,症状无任何好转。遂于入院后第五周起行3次MECT治疗(9月27日,10月4日,10月7日),患者症状又迅速好转。夜眠改善,情绪平稳,面带笑容,与周围人相处和谐。问其医药费事宜,称:我妹妹已经帮我付掉了,所以我放心了。
病房意见:患者老年男性。有两次完全不同的精神异常发作,一次为1959年,主要表现为丰富的精神症状,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另一次是本次发作,主要表现为情感症状,抑郁的表现十分典型。还存在早醒,焦虑,贫穷妄想等症状,似有认知缺损。但是入院后认知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每次发病之前都有很明确的社会心理应激。患者病前性格开朗,外向。头颅MRI提示患者存在腔隙性梗塞病灶。仔细读片还可以发现患者脑室扩大,脑白质病变等脑部病损。因此,病房考虑首先保留既往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但是此次考虑为抑郁发作,尚不能排除脑血管病或者器质性因素所致的抑郁。患者病史中存在贫穷妄想的表现,类似于痴呆中的精神行为症状。因为患者较年轻,且脑储备功能较高。故患者是否会向痴呆方向发展尚待观察。需随访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变化。
讨论目的如下:前次入院时的诊断是否正确,是否为躁狂发作或者谵妄型的躁狂?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潘桂花主任医师:
患者前次发作时病程短,存在明确的社会心理应激,应考虑是否可能为应激障碍,或者是否存在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因为患者整个病情呈发作性,患者对本次精神检查时的各种比喻能够理解,检查时语速快,声音响,感染力强,言语内容略显鲁莽。是否是存在转躁的迹象?同时结合患者在MECT治疗以后迅速缓解,这都提示患者双相障碍的可能性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袁训初副主任医师:
患者两次起病之前均有明确的社会心理因素,但第一次“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尚不能排除,从现在的角度考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性大。此次患者因为一些小问题而反应过度,以致入院治疗。可以看出患者对应激的处理能力较差,易走极端。此次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情感症状。而在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多首先出现焦虑抑郁,此后才会逐渐进展为人格改变,认知缺损等。目前情况看,器质性障碍的诊断依据尚不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陆明康主任医师:
精神科的诊断多为症状学诊断,我们曾经对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精神病的交叉诊断患者进行随访。即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2版(CCMD-2)诊断标准,2个诊断都符合部分的患者。随访的结果是仍然有部分患者诊断不明,符合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标准。因此,精神科诊断多是根据患者当时的表现而来的。患者有精神分裂症的病史,但是此后工作能力突出。以往曾提出如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胰岛素休克治疗的次数多,预后较好,复发率也低。但是并没有明确的随访证据。本例患者可能由于ECT、胰岛素休克次数多,所以预后较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陈维梅主任医师:
根据患者的病史,可以考虑①器质性精神障碍,但是经过精神检查,血管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可能小,因此需要继续随访;②阿尔茨海默病,精神检查发现患者智能无明显减退,因此依据也不足;③情感障碍,患者入院时呈典型的抑郁相,同时还伴有焦虑症状,此诊断可能大。
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陈圣棋主任医师:
若是精神分裂症患者,50年来社会功能保持如此完好,比较少见。因此前次诊断存疑。但是从病史看,前次发作患者的精神症状十分明显。此次发病应激的可能大,而且MECT的效果佳。因此,应激障碍,表现为抑郁发作的可能性大。患者是否为双相障碍或者以往为双相性格有待观察核实。患者有脑梗塞史,需要警惕脑梗塞复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何燕玲主任医师:
①患者有2次明显不同的精神异常,间歇期一切正常,考虑本次发作与前次发作无明显关联。诊断可以维持当年诊断或者考虑应激所致,或者考虑双相障碍的可能。大家一致同意此次是抑郁发作,究竟是抑郁发作还是双相障碍的抑郁相?可能随着诊断标准变化而变化。②关于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是转为慢性衰退的,但是根据历史原因,当时做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是可以理解的。
(本文编辑:张红霞)
书 讯
由郑瞻培教授等主编的《司法精神鉴定的难点与文书?一书已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阐述司法精神鉴定中的难点问题,尤其对于司法精神鉴定的文书书写技巧有详细指导,并列举大量案例进行对照和分析,对提高司法精神鉴定人员的思考能力和书写能力有很大帮助。
该书为精装本,每册90元(购10册以上,每册80元),免邮寄包装费。
欲订购的个人或单位可汇款(请务必在留言上注明所购书名)至:上海市光复西路1347号,《法医学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200063
联系人:许婷,孙树林,联系电话:021-52360413,021-52361148-2319,电子信箱:fyxzz@126.com
2010-01-1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200030。通信作者:李冠军,电子信箱liguanjun6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