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权,王小新,蔡守兵,杨 辉
(江苏省洪泽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洪泽 223100)
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中绦期——细颈囊尾蚴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感染羊早期未见明显症状,往往明显消瘦时才发现患病。病羊精神萎靡、行走无力、被毛粗乱无光泽,体温升高、生长发育不良、消瘦、皮肤苍白、贫血、虚弱、流涎,可视黏膜黄染,见肝炎、腹膜炎。
病变主要在肝脏、瘤胃浆膜和小肠黏膜上。主要表现血液稀薄、无粘滞性肝脏肿大,质地稍软,被膜粗糙,被覆大量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并可见散在的出血点。肝被膜下和实质可见直径为1~2 mm的弯曲索状病灶,初呈暗红色,后转为黄褐色。肝脏腹侧壁、瘤胃的腹侧壁、小肠系膜处分别见鸡蛋大、鸭蛋大到鹅蛋大的“水铃铛”,“水铃铛”囊壁薄而透明,内含透明液体,内囊壁上附有一个乳白色、细长的颈部头节。有的羊小肠黏膜上隔 3~5 cm可见乳白色的头节附着。
羊每千克体重投服50 mg吡喹酮,连用3d。
4.1 细颈囊尾蚴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感染泡状带绦虫的犬、狼、狐狸等动物的粪便污染了牧场、饲料和饮水。犬可能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原因。苍蝇对本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4.2 羊吃了被虫卵污染的饲草、饮水后,六钩蚴在羊的消化道内逸出,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肝脏,并逐渐移行到肝脏表面,有些则从肝脏表面流入腹腔,附着在网膜或肠系膜上,其经过约3个月的发育成为细颈囊尾蚴。剖检后常见肝脏及腹腔网膜、浆膜等处出现“水铃铛”。六钩蚴在肝内移行,破坏肝组织,形成孔道,引起肝炎;当六钩蚴附着在网膜或肠系膜上发育时,可引起腹膜炎。
4.3 饲养场禁止养犬,确需饲养的,应圈养。犬应定期用丙硫苯咪唑驱虫,犬粪集中发酵处理或深埋。
4.4 加强肉品卫生检验,检出细颈囊尾蚴的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或用来喂犬。